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原地
原來的地點;起始點。 林斤瀾 《母女》:“車到眼前,抓住,一拽,車轉彎,人轉身,轉到車后,扶住,往前推,開跑,撒手,返回原地。” 郭小川 《木瓜樹的風波》詩:“現(xiàn)在我服從你們的意見,在原地移栽一棵!”如:原地不動;原地開步走。
《國語辭典》:北美草原地帶(北美草原地帶)  拼音:běi měi cǎo yuán dì dài
位于北美中北部的中央大平原,屬大陸性氣候。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農(nóng)牧業(yè)發(fā)達。其農(nóng)業(yè)使用機械大規(guī)模經(jīng)營,種植稻、豆科等作物,是美國重要的農(nóng)產(chǎn)區(qū)。
《國語辭典》:原地踏步  拼音:yuán dì tà bù
原指兩腳交替在原地踩踏步伐,滯留原地,不見前進。后比喻沒有任何進步或改變。如:「這項工程延宕二年,仍在原地踏步,竣工之日遙遙無期。」
《國語辭典》:中國(中國)  拼音:zhōng guó
1.上古時代,漢族文化發(fā)源黃河流域,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其地為「中國」。后各朝疆土漸廣,凡所轄境,皆稱為「中國」?!对娊?jīng)。小雅。六月。序》:「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公羊傳。昭公二十三年》:「曷為以詐戰(zhàn)之辭言之,不與夷狄之主中國也?!?br />2.朝廷。《禮記。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國,雖欲勿哭,焉得而弗哭?!埂稘h書。卷九五。西南夷傳》:「圣王不以勞中國,宜罷郡,放棄其民,絕其王侯勿復通?!?br />3.京師?!对娊?jīng)。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jié)h。毛亨。傳:「中國,京師也。」《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夫而后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div>
《國語辭典》:神州  拼音:shén zhōu
1.赤縣神州的簡稱。參見「赤縣神州」條?!段倪x。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五》:「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2.京都。宋。張元干 賀新郎。夢繞神州路詞:「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姑?。于謙出塞〉詩:「羽書捷奏上神州,喜動天顏寵數(shù)優(yōu)?!?br />3.神仙居住的地方。
《國語辭典》:神州赤縣(神州赤縣)  拼音:shén zhōu chì xiàn
中國的代稱?!稌x書。卷三。武帝紀》:「海內(nèi)版蕩,宗廟播遷。帝道王猷,反居文身之俗;神州赤縣,翻成被發(fā)之鄉(xiāng)?!挂卜Q為「赤縣神州」。
《國語辭典》:中州  拼音:zhōng zhōu
1.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帶)位居九州正中,故稱為「中州」。晉。桓溫平洛表薦謝尚〉:「今中州既平,宜時綏定。」
2.中原地區(qū)?!度龂?。卷六○。吳書。全琮傳》:「是時中州士人避亂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數(shù)。」
3.全中國。《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世有大人兮,在乎中州?!固?。王維〈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制〉詩:「宸章類河漢,垂象萬中州。」
《國語辭典》:華夏(華夏)  拼音:huá xià
原指史前分布于黃河流域中下游的部落,這些部落被后世視為中華文明的開端。后為「中國」的代稱。如:「華夏之光?!埂度龂萘x》第七五回:「近聞云長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div>
《國語辭典》:中夏  拼音:zhōng xià
1.華夏、中國?!逗鬂h書。卷六○上。馬融列傳》:「是以明德曜乎中夏,威靈暢乎四荒?!?jié)h。班固東都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br />2.中原地區(qū)。晉。陸機 辯亡論下:「魏人據(jù)中夏,漢氏有岷益,吳制荊揚而奄交廣?!鼓铣巍⒘x慶《世說新語。賢媛》:「李平陽,秦州子,中夏名士?!?br />3.盛夏?!痘茨献印Uf林》:「中夏用箑快之,至冬而不知去?!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8853' target='_blank'>皮日休 〈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須權元化柄,用拯中夏酷?!?br />4.夏季的第二個月。《周禮。夏官司馬。大司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陳。」
《國語辭典》:中土  拼音:zhōng tǔ
1.中原地區(qū)?!痘茨献?。地形》:「正中冀州曰中土?!埂稘h書。卷七七。毋將隆傳》:「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為冀州牧治中山馮太后獄冤陷無辜,不宜處位在中土?!?br />2.中國?!逗鬂h書。卷八八。西域傳。論曰》:「余聞之后說也,其國則殷乎中土。」《南史。卷三三。范泰傳》:「并被珍于外國,無取于中土?!?/div>
《國語辭典》:東隅(東隅)  拼音:dōng yú
1.東方日出之地。亦指早晨?!逗鬂h書。卷一七。馮異傳》:「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唐。王勃滕王閣序〉:「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2.東側?!秲x禮。士昏禮》:「婦洗在北堂,直室東隅。」
《國語辭典》:諸夏(諸夏)  拼音:zhū xià
古代對中國的泛稱。封建時代,天子之下,諸侯國很多,故稱為「諸夏」?!蹲髠鳌Y夜荒辍罚骸敢苑轮T夏。」《論語。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漢語大詞典》:北道
(1).我國古代中原地區(qū)對 西域 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據(jù)漢書·西域傳,自 玉門關 和 陽關 以西,大體經(jīng)今 新疆 中部 天山山脈 和 塔里木河 之間的通道西行,在 疏勒 以西越過 蔥嶺 ,通往今 中亞 各地。據(jù)隋書·裴矩傳,自 敦煌 取道 伊吾 ,大體經(jīng)今 新疆 天山山脈 以北和 伊犁河 流域的通道西行,通往今 中亞 和 西亞 。另據(jù) 唐 道宣 釋迦方志卷上,還有一條自 伊州 經(jīng)今 天山山脈 和 塔里木河 之間的通道西行,越過 凌山 ,通往今 中亞 各地的路線。 玄奘 赴 印 時,即取此線。
(2).泛指向北方的道路。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三:“ 杭州 周汾 ,字 蓉衣 ,《詠春柳》云:‘ 西湖 送我離家早,北道看人得第多?!?/div>
《漢語大詞典》:十州
泛指 黃河 以南的中原地區(qū)。 明 李東陽 《聞雞行》:“十州父老皆部曲,誰遣其兒作都督。中原未清壯士死,遺恨 吳 江半江水?!?/div>
《國語辭典》:秦中  拼音:qín zhōng
地名。約今陜西省,因古為秦國,故稱為「秦中」。
《國語辭典》:冀州  拼音:jì zhōu
1.地名。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北、山西兩省,及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之地。
2.古時泛指中原地區(qū)。《楚辭。屈原。九歌。云中君》:「覽冀州兮有馀,橫四海兮焉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