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維基宋賢(1571年—1646年),字又希,號禹欽,浙江嚴州府建德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宋賢是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的進士,獲授常熟知縣,得人民愛戴,有「前楊漣,后宋賢」的稱譽;六年調(diào)任魏縣。崇禎四年考選,授廣東道御史,管皇城四門,彈劾附和魏忠賢而未正法的官員,又上陳人民繳納絹布的困苦,改由官府負責解送。西安同知遭宦官梁永上疏詆毀,他出言解救;巡撫丘禾嘉請求監(jiān)視宦官而設(shè)置標兵,他彈劾對方諂附宦官,遭崇禎帝貶降三級。崇禎五年,他巡按湖廣,釋放死囚九十九人,并選拔賢能懲治貪污,上疏請求增兵、留餉、防寇;又巡視十庫,八年管理章奏,九年掌河南道印后,力主利用大計黜免擢升,拒絕一切饋贈。十年改任太仆寺少卿,管西路。適逢山西巡撫出缺,崇禎帝召對他說:「你豈不是掌河南道而不受饋贈的那位!」于是擢官僉都御史任命;他在任內(nèi)增建城墻、設(shè)立兵廠、儲備糧食,犒勞十萬士兵而不費度支錢費,并擒拿流寇首領(lǐng)過山龍等人,讓他們完全投降。十三年加右副都御史,十四年宋賢請求辭官歸鄉(xiāng),加兵部右侍郎予告。崇禎十六年(1643年)冬天金華土寇作亂,他和知府胡崇德協(xié)力遏止,斬殺許都同黨王麒生,地方得以安穩(wěn);隆武帝即位,召用他為兵部左侍郎,福京失守后去世,虛歲七十六。縣正東街有“祖孫科甲坊”為明舉人宋顯、宋澄、貢生宋應(yīng)奎、宋邦機、進士宋賢建。
人物簡介
維基潘禹謨,字明叔,號又玄,廣東廣州府增城縣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廣東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進士,刑部觀政,授江西鄱陽知縣,三十八年升南戶部主事,卒。
人物簡介
維基閻暖(1574年—1644年),字德煦,號又新,河南開封府項城縣軍籍。深州知州閻廷梓長子。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河南鄉(xiāng)試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會試登第,未殿試,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殿試二甲進士,初授戶部云南司主事,管德州倉。以骨鯁不媚權(quán)要,掛議歸里。六年再起部郎,出知蘇州府。時魏珰用事,又不習阿附,甫一載即乞病歸。崇禎七年(1634年)甲戌復守廣平府,一年后被彈劾免職。崇禎十七年九月十五日卒,壽七十一歲。。
人物簡介
維基劉仲旸 (?—1616年),字又若,湖廣寧國府宣城縣民籍。萬歷四十三年乙卯科(1615年)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進士,孤貧力學,惜享年不永,未仕而卒。
人物簡介
維基彭參(16世紀—17世紀),字少魯,號又元,四川敘州府南溪縣(一作富順縣)人。彭參是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的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成進士,次年(1620年)獲授望江知縣,隨身帶備祿米恐防他人賄賂自己,又修備學校,士民悅服,升任懷寧知縣,為政清靜,刊行四篇則諭教化縣民,并上請廢除繁重賦稅,升任刑部主事。
人物簡介
維基王命新(1580年—?年),字又新,號坦山,山東兗州府汶上縣人。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山東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二百九名,第三甲第一百七十四名進士。兵部觀政,授直隸常州府推官,丁憂,四十四年復除保定府推官,四十六年升南京戶部主事。累官南京大理寺左寺丞,天啟五年(1625年)十一月被彈劾貪橫,降三級調(diào)外任。
人物簡介
維基朱又煥(1587年—1644年),字予文,號北泰,福建泉州府惠安縣民籍,莆田縣人。年十三補弟子員,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初授金華府推官,四年甲子應(yīng)天同考,崇禎元年(1628年)考選,三年擢戶科給事中。崇禎七年奉旨冊封江西益藩,遂上疏乞終養(yǎng)歸。八年升浙江副使,九年升廣東參政,十一年終養(yǎng)歸。十三年起廣東右參政。著有《戶垣諫草》四卷。
人物簡介
維基劉繼禮,字公立,號又庭,四川敘州府宜賓縣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四川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進士,戶部觀政,授湖廣景陵縣知縣,三十七年改杭州府教授,三十九年升助教,四十年升刑部主事,乙四十三年升員外,四十四年終養(yǎng),泰昌元年(1650年)起兵部車駕司員外,天啟二年(1622年)升武庫司郎中,四年升湖廣參政,六年升云南按察使,崇禎元年升右布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末清初湖南善化人,字又謙,又字天益。明天啟元年副貢生。官廣東韶州教授、陜西興平知縣。歸里授業(yè),門人甚眾。精書法,晚年右手病廢,能以左手作小楷行草。卒年九十余。有《紫巖集》、《照杯亭遺草》。
人物簡介
維基沈希韶,字鳳來,一字又善,號青嶼,南直隸太平府蕪湖縣人。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知新昌縣,有能聲,崇禎元年(1628年)擢南京浙江道御史,糾劾不避權(quán)貴,讒言中之,二年升山西陽和道僉事,四年轉(zhuǎn)江西九江道僉事。為御史時,出按上江,沿江苛征,蕪湖為甚,希韶盡革其弊,里人建坊頌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36
【介紹】:
明湖廣蘄水人,字又元。萬歷武進士。授沈陽守備。崇禎初,官宣府游擊。入衛(wèi)京師,與清兵戰(zhàn)于盧溝橋,擢參將。后官至辰沅副總兵。以偏師援應(yīng)城,兵敗為農(nóng)民軍所執(zhí),不降被殺。
人物簡介
維基張如蕙(?—17世紀),字又樹,號一洲,河南汝寧府信陽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張如蕙是天啟元年(1621年)河南鄉(xiāng)試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的進士,獲授戶部主事,專營河西事務(wù);遷官武選郎中,選才授官依據(jù)資俸,不讓官吏干預。之后歷任鳳陽副使、壽潁僉事,負責督兵清剿有功,弘光帝繼位后入朝擔任為太仆少卿,因家人去世歸鄉(xiāng)。左良玉帶兵東下南京,張如蕙穿著盛裝出城,守門內(nèi)臣發(fā)現(xiàn)他穿戴明亮,就立刻搶奪衙門印封尚在的七千白銀兩;唯因為他執(zhí)掌潁州法令,和馬士英共事,因此只略奪銀子,后事不詳。
人物簡介
維基劉夢煒(?年—1632年),號又綱,河南汝寧府光山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啟七年(1627年)丁卯科河南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兵部觀政,授三河縣知縣。先前有押解餉銀經(jīng)過三河縣,被盜賊劫去五千馀兩,崇禎下旨讓縣令賠補,劉夢煒剛到任不久,俸祿微薄,因此憂懼無措,遂自縊于縣衙后居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華亭人,字燕又,一字穆如。明崇禎三年舉人,入清后官汝寧府推官。少入幾社,與夏允彝、陳子龍友善。所著稿均散佚,后人綴輯得四卷,名《搜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