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詞典 5分類詞匯 4
《漢語大詞典》:口誦
讀出聲音來;朗讀。例如:口誦心惟(一面讀著,一面想它的意義和道理)
《分類字錦》:口誦乘除(口誦乘除)
夢溪筆談》:淮南人衛(wèi)樸,精于歷術(shù),一行之流也。能不用算推古今日月蝕,但口誦乘除,不差一算。大乘除皆不下照位,運籌如飛,人眼不能逐。人有故移其一算者,樸自上至下,手循一遍,至移算處,則撥正而去。
分類:數(shù)學
《分類字錦》:口誦圖贊(口誦圖贊)
唐書·蔣乂傳》:遷起居舍人,轉(zhuǎn)司勛員外,皆兼史任。帝嘗登凌煙閣,視左壁頹剝,題文漫缺,行才數(shù)字,錄以問宰相,無能知者。遽召乂至,答曰:此圣歷中侍臣圖贊。帝前口誦以補,不失一字。帝嘆曰:雖虞世南默寫列女傳不是過。
分類:館閣
《漢語大詞典》:口誦心惟(口誦心惟)
見“ 口誦心維 ”。
《漢語大詞典》:口誦心維(口誦心維)
口里念誦,心里思考。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內(nèi)監(jiān)·紀述內(nèi)臣:“﹝禮部﹞謂內(nèi)書堂宜進 世則 所進,與《忠鑑録》同立謂程,使其口誦心維,可以遷善改過?!?友梅氏 《〈武昌兩日記〉序》:“不覺口誦心維,手舞足蹈?!币嘧鳌?口誦心惟 ”。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諷誦之際,務(wù)令專心一志,口誦心惟?!?/div>
《漢語大詞典》:口誦心維(口誦心維)
口里念誦,心里思考。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內(nèi)監(jiān)·紀述內(nèi)臣:“﹝禮部﹞謂內(nèi)書堂宜進 世則 所進,與《忠鑑録》同立謂程,使其口誦心維,可以遷善改過?!?友梅氏 《〈武昌兩日記〉序》:“不覺口誦心維,手舞足蹈。”亦作“ 口誦心惟 ”。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諷誦之際,務(wù)令專心一志,口誦心惟?!?/div>
《國語辭典》:念誦(念誦)  拼音:niàn song
1.佛教用語,指心念口誦佛名及經(jīng)咒?!冻蹩膛陌阁@奇》卷六:「城里城外,但是印施的,念誦的,無不生子,真是千喚千應(yīng)。」
2.因惦記而常在話中提及?!缎咽酪鼍墏鳌返谄咂呋兀骸改憔陀羞@們些瓜兒多子兒少的念誦我!」《程乙本紅樓夢》第三回:「剛才老太太還念誦呢,可巧就來了!」
《漢語大詞典》:口藏
口誦之經(jīng)藏。 唐 白居易 《贈草堂宗密上人》詩:“口藏傳宣十二部,心臺照耀百千燈。”
《國語辭典》:洗禮(洗禮)  拼音:xǐ lǐ
1.基督教及天主教的入教禮。各教派的洗禮儀式和禮儀不盡相同,有的將受洗者的全身或半身浸入水中,有的在受洗者的額上灑水或滴水。行禮時,施洗禮者必須口誦規(guī)定的禮文,并奉三位一體真神之名宣告:「我奉圣父、圣子和圣靈的名為你施洗?!?br />2.比喻重大的鍛鍊或考驗。如:「經(jīng)過炮火的洗禮,她變得更成熟、更能勇敢的面對各種逆境與挑戰(zhàn)。」
《國語辭典》:稱名念佛(稱名念佛)  拼音:chēng míng niàn fó
中國佛教凈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用口誦阿彌陀佛的名號攝心,累積功德,以達到往生極樂凈土的目標?!稛o量壽經(jīng)連義述文贊。卷中》:「有說凈土之行雖復(fù)眾多,唯有二類。一緣事行,稱名念佛故;二依理行,息攀緣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