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受禮(受禮)  拼音:shòu lǐ
接受他人的敬禮或禮物。《紅樓夢》第六二回:「王夫人有言,不令年輕人受禮,恐折了福壽,故皆不磕頭?!埂秲号⑿蹅鳌返谝黄呋兀骸腹媚锸俏皇┒鞑煌麍蟮挠⑿郏瑳r又是輕年閨秀,定不肯受禮?!?/div>
《國語辭典》:備受禮遇(備受禮遇)  拼音:bèi shòu lǐ yù
受到極好的待遇。如:「由于學有專精,又用心投入,他在公司備受禮遇?!?/div>
分類:極好待遇
《國語辭典》:天真  拼音:tiān zhēn
1.心地純真,性情直率,沒有做作和虛偽。唐。杜甫寄李白〉詩:「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br />2.頭腦簡單,容易受假象迷惑而上當。如:「你的想法太天真了!這事不能單從一方面來想?!?/div>
《漢語大詞典》:包納(包納)
(1).包含容納。 唐 李白 《贈從弟宣州長史昭》詩:“君心亦如此,包納無小大。” 宋 沈括 《夢溪續(xù)筆談》:“有干將之器,不露鋒芒;懷照物之明,而能包納?!?br />(2).接受。金史·外國傳上·西夏:“所進帳本非珍異,使人亦已到邊,若不蒙包納,則下國深誠無所展效?!?br />(3).謂承擔代繳。《元典章·圣政二·恤流民》:“逃戶差稅,已嘗戒飭,毋令見在人戶包納?!?br />(4).苞苴納賄。謂受禮受賄。明史·宣宗紀:“禁司倉官包納,戒法司慎刑獄。”
《國語辭典》:回贈(回贈)  拼音:huí zèng
回報他人所給予的幫助或贈與。如:「對于他全心全力的付出,公司決定回贈他一筆豐厚的獎金,以作為報償?!?/div>
《漢語大詞典》:受幣(受幣)
(1).接受禮物。幣,繒帛。古時以束帛用于喪祭或為贈送賓客的禮物。周禮·天官·小宰:“凡賔客賛祼,凡受爵之事,凡受幣之事,喪荒,受其含襚幣玉之事?!?span id="7zrhp7z" class="book">《周書·蕭撝傳》:“ 梁武帝 以 撝 辭令可觀,令兼中書侍郎,受幣于賓舘?!?br />(2).接受聘禮。指女子訂婚。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五:“又數(shù)月亦受幣,亟議嫁遣?!?明 朱鼎《玉鏡臺記·議婚》:“但男女非行媒不知名,非受幣不交親?!?/div>
《國語辭典》:還禮(還禮)  拼音:huán lǐ
1.回答人家的敬禮。《初刻拍案驚奇》卷七:「法師已咒過了,而今該貧道還禮?!埂段拿餍∈贰返谝黄呋兀骸敢娙顺饕荆B忙探去眼鏡,還禮不迭。」
2.還贈他人禮物。如:「上次他來探望我們,送了一箱水果,我們也應該還禮吧!」
《漢語大詞典》:收禮
收受禮物。例如:拒不收禮。
《國語辭典》:賞收(賞收)  拼音:shǎng shōu
請別人接受饋贈的敬語?!段拿餍∈贰返谝灰换兀骸副稚嫌羞^話,說是送來的禮物,倘若洋大人不賞收,不準小的回去?!?/div>
《漢語大詞典》:收璧
收受禮物。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酬答書札》:“如有禮,註明收璧?!?/div>
《國語辭典》:領謝(領謝)  拼音:lǐng xiè
受禮致謝?!?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一一回:「禮單都上上檔子了,老爺?shù)念I謝的名帖都交給各來人了?!埂独蠚堄斡洝返谒幕兀骸咐蠚堃幻娼胁璺縼斫o了挑盒子的四百錢,一面寫了個領謝帖子,送那人出去?!?/div>
分類:受禮致謝
《國語辭典》:注目禮(注目禮)  拼音:zhù mù lǐ
一種軍禮。下級見上級時,立正后以目注視對方之目,受禮者亦以目還視,稱為「注目禮」。
《國語辭典》:泛駕之馬(泛駕之馬)  拼音:fàn jià zhī mǎ
不受駕馭的馬。比喻有才能而不受禮節(jié)法制約束的人物?!稘h書。卷六。武帝紀》:「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div>
《國語辭典》:禮無不答(禮無不答)  拼音:lǐ wú bù dá
語出《禮記。燕義》:「君舉旅于賓,及君所賜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禮也。君答拜之,禮無不答,明君上之禮也。」指一方行禮,另一方必應回禮?!逗鬂h書。卷八二。方術傳上。樊英傳》:「妻,齊也,共奉祭祀,禮無不答?!挂嘀覆粺o故受禮,必有所回報?!抖Y記。燕義》:「禮無不答,言上之不虛取于下也?!?/div>
《國語辭典》:老不拘禮(老不拘禮)  拼音:lǎo bù jū lǐ
年長者不必受禮節(jié)形式所限制。《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古人云:『老不拘禮,病不拘禮?!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