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2
詞典
4
分類詞匯
18
共18,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移風
易俗
正變
六詩
還風
革風
季風
遷風
移風平俗
移風振俗
改俗遷風
變風變雅
無風帶
改政移風
革風易俗
《漢語大詞典》:
移風(移風)
轉(zhuǎn)變風氣。 晉
潘岳
《笙賦》
:“樂所以移風於善?!?南朝 梁
丘遲
《永嘉郡教》
:“雖謝 文翁 之正俗,庶幾 龔遂 之移風。”
《
隸釋·漢廣漢太守沉子琚綿竹江堰碑
》
宋 洪適 釋:“蓋二人相繼到官,俱以移風惠民為意?!?/div>
分類:
移風
轉(zhuǎn)變
變風
風氣
《國語辭典》:
易俗
拼音:
yì sú
改變風俗?!段倪x。潘岳。笙賦》:「彼政有失得,而化以醇薄,樂所以移風于善,亦所以易俗于惡?!?/div>
分類:
變風
風俗
《漢語大詞典》:
正變(正變)
指
《
詩經(jīng)
》
的正風、正雅和變風、變雅及遵循其創(chuàng)作原則的作品。
《
晉書·庾峻傳
》
:“中庶子 何劭 論
《風》
《雅》
正變之義?!?明
楊慎
《胡廣論詩》
:“然正變云擾,而剽襲雷同;比興漸微,而風騷稍遠?!?清
朱仕琇
《〈谿音〉序》
:“今讀所補琴操古歌益淵邃,正變備具?!?/div>
分類:
正風
變風
遵循
創(chuàng)作
原則
作品
《漢語大詞典》:
六詩(六詩)
(1).猶六義。
《周禮·春官·大師》
:“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鄭玄 注:“風言賢圣治道之遺化也。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見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為后世法。頌之言誦也,容也,誦今之德,廣以美之?!眳⒁姟傲x”。
(2).指大雅、小雅、正風、變風、變大雅、變小雅。參閱 五代 齊己
《
風騷旨格
》
。
分類:
六詩
六義
正風
變風
《國語辭典》:
六義(六義)
拼音:
liù yì
《詩經(jīng)》中的風、雅、頌、賦、比、興。見〈詩大序〉。大抵說來,風為各國的歌謠、雅是周王畿的歌曲、頌是廟堂祭祀的樂歌,此三種是《詩經(jīng)》的三種體制;賦是敷陳其事、比是指物譬喻、興是借物起興,是詩經(jīng)的三種表現(xiàn)內(nèi)容的方法。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明詩》:「自商暨周,雅頌圓備,四始彪炳,六義環(huán)深?!?/div>
分類:
六義
六書
六詩
近人
各國
歌謠
《漢語大詞典》:
還風(還風)
(1).改變風向。 晉
張華
《
博物志
》
卷九:“何以知還風也?假令東風,云反從西來,詵詵而疾,此不旋踵,立西風矣?!?br />(2).恢復好風氣。
《南齊書·劉善明傳》
:“遣游辯之士,為鄉(xiāng)導之使,輕裝啟行,經(jīng)營舊壤,令 泗上 歸業(yè), 稷下 還風,君欲誰讓邪?” 南朝 梁
江淹
《蕭太尉上便宜表》
:“皆節(jié)俗約訓,反樸還風;肅正黎心,釐一民志?!?/div>
分類:
恢復
變風
風向
好風
風氣
《漢語大詞典》:
革風(革風)
謂改變風氣。 唐
韓愈
《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贈左散騎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銘》
:“逋滯攸除,姦訛革風。袪蔽于目,釋負于躬?!?/div>
分類:
變風
風氣
《國語辭典》:
季風(季風)
拼音:
jì fēng
風向隨季節(jié)發(fā)生顯著變化的風系。依其成因,可大致分為兩類:一、海洋與陸地間的溫差所造成,冬季由大陸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陸。亞洲季風即屬此類,冬季季風在東亞及南亞各地,以乾冷的東北風居多;夏季季風則濕且熱,在東亞多東南風,在南亞多西南風與東南風。二、行星風系風帶季移現(xiàn)象所造成,位于兩風帶交界處的地區(qū),就會發(fā)生季節(jié)性的氣流移動與盛行風向變化。西非幾內(nèi)亞灣一帶因信風帶的季移,夏季多西南風,冬季多東北風。
分類:
季風
季節(jié)
變風
風向
要是
海洋
和陸
陸地
溫度
差異
造成
《漢語大詞典》:
遷風(遷風)
猶言改變風氣。 南朝 梁
沈約
《與何胤敕》
:“世道澆暮,爭詐繁起,政俗遷風,良有未易?!?/div>
分類:
變風
風氣
《漢語大詞典》:
移風平俗(移風平俗)
轉(zhuǎn)變風氣,整頓習俗。
《
呂氏春秋·侈樂
》
:“凡音樂通乎政,而移風平俗者也?!?/div>
分類:
轉(zhuǎn)變
變風
風氣
整頓
習俗
《漢語大詞典》:
移風振俗(移風振俗)
改變風氣,振興習俗。
《
新唐書·劉祥道傳
》
:“以去就之官,臨茍且之民,欲移風振俗,烏可得乎?”
分類:
變風
風氣
振興
習俗
《國語辭典》:
改俗遷風(改俗遷風)
拼音:
gǎi sú qiān fēng
改變風俗習慣?!读簳?。卷五一。處士傳。何點傳》:「兼以世道澆暮,爭詐繁起,改俗遷風,良有未易?!?/div>
分類:
變風
風俗習慣
《國語辭典》:
變風變雅(變風變雅)
拼音:
biàn fēng biàn yǎ
變風、變雅皆為亂世的作品,世以為亂世之音。相對于正風、正雅代表的治世之音而言。語出《詩經(jīng)。大序》:「至于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div>
分類:
變風
為亂
亂世
作品
《國語辭典》:
無風帶(無風帶)
拼音:
wú fēng dài
地表無風或多變風帶。大致上有赤道無風帶與回歸無風帶。皆氣流輻合或輻散之處。
分類:
地表
無風
多變
變風
赤道
回歸
《漢語大詞典》:
改政移風(改政移風)
改變風氣習俗。
《
東觀漢記·馬廖傳
》
:“夫改政移風,必有其本。 長安 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div>
分類:
變風
風氣
氣習
習俗
《漢語大詞典》:
革風易俗(革風易俗)
改變風氣和習俗。 明
方孝孺
《丙吉》
:“ 吉 不能佐其主以仁義使革風易俗,陷斯民於禽獸。”參見“ 移風易俗 ”。
分類:
變風
風氣
氣和
和習
習俗
《國語辭典》:
移風易俗(移風易俗)
拼音:
yí fēng yì sú
轉(zhuǎn)移風氣,改良習俗。《孝經(jīng)。廣要道章〉:「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埂盾髯?。樂論》:「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也作「風移俗變」、「風移俗改」、「風移俗易」、「易俗移風」。
分類:
轉(zhuǎn)移
移風
風氣
變習
習俗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