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搢紱(搢紱)
系印綬于身。謂居官。 南朝 梁 陶弘景 《許長史舊館壇碑》:“君雖搢紱朝班,諷議庠塾,而心標象外,志結霞門?!?/div>
分類:印綬居官
《漢語大詞典》:紆朱拖紫(紆朱拖紫)
亦作“ 紆朱曳紫 ”。 形容地位顯貴。朱、紫指高官所佩印綬之顏色。 晉 葛洪 抱樸子·逸民:“何必紆朱曳紫,服冕乘軺?!?唐 白居易 《歲暮寄微之》詩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紆朱拖紫且開眉?!?明 宋濂 《曾府君石表辭》:“ 曾氏 為尤盛,紆朱拖紫以顯融于時,在在皆是?!?明 張居正 《再辭恩命疏》:“紆朱拖紫,揖讓人主之前;當軸秉衡,平章軍國之重?!?/div>
《國語辭典》:紆青拖紫(紆青拖紫)  拼音:yū qīng tuō zǐ
身上佩帶青、紫色的印綬。比喻地位顯貴?!段倪x。揚雄。解嘲》:「紆青拖紫,朱丹其轂?!埂稌x書。卷九一。儒林傳。序》:「莫不紆青拖紫,服冕乘軒?!挂沧鳌讣u金拖玉」。
《漢語大詞典》:紆佩金紫(紆佩金紫)
身佩印綬。謂身居高位。金,指?。蛔?,指綬色。后漢書·馬援傳:“猥先諸君紆佩金紫,且喜且慚?!?漢 蔡邕 《陳太丘碑文》:“紆佩金紫,光國垂勛。”
《漢語大詞典》:拖青紆紫(拖青紆紫)
漢 制,諸侯佩帶的印綬為紫色,公卿為青色。因以“拖青紆紫”比喻官位顯貴。 梁啟超 《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第三章:“今歲華門一酸儒,來歲可以金馬玉堂矣;今日市門一駔儈,明日可以拖青紆紫矣?!币嗍∽鳌?拖紫 ”。舊唐書·哀帝紀:“雖藍衫魚簡,當一見而便許升堂;縱拖紫腰金,若非類而無令接席?!?宋 黃庭堅 《晝夜樂》詞:“直待腰金拖紫后,有夫人縣君相與爭。”
《國語辭典》:芥拾青紫  拼音:jiè shí qīng zǐ
漢代公侯印綬為紫色,九卿印綬為青色。青紫借指高位。語本《漢書。卷七五。夏侯勝傳》:「經術茍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购笠越媸扒嘧媳扔鳙@得公卿高位易如拾取草芥。
《國語辭典》:紫綬金章(紫綬金章)  拼音:zǐ shòu jīn zhāng
綬,系在印紐上的絲質帶子。紫綬金章指身上佩帶系著紫色絲帶的金印,即比喻高官厚祿。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三折:「俺這里都是些紫綬金章官位,那里發(fā)付你個綠袍槐簡的鐘馗?!乖?。石君寶《秋胡戲妻》第四折:「據著你那愚濫荒唐,你怎消的那烏靴象簡、紫綬金章?」
《漢語大詞典》:傍囊
即鞶囊。用皮革制作的袋子,古時官吏用以盛放印綬。晉書·輿服志:“ 漢 世著鞶囊者,側在腰間,或謂之傍囊,或謂之綬囊。”
《漢語大詞典》:賜板(賜板)
謂以白板書官爵賜人,無印綬,僅得虛銜而已。魏書·肅宗紀:“丁酉,諒京尹所統(tǒng),百年以上賜大郡板,九十以上賜小郡板。” 清 梁章鉅 浪跡叢談·虛銜:“國家引年之典,有賞給虛銜者,即古人所謂賜板也。”
《漢語大詞典》:牽費(牽費)
初仕酬酢之費。牽,謂牽絲,即執(zhí)印綬。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 盧相國鈞 初及第,頗窘於牽費。”
分類:酬酢印綬
《漢語大詞典》:裘紱(裘紱)
衣裘和印綬。文選·陸機〈吊魏武帝文〉:“彼裘紱於何有,貽塵謗於后王。” 張銑 注:“謂遺令云‘吾衣裘別為一藏’,后為四子所分,終亦何有也?!?/div>
分類:衣裘印綬
《國語辭典》:佩紫懷黃(佩紫懷黃)  拼音:pèi zǐ huái huáng
紫,紫色的印綬。黃,金印。佩紫懷黃形容位高權重。南朝梁。丘遲 與陳伯之書:「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jié),奉疆埸之任,并刑馬作誓,傳之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