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75,分19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天親
娑羅
梵語
葉書
合十
內(nèi)明
德里
五明
阿里
二見
妙樂
梵志
身毒
比量
摩竭
《漢語大詞典》:天親(天親)
(1).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血親。隋書·楊慶傳:“ 婁敬 之與 漢高 ,殊非血胤; 呂布 之於 董卓 ,良異天親。”《醒世姻緣傳》第三一回:“起初也只互相喫那異姓,后來骨肉天親即父子兄弟、夫婦親戚,得空殺了就喫?!?span id="6dthy8g"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那 項(xiàng)王 是個(gè)殺人不眨眼的魔君, 漢王 豈不深知?豈有以父子天親這等賭氣斗智的?”
(2).人名。即 世親 。古 印度 佛教哲學(xué)家,大乘佛教瑜伽宗開創(chuàng)者 無著 之弟。 唐 王維 《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丘蘭若》詩:“ 無著 、 天親 弟與兄, 嵩邱 蘭若一峯晴?!?/div>
《漢語大詞典》:娑羅(娑羅)
梵語的譯音。植物名。即柳安。原產(chǎn)于 印度 、 東南亞 等地。常綠大喬木,木質(zhì)優(yōu)良。 北魏 賈思協(xié) 齊民要術(shù)·娑羅:“ 盛弘之 《荊州記》曰:‘ 巴陵縣 南有寺,僧房牀下,忽生一木,隨生旬日,勢凌軒棟。道人移房避之,木長便遲,但極晚秀。有外國沙門見之,名為娑羅也。’” 繆啟愉 校釋:“娑羅是龍腦香科的shorearobustaGaertn。其木材俗名柳安木,在 印度 等地是次于柚木的重要木材。其樹脂可作瀝青的代用品?!币喔綍?huì)為七葉樹或月中桂樹。 宋 歐陽修 《定力院七葉木》:“ 伊 洛 多佳木,娑羅舊得名。常於佛家見,宜在月中生?!?宋 洪邁 容齋四筆·娑羅樹:“世俗多指言月中桂為娑羅樹,不知所起?!?元 馬祖常 《送華山隱之宗陽宮》詩:“高談見明月,為我問娑羅?!?/div>
《國語辭典》:梵語(梵語)  拼音:fàn yǔ
古印度雅利安語。西元前第五世紀(jì)首由帕尼尼詳細(xì)分析、描述。其語法較印歐語族其他代表古語,如希臘、拉丁二語,變化更為繁多。有極豐富的文學(xué),今只為少數(shù)人所用。
《漢語大詞典》:葉書(葉書)
(1).用樹葉寫的書信。 唐 賈島 《郊居即事》:“葉書傳野意,簷溜煮胡茶?!?br />(2).貝葉書的簡稱。古代 印度 人常用貝多羅樹的葉書寫佛經(jīng),故佛經(jīng)亦稱“ 葉書 ”。 南朝 梁 沈約 《均圣論》:“西國密涂,厥路非遠(yuǎn),雖葉書橫字,華梵不同,而深義妙理,於焉自出?!?/div>
《國語辭典》:合十  拼音:hé shí
一種佛教儀式。兩掌十指在胸前相合,表示尊敬。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四?;蔽麟s志四》:「僧年八十馀矣,見公合十肅立?!挂沧鳌负险啤?、「合手」。
《國語辭典》:合掌  拼音:hé zhǎng
1.一種佛教儀式,兩掌相合以表示尊敬?!度辶滞馐贰返谌嘶兀骸咐虾蜕泻险频溃骸壕邮康匠啥紝ぶ俗鸫笕耍ū丶膫€(gè)信與貧僧?!弧埂都t樓夢》第三四回:「王夫人一聞此言,便合掌念聲『阿彌陀佛!』」也作「合十」、「合手」。
2.詩文中對偶意義相同的詞句。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耿湋贈(zèng)田家翁詩:『蠶屋朝寒閉,田家晝雨閒。』此寫出村居景象。但上句語拙,『朝』、『晝』二字合掌。」
《漢語大詞典》:內(nèi)明
(1).內(nèi)心光明正大。 晉 袁宏 后漢紀(jì)·順帝紀(jì):“ 王公 束脩勵(lì)節(jié)而受讒佞之患…… 王公 沉靜內(nèi)明,若有他變,朝廷獲害忠良之名。”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jīng)略事疏》:“ 蘇 松 兵備簽事 熊桴 ,自 倭 事始起以至今日,無一歲不在兵間,忠實(shí)練事,沉毅內(nèi)明,出入海潮,艱危不避?!?br />(2).佛教語。 印度 佛教稱佛學(xué)為“內(nèi)明”。明,意為學(xué)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七歲之后,漸授五明大論:一曰聲明,釋詁訓(xùn)字,詮目疏別……五曰內(nèi)明,究暢五乘因果妙理。”參見“ 五明 ”。
《國語辭典》:五明  拼音:wǔ míng
古印度五種學(xué)科知識(shí)、技能的總稱。一聲明,指研究語音、語法、修辭的學(xué)問;二工巧明,指工藝、數(shù)學(xué)、天文、音樂、美術(shù)等技藝的學(xué)識(shí);三醫(yī)方明,指醫(yī)藥類的學(xué)識(shí);四因明,謂邏輯學(xué);五內(nèi)明,即關(guān)于宗教哲學(xué)與修持的知識(shí)。《大唐西域記》卷二:「七歲之后,漸授五明大論?!?/div>
《國語辭典》:德里  拼音:dé lǐ
Delhi
城市名。印度北部的城市,瀕雅穆納河,本為蒙古朝的首都,產(chǎn)棉花、小麥等,工業(yè)以金銀手飾、刺繡等為最著名。
《國語辭典》:五明  拼音:wǔ míng
古印度五種學(xué)科知識(shí)、技能的總稱。一聲明,指研究語音、語法、修辭的學(xué)問;二工巧明,指工藝、數(shù)學(xué)、天文、音樂、美術(shù)等技藝的學(xué)識(shí);三醫(yī)方明,指醫(yī)藥類的學(xué)識(shí);四因明,謂邏輯學(xué);五內(nèi)明,即關(guān)于宗教哲學(xué)與修持的知識(shí)?!洞筇莆饔蛴洝肪矶骸钙邭q之后,漸授五明大論?!?/div>
《漢語大詞典》:五明扇
(1).儀仗中用的一種掌扇。 晉 時(shí)只限于帝王使用。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五明扇, 舜 所作也。既受 堯 禪廣開視聽,求賢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 秦 漢 公卿大夫皆得用之。 魏 晉 非乘輿不得用?!鄙駥m中亦有之。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九:“天下神霄,皆賜威儀,設(shè)於殿帳座外面南東壁,從東第一架六物,曰錦繖、曰絳節(jié)、曰寶蓋、曰珠幢、曰五明扇。”古今小說·游酆都胡母迪吟詩:“絳綃玉女五百餘人,或執(zhí)五明之扇,或捧八寶之盂,環(huán)侍左右?!?br />(2).指團(tuán)扇。或泛指扇。 隋 盧思道 《美女篇》:“ 京洛 多妖艷……時(shí)搖五明扇,聊駐七香車?!?唐 喬知之 《長信宮樹》詩:“葉映九春華,香搖五明扇?!币嗍∽鳌?五明 ”。 晉 陸機(jī) 《羽扇賦》:“昔者 武王 玄覽造扇於前,而五明安眾,世繫於后,各有託於方圓,蓋受則於箑蒲……安眾方而氣散,五明圓而風(fēng)煩?!?/div>
《國語辭典》:阿里  拼音:ā lǐ
地名。東連后藏,南界尼泊爾,西界印度,北界新疆。境內(nèi)有喜馬拉雅、岡底斯山脈。地區(qū)行署在噶爾縣獅泉河鎮(zhèn)。
《漢語大詞典》:二見(二見)
佛教指古 印度 對人死后的兩種錯(cuò)誤見解,即“斷見”(謂人死后一切皆無)和“常見”(謂人死后靈魂常住), 唐 實(shí)叉難陀 譯本大乘入楞伽經(jīng)卷五:“ 大慧 ,無縛無脫。墮於二見,自心分別,有縛有脫。何以故?以不能知諸法有無故。”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去二見而入流,率一心而辦事?!?/div>
《漢語大詞典》:妙樂(妙樂)
古 印度 俗語的意澤。古代西 印度 國名。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蘇剌侘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歸心:“若能偕化黔首,悉入道場,如 妙樂 之世, 穰(儴)佉之國 ,則有自然稻米,無盡寶藏,安求田蠶之利乎?”
奇妙的音樂。 宋 陳造 《餞寄定海交代》詩:“妙樂喧江浪,清譚到理窟?!?/div>
《漢語大詞典》:梵志
(1).梵語意譯。指婆羅門。 印度 古代四個(gè)種姓之一。舊唐書·西戎傳·天竺:“俗皆徒跣。衣重白色,惟梵志種姓披白疊以為異?!?span id="1naxkmk" class="book">《翻譯名義集·外道》:“婆羅門……其人種類,自云從梵天口生,四姓中勝,獨(dú)取梵名,惟五 天竺 有,餘國即無。諸經(jīng)中梵志即同此名?!?br />(2).梵語意譯。古 印度 一切“外道”出家者的通稱。大智度論卷五六:“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 南朝 梁 蕭統(tǒng) 《同泰僧正講》詩:“若人聆至寂,寄説表真冥;能令梵志遣,亦使群魔驚?!?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初,尊者( 脇尊者 )之為梵志師也,年垂八十,捨家染衣?!?宋 陳善 捫虱新話·〈原道〉闢佛老:“如寳云經(jīng)所説,菩薩善解回轉(zhuǎn)外道方便。菩薩於外道中化作七梵志、尼犍就學(xué)經(jīng)法,精進(jìn)勇猛,細(xì)密威儀,勝彼外道?!?/div>
《國語辭典》:身毒  拼音:juān dú
印度的舊稱。參見「印度共和國」條。
分類:印度譯名
《國語辭典》:比量  拼音:bǐ liàng
1.比試較量。元。關(guān)漢卿《玉鏡臺(tái)》第一折:「他每都恃著口強(qiáng),便儀秦呵!怎敢比量!」
2.了解真理的三種方式之一。經(jīng)由推論而了解真理稱為「比量」。
分類:比量
《漢語大詞典》:摩竭
(1).亦作“ 摩伽羅 ”。梵語makara的譯音。大魚;鯨魚。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聞義里:“ 河 西岸有如來作摩竭大魚,從河而出,十二年中以肉濟(jì)人處,起塔為記,石上猶有魚鱗紋?!?span id="26iknvr" class="book">《翻譯名義集·畜生》:“摩竭,或摩伽羅,此云鯨魚。雄曰鯨,雌曰鯢。大者長十餘里?!?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水族·鯨:“《華夷志》:‘海中大魚口可容舟,其名曰摩竭?!?,摩竭,梵語,即鯨魚也?!?br />(2).古代 印度 摩伽陀國 (Magadha)的省稱。在今 比哈爾邦 南部,是早期佛教的中心。 南朝 齊 王屮《頭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啟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