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歷史(歷史)  拼音:lì shǐ
1.過去事件的總稱,特別指重大的事或具有影響力的發(fā)展。如:「想了解我中華民族的源流,便須了解我們的歷史。」
2.記載或討論過去重要事件、發(fā)展的文獻。如:「歷史可做為計劃未來的借鏡?!?br />3.以歷史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如:「歷史是中學的必修科目?!?/div>
《漢語大詞典》: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中國國家檔案館之一。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文獻部。曾多次更名,1980年改今名。館址北京。藏有1371年至1911年明清宮廷檔案和中央機關(guān)檔案。
《國語辭典》:歷史名詞(歷史名詞)  拼音:lì shǐ míng cí
1.一種名詞。指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但在現(xiàn)代社會已不存在的事物、制度、觀念等。如宦官、墨刑。
2.泛指已過去、再用不上的稱謂或事物。如:「女大十八變,愈變愈漂亮,『丑小鴨』對她而言,已是個歷史名詞了?!?/div>
《國語辭典》:歷史年表(歷史年表)  拼音:lì shǐ nián biǎo
一種工具書。用表格方式,將重要歷史事件按年代先后列出。
《國語辭典》:歷史時代(歷史時代)  拼音:lì shǐ shí dài
人類歷史上有文字記載可考的時代,相對于「史前時代」而言。
《國語辭典》:歷史文學(歷史文學)  拼音:lì shǐ wén xué
以歷史人物、事件等為撰寫題材的文學。如荷馬所作的希臘歷史文學名著《伊里亞德》。
《國語辭典》:歷史線圖(歷史線圖)  拼音:lì shǐ xiàn tú
統(tǒng)計學上指表示時間數(shù)列變動情形的圖。通常以橫軸表示時間,以縱軸表示統(tǒng)計數(shù)列的數(shù)值。其應用極廣,如某地歷年人口的增減,某國歷年石油的產(chǎn)量,均可利用歷史線圖表達。
《國語辭典》:歷史重演(歷史重演)  拼音:lì shǐ chóng yǎn
后來發(fā)生的事件和較早的事件如出一轍。如:「如果不記取歷史教訓,等歷史重演時,后悔已來不及了?!?/div>
分類:事件
《國語辭典》:口述歷史(口述歷史)  拼音:kǒu shù lì shǐ
由歷史事件的當事人親口敘述親身經(jīng)歷的過程及對該事件的評論。如:「為了補充日治時代的史料,中研院開始進行口述歷史的訪問計畫。」
《國語辭典》:歷史社會學(歷史社會學)  拼音:lì shǐ shè huì xué
從社會學的角度、理論和方法來探討歷史過程的研究領(lǐng)域。
《國語辭典》:歷史語言學(歷史語言學)  拼音:lì shǐ yǔ yán xué
從歷史發(fā)展、演變的角度研究語言現(xiàn)象的學科。
《國語辭典》:歷史比較語言學(歷史比較語言學)  拼音:lì shǐ bǐ jiào yǔ yán xué
一門屬于歷史語言學范圍的學科。以語言的親屬關(guān)系和歷史演變?yōu)檠芯繉ο?。透過歷史比較法探討不同語言之間的關(guān)系和個別語言的演化規(guī)則,以建立語系系譜,擬構(gòu)原始母語。歷史比較語言學于十九世紀初隨著西歐學者對印歐語言的研究而成立。
《國語辭典》:歷史觀(歷史觀)  拼音:lì shǐ guān
詮釋歷史的理論或?qū)v史的觀念和看法。
《國語辭典》:歷史學(歷史學)  拼音:lì shǐ xué
以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歷史的學問。
《國語辭典》:歷史?。v史劇)  拼音:lì shǐ jù
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戲劇。如:「影視歷史劇常改編自歷史演義故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