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08,分21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文獻(xiàn)
生人
篇章
上古
新篇
古佛
事件
史筆
漢書
高麗
筆削
近代
近古
高遠(yuǎn)
三國
《國語辭典》:文獻(xiàn)(文獻(xiàn))  拼音:wén xiàn
本指典籍和熟知文化掌故的賢人。《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xiàn)不足故也。」宋。朱熹。集注:「文,典籍也。獻(xiàn),賢也?!购髮V妇邭v史價值的典籍資料。
《國語辭典》:生人  拼音:shēng rén
1.活人?!稑犯娂>砥呷?。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三國演義》第六九回:「只可泰山治鬼,不能治生人也?!?br />2.人民?!段倪x。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豺狼抗爪牙之毒,生人陷荼炭之艱?!固?。白居易 初加朝散大夫又轉(zhuǎn)上柱國詩:「柱國勛成私自問,有何功德及生人?」
3.不認(rèn)識的人?!冻蹩膛陌阁@奇》卷六:「狄氏是個良人心性,見說要他當(dāng)面見生人,耳根通紅起來。」《文明小史》第四一回:「至于官場上所用翻譯,什么制臺衙門、洋務(wù)局各處,有各處熟手,輕易不換生人?!?br />4.生下來的時候或地方。如:「天津生人」、「甲子年生人」。
《國語辭典》:篇章  拼音:piān zhāng
泛指詩篇、文章?!稘h書。卷一○○。敘傳下》:「篇章博舉,通于上下?!顾巍M鮽ΨQ〈寄題陜府南溪兼簡孫何兄弟〉詩:「篇章取李杜,講貫本姬孔?!?/div>
《國語辭典》:上古  拼音:shàng gǔ
遠(yuǎn)古時代。古人以書契時代以前為上古,今多以洪荒至秦、漢以前為上古。歐洲則約以紀(jì)元前四千年至西羅馬滅亡期間為上古?!兑捉?jīng)。系辭下》:「上古結(jié)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埂段倪x。司馬相如。封禪文》:「伊上古之初肇,自昊穹兮生民。」
《漢語大詞典》:新篇
(1).新的作品。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 張華 新篇,亦充庭萬?!?唐 白居易 《詩解》詩:“新篇日日成,不是愛聲名。”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學(xué)士挽辭》:“種橘園林無舊業(yè),采蘋洲渚有新篇?!?br />(2).喻指歷史上的新階段。 郭小川 《憶延安》詩:“‘七大’后,上前線,在 楊家?guī)X 禮堂中,譜寫了歷史新篇?!?/div>
《漢語大詞典》:古佛
(1).歷史年代久遠(yuǎn)的佛像。 宋 朱熹 《題九日山石佛院亂峰軒》詩之一:“因依古佛居,結(jié)屋寒林杪?!?清 袁枚 《普陀寺》詩:“古佛坐無言,流泉代作語。”
(2).佛教語。指過去的佛。五燈會元·〈七佛〉序:“古佛應(yīng)世,緜歷無窮,不可以周知而悉數(shù)也?!?/div>
《國語辭典》:事件  拼音:shì jiàn
1.事情、事項(xiàng)。宋。司馬光 論兩浙不宜添置弓手狀:「臣謹(jǐn)條列添置弓手不便事件如左,伏維圣恩省察,少加詳擇焉?!钩桃冶尽都t樓夢》第五八回:「將他騰挪出來,協(xié)理榮寧兩處事件。」
2.物品、器具。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賞雪》:「且作雪花、雪燈、雪山之類,及滴酥為花及諸事件,并以金盆盛進(jìn),以供賞玩?!埂抖膛陌阁@奇》卷一一:「這里大郎與文姬父女兩個,互相安慰,把家中事件,收拾并疊?!?br />3.鳥獸類的腸、胃、臟、腑等物。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三。天曉諸人出市》:「御街鋪店,聞鐘而起,賣早市點(diǎn)心,如煎白腸、羊鵝事件。」也稱為「事件兒」。
《國語辭典》:史筆(史筆)  拼音:shǐ bǐ
1.史官直言記載歷史的筆法。唐。岑參佐郡思舊游〉詩:「史筆眾推直,諫書人莫窺。」
2.引申指歷史。《文選。曹植。求自試表》:「使名掛史筆,事列朝榮?!埂度龂萘x》第九回:「將軍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載之史筆,遺臭萬年。」
3.書寫歷史所用的筆。晉。曹毗 對儒:「既登東觀,染史筆,又據(jù)太學(xué),理儒功?!?/div>
《國語辭典》:漢書(漢書)  拼音:hàn shū
書名。東漢班固撰。記載西漢的歷史,一百二十卷。體例分為紀(jì)、表、志、傳。為二十四史之一,亦為我國第一部斷代史。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bǔ)注。
《國語辭典》:高麗(高麗)  拼音:gāo lí
國名。在今朝鮮半島。隋唐時稱為「高麗」。也稱為「句驪」、「朝鮮」。
《國語辭典》:高麗(高麗)  拼音:gāo lì
高美華麗?!稇?zhàn)國策。宋衛(wèi)策》:「始君之所行于世者,食高麗也。」《南史。卷一九。謝方明傳》:「以為雪賦,以高麗見奇。」
《國語辭典》:筆削(筆削)  拼音:bǐ xuè
筆,記載。削,刪除。古代用竹簡記載文字,有所更改就用書刀刮削,所以稱為「筆削」。語本《史記。卷四七??鬃邮兰摇罚骸钢劣跒榇呵铮P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购笥米髡埲诵薷脑娢牡木捶Q?!段倪x。任昉。王文憲集序》:「蓄筆削之刑,懷輕重之意?!固?。韓愈 讀荀:「孔子刪詩書,筆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離于道者黜去之?!?/div>
《國語辭典》:近代  拼音:jìn dài
1.過去不遠(yuǎn)的時代?!逗鬂h書。卷四一。第五倫傳》:「近代光烈皇后,雖友愛天至,而卒使陰就歸國,徙廢陰興賓客。」《三國志。卷五九。吳書。吳主五子傳。孫登傳》:「權(quán)欲登讀漢書,習(xí)知近代之事?!挂沧鳌附馈?。
2.我國歷史上專指十九世紀(jì)中葉至五四運(yùn)動之間的時期。
《漢語大詞典》:近古
(1).接近古代。《穀梁傳·桓公三年》:“夏, 齊侯 、 衛(wèi)侯 胥命于 蒲 ,胥之為言,猶相也。相命而信諭,謹(jǐn)告而退,以是為近古也。” 楊士勛 疏:“二國能行三王五帝之法,而傳云近古。”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國猷:“ 周公 制謚法,雖臣子於君父不得私焉,所以示萬世之公也。其法嚴(yán)矣。 漢 晉 而下,既已失之,然猶付之一時公議,謚不應(yīng)議,則博士駁正之,猶為近古?!?br />(2).指距今不遠(yuǎn)的古代。與遠(yuǎn)古相對而言。韓非子·五蠹:“近古之世, 桀 紂 暴亂,而 湯 武 征伐?!?南朝 梁 江淹 《蕭領(lǐng)軍讓司空并敦勸啟》:“既鑠近古,垂耀中葉?!?唐 元稹 《和樂天贈樊著作》:“如何至近古,史氏為閑官。”
(3).我國歷史分期上多指 宋 至 清 鴉片戰(zhàn)爭這個時期。
《漢語大詞典》:高遠(yuǎn)(高遠(yuǎn))
(1).又高又遠(yuǎn)。 漢 王充 論衡·說日:“從平地望 泰山 之顛,鶴如烏、烏如爵者, 泰山 高遠(yuǎn),物之小大失其實(shí)?!?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高遠(yuǎn)如長空片云?!?王汶石 《大木匠》二:“天空高遠(yuǎn)凈潔,空氣里夾雜著新麥苗的青草味?!?br />(2).高尚遠(yuǎn)大。三國志·魏志·邴原傳“﹝ 邴原 ﹞秉德純懿,志行忠方”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邴原別傳》:“ 原 亦自以高遠(yuǎn)清白,頤志澹泊,口無擇言,身無擇行,故英偉之士向焉?!?span id="agyuq7g" class="book">《晉書·隱逸傳·索襲》:“宅不彌畝而志忽九州,形居塵俗而棲心天外,雖 黔婁 之高遠(yuǎn), 莊生 之不愿,蔑以過也?!?清 梅曾亮 《送韓珠船序》:“吾友 韓珠船 胸臆高遠(yuǎn),當(dāng)官有聲?!?br />(3).高超深遠(yuǎn)。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不聞清談講道之言,專以丑辭嘲弄為先,以如此者為高遠(yuǎn),以不爾者為騃野?!?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十一:“其神情高遠(yuǎn),絶無都城紈綺市井之習(xí),亦一時勝士?!?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至如 太白 《烏棲曲》諸篇,則又寓意高遠(yuǎn),尤為雅奏?!?朱自清 《論逼真與如畫》:“如 元 朝 倪瓚 的山水畫,就常不畫人,據(jù)說如此更高遠(yuǎn),更虛靜,更自然?!?br />(4).高貴其身分,久遠(yuǎn)其歷史。《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託之於 神農(nóng) 、 黃帝 而后能入説。亂世闇主,高遠(yuǎn)其所從來,因而貴之?!?/div>
《國語辭典》:三國(三國)  拼音:sān guó
(西元220~280)漢末,魏、蜀、吳分立的時期,史稱為「三國」。
分類:后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