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308
詞典
29
分類詞匯
275
佛典
4
共275,分19頁顯示
上一頁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
14
15
16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楊枝凈水
雅加達(dá)
伊本·拔圖塔
醫(yī)方明
狝猴江
喜馬拉雅山
須曼那
摩訶迦葉
婆羅門教
婆羅王朝
菩提迦耶
乞拉朋吉
國際大學(xué)
紅頭黑炭
甘地主義
《漢語大詞典》:
楊枝凈水
古代印度風(fēng)俗,凡邀請賓朋,先贈楊枝及香水等祝其健康,以表懇請之意。故修法時亦用以奉請菩薩。
分類:
印度
風(fēng)俗
邀請
賓朋
香水
健康
《國語辭典》:
雅加達(dá)(雅加達(dá))
拼音:
yǎ jiā dá
Jakarta
地名。位于爪哇島西北部,臨巽他海峽,華僑稱之為「椰城」,是印尼的首都。丹絨不祿是外港,貿(mào)易鼎盛。
分類:
印度
西亞
首都
東南亞
大城市
人口
《漢語大詞典》:
伊本·拔圖塔
阿拉伯旅行家。1325年開始離鄉(xiāng)旅行,到過北非、敘利亞、阿拉伯半島、小亞細(xì)亞以及波斯、中亞、印度等地,遍訪伊斯蘭教各國,據(jù)稱到過錫蘭(今斯里蘭卡)和中國。后出使西班牙和西非。他的旅行見聞被記錄成書,稱為
《伊本·拔圖塔游記》
。
分類:
阿拉伯
旅行
行家
離鄉(xiāng)
北非
半島
小亞細(xì)亞
波斯
中亞
印度
等地
元正
《漢語大詞典》:
醫(yī)方明(醫(yī)方明)
醫(yī)學(xué)學(xué)科。古 印度 學(xué)生所習(xí)五明之一。 唐
玄奘
《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
》
:“七歲之后,漸授五明大論……三曰醫(yī)方明,禁呪閑邪,藥石針艾?!?/div>
分類:
醫(yī)學(xué)
學(xué)學(xué)
學(xué)科
印度
學(xué)生
五明
《漢語大詞典》:
狝猴江
佛教語。古 印度 的佛教五大道場之一。 明
楊慎
《藝林伐山·五精舍》
:“佛國五精舍:一 給孤園 ,二 靈鷲山 ,三 獮猴江 ,四 菴羅樹 ,五 竹林園 ?!眳⒁姟?五精舍 ”。
分類:
佛教語
佛教
印度
五大
大道
道場
《漢語大詞典》:
五精舍
佛教語。古 印度 的佛教五大道場。 明
楊慎
《藝林伐山·五精舍》
:“佛國五精舍:一 給孤園 ,二 靈鷲山 ,三 獮猴江 ,四 菴羅樹 ,五 竹林園 。”參閱
《三藏法數(shù)》
卷二四。
分類:
佛教語
佛教
印度
五大
大道
道場
二四
《國語辭典》:
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
拼音:
xǐ mǎ lā yǎ shān
Himalayas
山名。位于中國西藏與印度、巴基斯坦、不丹、尼泊爾之間,為世界最高大的山系。東西長約二千四百五十公里,南北寬約二百至三百公里,呈向南凸出的弧形,是構(gòu)造復(fù)雜的年輕褶皺山脈。最高峰為圣母峰,高八千八百四十二公尺。印度與緬甸的大河流,均發(fā)源于此山。也稱為「雪山」。
分類:
山名
印度
巴基斯坦
不丹
尼泊爾
《漢語大詞典》:
須曼那(須曼那)
梵語的音譯,古 印度 花名。其形色俱媚,令見者心悅,故又名“稱意花”、“悅意花”。 天竺國 舊俗用此花結(jié)環(huán),用以裝飾頭身。
《
翻譯名義集·百花
》
:“須曼那,或云須末那,又云蘇摩那。此云善攝意。又云稱意華。其色黃白而極香。樹不至大,高三四尺,下垂如蓋?!?清
龔自珍
《發(fā)大心文》
:“我生天上,春吐栴檀氣,夏吐芬陀利氣,秋吐蘭氣,冬吐須曼那氣?!币嗍》Q“ 須曼 ”。 葉玉森
《印度故宮詞》
:“須曼猶開稱意花,頻婆自結(jié)相思果?!?/div>
分類:
梵語
音譯
印度
花名
《國語辭典》:
摩訶迦葉(摩訶迦葉)
拼音:
mó hē jiā shè
Mahakasya
人名。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稱為「頭陀第一」。傳說是佛教第一次結(jié)集的召集人。也稱為「迦葉」、「迦葉波」、「迦攝波」。
分類:
人名
釋迦牟尼
十大弟子
印度
國王
王舍城
《國語辭典》:
婆羅門教(婆羅門教)
拼音:
pó luó mén jiào
印度古代婆羅門族專奉的宗教,有多種派別,都以梵王為主,以四吠陀論為經(jīng)。佛教興時大衰,佛滅后復(fù)興。
分類:
婆羅門教
印度
婆羅門
宗教
派別
《國語辭典》:
婆羅王朝(婆羅王朝)
拼音:
pó luó wáng cháo
Pala dynasty
古時印度王朝。于八世紀(jì)中葉至十二世紀(jì)由格婆羅(Gopala)所創(chuàng)建,以印度孟加拉地方為中心。此王朝以信奉佛教為主,十三世紀(jì)初為回教的哥爾王朝所滅。
分類:
印度
王朝
八世
世紀(jì)
中葉
創(chuàng)建
《國語辭典》:
菩提迦耶
拼音:
pú tí jiā yē
地名。位于印度比哈爾邦伽耶縣,相傳釋迦牟尼在此菩提樹下悟道。西元前三世紀(jì)阿育王于該處立大塔以資紀(jì)念?,F(xiàn)存五十二公尺高的大塔,乃中古世紀(jì)改建者。十九世紀(jì)經(jīng)英國考古學(xué)家發(fā)現(xiàn)后,重新成為佛教朝山的重點,今已有泰國、緬甸、斯里蘭卡、西藏、不丹、尼泊爾、中國、日本等地佛教徒蓋多所寺院于此。也稱為「菩提道場」、「佛陀伽耶」。
分類:
地名
印度
釋迦牟尼
菩提樹
悟道
《國語辭典》:
乞拉朋吉
拼音:
qǐ lā péng jí
Cherrapunji
鄉(xiāng)鎮(zhèn)名。印度東北部阿薩密省卡夕山脈南坡的村鎮(zhèn)。因位于雪朗高原南緣,面迎強烈西南季風(fēng),年降雨量極高,有「世界雨極」之稱。
分類:
鄉(xiāng)鎮(zhèn)
鄉(xiāng)鎮(zhèn)名
印度
東北
北部
山脈
南坡
村鎮(zhèn)
《國語辭典》:
國際大學(xué)(國際大學(xué))
拼音:
guó jì dà xué
為印度詩人泰戈爾(Tagore,Rabindranath)所創(chuàng)。原稱為「婆羅門學(xué)院」,西元一九二一年改為現(xiàn)在的名稱。
分類:
印度
詩人
《國語辭典》:
紅頭黑炭(紅頭黑炭)
拼音:
hóng tóu hēi tàn
吳語。稱英租界中的印度巡捕。也稱為「紅頭」、「紅頭阿三」。
分類:
吳語
租界
印度
巡捕
《國語辭典》:
甘地主義(甘地主義)
拼音:
gān dì zhǔ yì
十九世紀(jì)印度人甘地(Mohandas K. Gandhi)所提出的「不抵抗」、「不合作」的和平抗?fàn)幨侄巍8实貜氖掠《泉毩⑦\動,主張一切不與英人合作,亦不以武力抵抗。在經(jīng)濟(jì)方面,印人專用印度土產(chǎn);政治方面,印人不做英人統(tǒng)治印度的官吏。這種消極抗?fàn)幨侄谓K形成英人與印度之間的無形戰(zhàn)爭,后來印度獨立,得此助益頗鉅。
分類:
世紀(jì)
印度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