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75,分19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脩羅
毗舍
藏文
耆婆
乾竺
東震
天篤
五頂
金剛杵
焰光
耆山
曼陀羅
轉(zhuǎn)輪王
中印
法稱
《漢語大詞典》:脩羅(脩羅)
梵語Asura的譯音“阿修羅”的省稱。古 印度 神話中的一種惡神,常與天神作戰(zhàn)。佛教采用其名,列為天龍八部之一,又列為輪回六道之一。 康有為 《寄贈王幼霞侍御》:“脩羅龍戰(zhàn)幾何時? 王母 重見 善見池 。金翅食龍四海水, 女床 棲鳳萬年枝?!?/div>
《漢語大詞典》:毗舍
(1).佛教語。梵文譯音。又譯作“吠舍”、“吠奢”。古 印度 四種姓之一。指從事農(nóng)牧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等級。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三曰吠奢,商賈也,貿(mào)遷有無,遂利遠近”自注:“﹝吠奢﹞,舊曰毗估。”毗,一本作“ 毘 ”。 宋 沈括 夢溪筆談·雜志一:“ 天竺 以剎利、婆羅門二姓為貴種;自餘皆為庶姓,如毗舍、首陁是也?!?br />(2).鄰舍。 林紓 《清中憲大夫揭陽姚公墓志銘》:“故每遇無聊不平,輙鍵戶,取所手録者,抗聲擊節(jié),恣讀無已,聲震毗舍,過者怪詫?!?/div>
《國語辭典》:藏文  拼音:zàng wén
藏族習(xí)用的文字。西元七世紀(jì)仿效印度的拼音字母而創(chuàng),有三十個輔音字母及四個元音符號。字體主要有楷書、行書、草書三種,自左至右橫寫。
《漢語大詞典》:耆婆
梵語Jivaka的音譯。 印度 古代名醫(yī)。精藥理,后被尊為神。翻譯名義集·長者:“四分律云: 耆婆 初詣 得叉尸羅 國 姓 阿提棃 、字 賓迦羅 而學(xué)醫(yī)道,經(jīng)于七年,其師即便以一籠器及掘草之具,令其於 得叉尸羅國 面一由旬求覓諸草,有不是藥者持來。 耆婆 如教,即於國內(nèi)面一由旬周竟求覓所見草木,盡皆分別,無有草木非是藥者。師言:‘汝今可去,醫(yī)道已成,我若死后,次即有汝?!?span id="3v7ldqn" class="book">《宋史·藝文志六》有《耆婆脈經(jīng)》三卷、《耆婆六十四問》一卷、《耆婆要用方》一卷、《耆婆五藏論》一卷。
《漢語大詞典》:乾竺
即 天竺 。對 印度 的古稱。 唐 彥悰 《唐護法沙門沙琳別傳下》《老子西昇經(jīng)》:“ 乾竺 有 古皇先生 者,是吾師也。” 元 宋無 《贈竺煉師》詩:“姓疑 乾竺 古先生 ,霞外幽棲近 四明 ?!?清 趙翼 《靈谷寺》詩:“法王 哈立麻 ,遠迎自 乾竺 。”
分類:天竺印度
《漢語大詞典》:東震(東震)
指 中國 。震, 震旦 。 印度 古時稱 中國 為 震旦 。 中國 在東方,故稱。 鄭振鐸 《中國俗文學(xué)史》第十一章引《藥師本愿功德寶卷·藥師如來》:“蓋聞一時佛在東 震 舉起,大地眾生無不瞻仰。”
《漢語大詞典》:天篤(天篤)
印度 的古稱。《漢書·張騫傳》“吾賈人往市之 身毒國 ” 顏師古 注引 李奇 曰:“一名 天篤 ,則 浮屠胡 是也?!眳⒁姟?天竺 ”。
分類:印度
《國語辭典》:天竺  拼音:tiān zhú
印度的舊稱。參見「印度共和國」條。
《漢語大詞典》:五頂(五頂)
古代 印度 童子一種結(jié)發(fā)的式樣。
《漢語大詞典》:金剛杵(金剛杵)
原為古 印度 的一種兵器,佛教密宗也采用作為表示摧毀魔敵的法器。用金、銀、銅、鐵等為之,長八指到十二指,中間為把手,兩端有獨股、三股、五股等的刃頭。法苑珠林卷四:“前風(fēng)輪堅固不可沮壞,有 大洛那力 人以金剛杵擊之,杵碎,風(fēng)輪無損?!?許地山 《空山靈雨·愿》:“愿你為降魔金剛杵,能破壞一切世間諸障礙?!币嗍》Q“ 金剛 ”。《大日經(jīng)》卷一:“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div>
《漢語大詞典》:焰光
(1).光焰;光華。 唐 李群玉 《贈魏三十七》:“莫放焰光高二丈,來年燒殺杏園花?!?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貢舉:“進士初擢第,頭上七尺焰光?!?br />(2).古 印度 對摩尼珠(即清凈如意寶珠)的別稱。法苑珠林卷四:“其土常有自然釜鍑。有摩尼珠,名曰焰光……置於鍑下,飯熟光滅?!?/div>
《漢語大詞典》:耆山
耆闍崛山 的簡稱。在中 印度 摩揭陀國 王舍城 東北,世尊說法之地。 唐 義凈 《在西國懷王舍城》詩:“已畢 耆山 本愿城難遇,終望持經(jīng)振錫住 神州 ?!?/div>
分類:印度
《國語辭典》:曼陀羅(曼陀羅)  拼音:màn tuó luó
植物名。茄科曼陀羅屬,一至多年生草本。單葉互生,廣卵形,先端漸尖,邊緣有不規(guī)則波狀分裂,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紊谥Ψ植骈g或葉腋間,具短柄,白色。蒴果表面多刺,成熟時由深綠色變?yōu)榈稚?,?guī)則四瓣裂。有毒,可作麻醉劑、鎮(zhèn)靜劑。也稱為「風(fēng)茄兒」、「惡客」。
《漢語大詞典》:轉(zhuǎn)輪王(轉(zhuǎn)輪王)
梵語的意譯。 印度 古代神話中的國王,此王即位時,自天感得輪寶,轉(zhuǎn)其輪寶,威伏四方。佛教也采用其說,說世界到一定時期,有金、銀、銅、鐵四輪王先后出現(xiàn),金輪王統(tǒng)治四大部洲,銀輪王統(tǒng)治三洲,銅輪王統(tǒng)治二洲,鐵輪王統(tǒng)治一洲。他們各御寶輪,轉(zhuǎn)游治境,故名。亦泛指有威德的國王。 清 袁枚 續(xù)新齊諧·打破鬼例:“﹝ 李 曰:﹞‘若人生天地間,陰陽鼓蕩,自滅自生,自食其力。造化那有工夫管此閒帳耶?’鬼曰:‘聞 轉(zhuǎn)輪王 實管此帳?!?奚侗 《辛亥歲暮雜詩》:“至竟非天魔眷屬,麤衣膜拜 轉(zhuǎn)輪王 ?!?/div>
《漢語大詞典》:中印
中印度 的省稱。借指禪林。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夏景無事因懷章來二上人次韻》:“山重海澹懷中印,月冷風(fēng)微宿上方?!?/div>
《國語辭典》:法稱(法稱)  拼音:fǎ chēng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論師的法號,精通因明,是陳那以來最偉大的因明大師。生于南印度睹梨摩羅耶國。早年學(xué)習(xí)外道,后學(xué)佛法,至那爛陀寺護法出家學(xué)唯識,從自在軍習(xí)因明。將陳那以來的因明形式做了重大的改變。其主要著作有《釋量論》、《量決釋論》、《因滴論》、《正理滴論》、《大乘集菩薩學(xu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