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氛慝
邪惡之氣。比喻叛亂。《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陳琳〉》:“皇 漢 逢迍邅,天下遭氛慝。” 李周翰 注:“氛,不祥氣;慝,惡也,皆喻亂賊?!?唐 李華 《高祖頌》:“雷行龍興,盪濯氛慝?!?/div>
《漢語大詞典》:盜亂(盜亂)
(1).竊盜與叛亂。語本論語·陽貨:“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漢 班固 《幽通賦》:“固行行其必兇兮,免盜亂為賴道?!?唐 陳子昂 《上軍國機要事》:“ 三秦 無盜亂之患, 漢 軍有彊雄之勢?!?br />(2).盜匪之亂。《初刻拍案驚奇》卷四:“你家從來多陰德,雖有盜亂,不必驚怕!”
《漢語大詞典》:龕亂(龕亂)
平定叛亂。龕,通“ 戡 ”。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廢昏繼統(tǒng)之功,龕亂寧民之德,公實仰贊宏規(guī),參聞神筭。”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而或者覩 湯 武 之龍躍,謂龕亂在神功。”
《漢語大詞典》:賊禍(賊禍)
禍害。 明 高啟 《評史·衛(wèi)瓘》:“及 會 敗而 艾 出,又恐 艾 讎己,則追殺之於 綿竹 , 瓘 之賊禍如此,蒼蒼者所以不赦、而假手於一婦人也?!?清 李雯 《答陳大樽書》:“螳性貪忌,宜遭賊禍,正似 鐘士季 見殺,不足悲憐。”亦指盜匪或叛亂者造成的危害。 清 戴名世 《崇禎甲申保定城守紀略》:“ 崇禎 十六年,因賊禍孔棘,建牙之吏遍於畿輔。”
《漢語大詞典》:戡復(戡復)
猶言中興。謂平定叛亂,復興王業(yè)。 宋 葉適 《應詔條奏六事》:“然終不免于罷兵增幣,分裂南北以和寇讎;大則無東 漢 戡復之勛,小則無晚 唐 羈縻之政,何也?”
《漢語大詞典》:畔戾
叛亂,叛逆。畔,通“ 叛 ”。后漢書·朱浮傳:“時二郡畔戾, 北州 憂恐, 浮 以為天子必自將兵討之?!?/div>
分類:叛亂叛逆
《漢語大詞典》:亂謀(亂謀)
叛亂的陰謀。逸周書·大戒:“設九備,乃無亂謀?!?漢 賈誼 新書·審微:“故明者之感奸也早,其除亂謀也遠,故邪不前達?!?/div>
分類:叛亂陰謀
《漢語大詞典》:通逆
勾結叛亂。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夢:“ 侯君集 與 承乾 謀通逆,意不自安,忽夢二甲士録至一處……欲自首,不決而敗?!?/div>
分類:勾結叛亂
《國語辭典》:氛厲(氛厲)  拼音:fēn lì
疫厲、禍害?!段倪x。劉琨。勸進表》:「永嘉之際,氛厲彌昏。」
分類:禍害叛亂
《漢語大詞典》:討戎(討戎)
征伐叛亂。 唐 崔致遠 《請巡幸江淮第二表》:“則乃九州斧鉞,討戎而齊愿風驅;四海梯航,奉贄而必能云集。”
《漢語大詞典》:危反
詭反。猶言陰謀叛亂。危,通“ 詭 ”。《史記·李斯列傳》:“今 高 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 子罕 相 宋 也。”
《國語辭典》:盜匪(盜匪)  拼音:dào fěi
以暴力搶奪他人財物,破壞治安的人。如:「天災年年,社會不安定,導致盜匪橫行?!?/div>
《漢語大詞典》:逋逆
指逃竄的叛亂者。宋書·王鎮(zhèn)惡傳:“前將軍 劉穆之 見 鎮(zhèn)惡 于 積弩營 ,謂之曰:‘公愍此遺黎,志蕩逋逆?!?span id="7vqpvbl" class="book">《南史·宋紀上·武帝》:“ 裕 辭不獲命,遂總軍要,庶上憑祖宗之靈,下罄義夫之節(jié),翦馘逋逆,蕩清京華。”
《漢語大詞典》:逆屬(逆屬)
叛亂者的親屬。《天雨花》第十六回:“辱身賤行為賊妾,陷身逆屬在奸門?!?/div>
分類:叛亂親屬
《漢語大詞典》:逆悖
悖逆,叛亂。《漢書·燕剌王劉旦傳》:“今王骨肉至親,敵吾一體,乃與他姓異族謀害社稷,親其所疏,疏其所親,有逆悖之心,無忠愛之義。”
分類:悖逆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