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657—719 字又損,京兆杜陵(今陜西長安縣東北)人。以國子生擢第,補梁州城固主簿,歷任渭南、藍田二縣尉、萬年丞,官至京兆府功曹。開元七年卒。有集6卷,已佚?!?a target='_blank'>唐文續(xù)拾》卷一八有韋璞玉撰其墓志,墓志中引其詩2句?!度圃娎m(xù)拾》據之收入。
人物簡介
【生卒】:?—823 【介紹】: 唐河東聞喜人。以通開元禮及第。德宗貞元中,歷洛陽尉、湖城丞、奉先尉、太常主簿。憲宗即位,為華州錄事參軍,遷京兆戶曹,以檢校水部員外郎、侍御史佐裴均襄陽幕。去職,授醴泉令。元和十二年,遷鄭州刺史。十四年,擢授福建觀察使。在鎮(zhèn)五年,道卒于揚州。
人物簡介
【介紹】: 唐深州陸澤人,字孔昭。張薦子。憲宗元和中舉進士,狀元及第,后應宏辭科第一,又為京兆解頭,時號為“張三頭”。歷左右補闕。諂事宰相李逢吉,為之鷹犬,與李續(xù)之等有“八關十六子”之稱。坐事貶汀州刺史,官終左司郎中。工詩。嗜茶,有《煎茶水記》。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孔昭,深州陸澤(今河北深州西)人,工部侍郎張薦子。初為京兆解頭,憲宗元和九年(814)進士及第為狀頭,十二年舉博學宏詞科為敕頭,時號“張三頭”。穆宗長慶中以兇險敢言為宰相李逢吉所重用,合謀排擠朝士之不附李逢吉者,構陷李紳,遂使貶端州司馬。敬宗寶歷二年(826)遷祠部員外郎,與李續(xù)之等號“八關十六子”。文宗大和元年(827)貶汀州刺史。武宗會昌二年(842)為江州刺史。事跡詳見新、舊《唐書》本傳及《唐才子傳》卷六?!?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7首?!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6首,斷句3,序1首。唐詩匯評
張又新,生半年不詳,字孔昭,深州陸澤(今河北深州西)人。元和九年(814)狀元及第,十二年登博學宏詞科。應辟為廣陵從事,歷補闕,遷祠部靈外郎。大和元年,貶汀州刺史。后回朝任刑部郎中,轉中州刺史。會昌年間曾任江州刺史。有《煎茶水記》一卷及詩文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十七首。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一
又新字孔昭。工部侍郎薦子。元和中進士。歷左右補闕。李逢吉用事。又新與李續(xù)劉棲楚附之。有八關十六子之目。逢吉罷相。領山南東道節(jié)度。表為行軍司馬。坐田伾犯贓●命。貶汀州刺史。李訓用事。復召為刑部郎中。訓死復貶。終左司郎中。
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介紹】: 唐河東聞喜人,字文玄,一作又玄。裴士淹子。憲宗元和二年曾游越中。后歷任戶部員外郎、金部郎中。穆宗長慶元年,任少府監(jiān)。曾出使回紇。敬宗寶歷中,任汝州刺史。文宗時,自國子祭酒改詹事。著有《易書》一百五十卷,已佚。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郡望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字文玄(一作又玄)。禮部尚書裴士淹之子。憲宗元和二年(807)游越中。后歷任戶部員外郎、金部郎中。穆宗長慶元年(821)任少府監(jiān)。曾出使回紇。敬宗寶歷中任汝州刺史。文宗時自國子祭酒改詹事。著有《易書》150卷,已佚。事跡散見《舊唐書·盧簡辭傳》、《李渤傳》、《回紇傳》,《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一上》,《太平御覽》卷六〇九,《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一二等。同治《嵊縣志》卷二四存詩1首?!度圃娎m(xù)拾》據之收入。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九
通。穆宗朝官少府監(jiān)。大和時為國子祭酒。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905 【介紹】: 唐末河南洛陽人,字又損。獨孤云子。懿宗咸通中登朝,官至京兆尹。昭宗乾寧初,歷中書舍人、御史中丞,遷禮部侍郎。光化中,遷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天復三年,遷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天祐元年,遷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同平章事,仍判度支。哀帝天祐二年,授安南都護、靜海軍節(jié)度使。旋貶棣州刺史,再貶瓊州司戶。以唐室舊臣,為朱溫、柳璨所惡,與裴樞等并命于白馬驛。
人物簡介
【生卒】:?—1012 【介紹】: 宋道士。陜州閿鄉(xiāng)人,字又玄,自稱羅山太乙洞主。所居承天觀,即唐軒游宮,有唐玄宗詩石及所書《道德經》二碑。自言年百余歲,善辟谷長嘯。太宗召至京師,懇求歸本觀。真宗立,召對,多以修身慎行為說。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陰,作詩賜之,詔為修道院,蠲其田租。次年春,作遺表,遣弟子詣闕獻龜鶴,己則燃香端坐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