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戍陀羅(戍陀羅)
古 印度 四種姓之一。屬第四級,沒有任何權(quán)利,僅從事“低賤”、“卑微”的勞動,或為高級種姓服役。其實際地位無異于奴隸。也稱首陀羅。 唐 玄應(yīng) 一切經(jīng)音義卷二三:“戍陀羅,輸句反。舊言首陀。謂田農(nóng)宦學(xué)者也。此等四族國之大姓也?!?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四曰戍陀羅,農(nóng)人也,肆力疇隴,勤身稼穡?!?康有為 《大同書》丙部:“四曰戍陀羅,舊云首陀,為農(nóng)民及奴身勤稼穡者。”
《國語辭典》:首陀羅(首陀羅)  拼音:shǒu tuó luó
農(nóng)人。為梵語?ūdra的音譯。為印度社會的第四階級,四大種姓里的最下級?!堕L阿含經(jīng)》卷一三:「世有四姓:剎利、婆羅門、居士、首陀羅。」也譯作「首陀」、「戌陀羅」。
《漢語大詞典》:入安居
佛教語。古 印度 在每年約五月至八月的雨期內(nèi),禁僧尼外出,謂外出易傷草木蟲蟻,應(yīng)居在寺內(nèi)坐禪講經(jīng),安受供奉。這一階段開始即稱“入安居”,又稱“結(jié)夏”。古代佛徒一般均循此戒律。唯因雨季不同,“入安居”也各在不同時期開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覩貨邏國故地總述:“諸僧徒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三月十五日解安居,斯乃據(jù)其多雨,亦是設(shè)教隨時也?!?/div>
《國語辭典》:蕘花(蕘花)  拼音:ráo huā
植物名。瑞香科蕘花屬,落葉小灌木。高三十至一百公分,枝葉均對生。葉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尖,全緣。短穗狀花序集生成圓錐狀,萼筒狀,四裂,色黃,花瓣不存。核果黑熟。莖皮的纖維可用來制紙。
《漢語大詞典》:三支比量
古 印度 因明學(xué)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稱三支。以因、喻論證宗,稱比量。整個論證過程稱三支比量。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名》:“辯説之道,先見其恉,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謂宗、因、喻也。 印度 之辯,初宗,次因,次喻。(兼喻體、喻依。) 大秦 之辯,初喻體(近人譯為大前提),次因(近人譯為小前提),次宗。其為三支比量一矣。”參見“ 三支 ”。
《漢語大詞典》:三支
(1).指 漢 末、 三國 時來 華 弘法的 月氏 高僧 支讖 、 支亮 和 支謙 三人。 支謙 受業(yè)于 支亮 , 亮 受業(yè)于 支讖 。當(dāng)時稱“天下博知,不出三 支 ”。 宋 陳師道 《別寶講主》詩:“暫息三 支 論,重參二祖禪?!?梁啟超 《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六章第二節(jié):“ 三國 時代 支纖 、 支亮 、 支謙 ,皆自 印度 來傳教,時號‘三 支 ’”
(2).古 印度 因明學(xué)指組成比量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即:宗(立義),因(論證),喻(設(shè)譬)。翻譯名義集·名句文法:“能立三支,譬喻宗因;由此譬況,喻曉宗因?!?章炳麟 《諸子學(xué)略說》:“近人或謂 印度 三支,即是 歐州 三段?!?/div>
《國語辭典》:三論宗(三論宗)  拼音:sān lùn zōng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主要以研習(xí)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及《提婆百論》而得名。源于鳩摩羅什譯出三論,師徒講習(xí),至隋吉藏集大成,是中國佛教諸宗中最接近印度中觀思想的一派,至唐代漸趨沒落。
《國語辭典》:剎帝利(剎帝利)  拼音:chà dì lì
梵語K?atriya的音譯。古印度社會四階級中第二級,即貴族?!洞筇莆饔蛴洝肪矶骸付粍x帝利,王種也,奕也君臨,仁恕為志?!?/div>
《國語辭典》:舊公煙(舊公煙)  拼音:jiù gōng yān
一種廣東的鴉片煙土,是從印度煙土提煉出來?!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七○回:「盤中煙具十分精良,新人正躺在新床吃舊公煙呢!」也稱為「老公膏」。
《漢語大詞典》:拘盧舍(拘盧舍)
梵語。古 印度 計程單位?;蜃鳌熬惚R舍”。意為“一牛吼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窮微之?dāng)?shù),分一踰繕那為八拘盧舍。拘盧舍者,謂大牛鳴聲所極聞?!?span id="frrekmy"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三:“故《毗曇論》四肘為一弓,五百弓為一拘盧舍,八拘盧舍為一由旬。一弓長八尺,五百弓長四百丈,四百丈為一拘盧舍?!?span id="czgi55u" class="book">《翻譯名義集·數(shù)量》:“拘盧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謂大牛鳴聲所極聞?;蛟埔还穆?。《俱舍》云二里,《雜寶藏》云五里?!?/div>
《漢語大詞典》:拘耆
梵語。鳥名。產(chǎn)于 印度 。
《漢語大詞典》:臘縛(臘縛)
梵語lava的音譯。古 印度 計時單位。也譯作“羅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時極短者,謂剎那也。百二十剎那為一呾剎那,六十呾剎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為一時,六時合成一日一夜?!?唐 玄應(yīng) 一切經(jīng)音義卷二三:“臘縛,舊經(jīng)中作羅婆,六十怛殺那為一羅婆。”
《漢語大詞典》:空華外道(空華外道)
佛教語。 印度 佛教后期, 龍樹 、 提婆 等首創(chuàng)大乘空宗,原先的小乘教派視之為左道邪說,因以貶稱為“空華外道”。 唐 慧立 彥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四:“僧皆小乘學(xué),不信大乘,謂為空華外道,非佛所説?!?章炳麟 《與大乘相契》:“是故小乘之詆大乘,以為魔説,以為空華外道而已,未嘗云諸大菩薩當(dāng)時實無其人也?!眳⒁姟?空華 ”。
《漢語大詞典》:空華(空華)
亦作“ 空花 ”。
(1).佛教語。隱現(xiàn)于病眼者視覺中的繁花狀虛影。比喻紛繁的妄想和假相。《楞嚴(yán)經(jīng)》卷四:“亦如翳人,見空中華;翳病若除,華於空滅。忽有愚人,於彼空華所滅空地,待華更生;汝觀是人,為愚為慧?” 南朝 梁 蕭統(tǒng) 《講解將畢賦》:“意樹發(fā)空花,心蓮?fù)螺p馥。” 宋 司馬光 《游三門開化寺》詩:“狂象調(diào)難伏,空華滅復(fù)生?!?span id="1ckxu61"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話説人生榮華富貴,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認為實相。” 梁啟超 《開明專制論》:“嗚呼,我青年之眩於空華,困於噩夢者,其醒耶未耶?”
(2).指雪花。 宋 洪朋 《喜雪》詩:“漫天乾雨紛紛闇,到地空花片片明。”
《國語辭典》:加爾各答(加爾各答)  拼音:jiā ěr gè dá
Calcutta
城市名。位于印度恒河三角洲上,商業(yè)繁盛,冠于全國,為印度第一大都市和主要港口。輸出品有茶、苧麻、皮革、鴉片、米、麥等。
《漢語大詞典》:鬘飾(鬘飾)
指纓絡(luò)之類裝飾品。 印度 風(fēng)俗,男女多取花朵相貫,以飾首或身。百喻經(jīng)·貧人作鴛鴦鳴喻:“昔外國節(jié)法慶之日,一切婦女,盡持優(yōu)鉢羅華為鬘飾?!?/div>
《漢語大詞典》:螺髻梵志
相傳古 印度 梵天王 留頂發(fā),結(jié)成螺形,稱為螺髻。梵志多效作螺髻,故稱螺髻梵志,或稱編發(fā)梵志。梵志,古 印度 “外道”出家者的通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如來初來證佛果,知 摩揭陁國 人心渴仰,受 頻毗婆羅王 請,於晨朝時,著衣持鉢,與千比丘左右圍繞,皆是耆舊螺髻梵志,慕法染衣,前后羽從,入 王舍城 。”參閱《象頭精舍經(jīng)》、伽耶山頂經(jīng)
分類: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