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中百論(中百論)
指古 印度 龍樹 所著的中論與 提婆 所著的百論。兩書為大乘空宗(即中觀學派)的經(jīng)典,因借以指該宗的學說。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附錄《慈恩宗》:“當時大乘佛學中儼然和瑜伽對峙的‘中百論’學說, 玄奘 也先后在 北印度 及 那爛陀寺 反復學習了好多遍。”
《漢語大詞典》:月光童子
佛經(jīng)中人名。其父 申日 為古 印度 摩揭陀國 王舍城 長者,信外道,作火坑欲害佛, 月光童子 諫之不聽。后佛至,現(xiàn)大神力變火坑為七寶紫紺池,中生蓮花大如車輪。父自悔責而皈依佛法。佛言童子來世當生 秦國 為圣君,受經(jīng)法,興道化。見《月光童子經(jīng)》、《申日經(jīng)》法苑珠林卷九六。亦省稱“ 月光 ”、“ 月光子 ”。 晉 支遁 《月光童子贊》:“靈童綏神理,恬和自交忘。弘規(guī)愍昬俗,統(tǒng)體稱 月光 。” 南朝 梁 王僧孺 《禮佛唱導發(fā)愿文》:“位齊 寳印 ,行等 月光 。”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朝攜 月光子 ,暮宿玉女窗。” 王琦 注引藝文類聚:“仙經(jīng)云: 嵩高山 東南大巖下石孔,方圓一丈,四方,北入五六里,有大室,高三十餘丈,周圍三百步,自然明燭,相見如日月無異。中有十六仙人。云 月光童子 常在 天臺 ,時亦往來此中,人非有道,不得望見?!卑矗徽f其父名 德護 。見《德護長者經(jīng)》
《漢語大詞典》:印度民族大起義
1857-1859年印度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起義。1857年5月10日,起義在密拉特爆發(fā)。第二天起義軍攻占首都德里。起義波及印度北部、中部、南部的二十個地區(qū)。1859年起義遭到鎮(zhèn)壓。
《國語辭典》:印度教  拼音:yìn dù jiào
印度的多神教,為變革的婆羅門教。西元五、六世紀時,因反對佛教而興起。
《漢語大詞典》:印度草
又名印度大麻。原產(chǎn)于 印度 北部。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皮用作麻織品原料??勺鞔呙?、止痛、鎮(zhèn)靜劑?;蜃鳛槭群闷肺?,其危害性略同鴉片。《老殘游記》第十九回:“我恐怕是西洋什么藥,怕是印度草等類的東西?!?/div>
《漢語大詞典》:竹林精舍
古代 印度 最初的寺院,在 中印度 迦蘭陀村 。本 迦蘭陀 的竹林, 迦蘭陀 歸佛后,即以竹園奉佛立精舍,為 如來 說法的場所。 范文瀾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他住在 摩揭陀國 首府 王舍城 的 竹林精舍 傳道, 王舍城 中歸佛出家的人漸多?!眳㈤?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
《漢語大詞典》:振旦
古代 印度 對我國的稱呼。 唐 玄應(yīng) 一切經(jīng)音義卷十八:“ 振旦 ,或作 震旦 ,或言 真丹 ,皆一也。舊譯云 漢國 。經(jīng)中亦作 脂那 ,今作 支那 。” 清 王鳴盛 蛾術(shù)編卷十二:“於是詞發(fā)雌黃,飛英 天竺 ,文傳貝葉,聿歸 振旦 ?!眳⒁姟?震旦 ”。
分類:印度稱呼
《國語辭典》:震旦  拼音:zhèn dàn
中國。梵語cina的音譯。古印度對中國的稱呼?!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八:「吾意欲往震旦地方打一轉(zhuǎn)輪回?!挂沧g作「支那」。
《國語辭典》:爪哇島(爪哇島)  拼音:zhǎo wā dǎo
Java
島名。屬印度尼西亞,位于蘇門答臘及峇里島之間,北臨爪哇海,南濱印度洋。為印尼人口最集中、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森林面積占全境的五分之一,有柚木林??鼘幃a(chǎn)量占世界的絕大部分。此外,水稻、橡膠、甘蔗、可可的產(chǎn)量也很豐富。工業(yè)以農(nóng)林產(chǎn)品加工及采礦業(yè)為主。主要城市有雅加達、萬隆等。簡稱為「爪哇」。
《國語辭典》:旃荼羅(旃荼羅)  拼音:zhān tú luó
印度四級種姓以外的賤民。梵語ca??āla的音譯,為屠者、下姓之意。從事屠宰、除糞等工作。印度教徒視他們?yōu)椴豢山佑|者,甘地則改稱為「上帝的孩子們」。其住處有特別的標志,而且均位于城外?!洞筇莆饔蛴洝肪砣骸该馆绷_抉去其眼。」也作「旃陀羅」。
《漢語大詞典》:陀羅驃(陀羅驃)
佛教語。 印度 勝論派哲學說明宇宙萬有的六原理(六諦,譯為六句義)中的第一實句義,即水、火、風……九種。亦所謂萬物皆有之本體。 章炳麟 《無神論》:“若云 耶和瓦 外本有質(zhì)料,如 鞞世師 所謂陀羅驃者,則此質(zhì)料固與 耶和瓦 對立?!?/div>
《漢語大詞典》:五精舍
佛教語。古 印度 的佛教五大道場。 明 楊慎 《藝林伐山·五精舍》:“佛國五精舍:一 給孤園 ,二 靈鷲山 ,三 獮猴江 ,四 菴羅樹 ,五 竹林園 ?!眳㈤?span id="sob26ge" class="book">《三藏法數(shù)》卷二四。
《漢語大詞典》:筍瓜(筍瓜)
亦作“筍瓜”。 又稱印度南瓜。一年生草本,莖蔓生,果圓筒形,有淡黃、橘紅等色。原產(chǎn) 印度 ,性喜溫暖干燥,我國各地都有栽培,可作蔬菜或飼料。 震華 《農(nóng)禪自給論頌》:“黃瓜直條條,筍瓜滾圓圓。”
《漢語大詞典》:娑羅雙樹(娑羅雙樹)
釋迦牟尼 涅槃之處。在 印度 拘尸那拉城 阿利羅跋提河 邊。其處四方各有二株雙生的娑羅樹,故謂之“娑羅雙樹”。《涅槃經(jīng)·壽命品》:“一時佛在 拘尸那國 力士生地 阿利羅跋提河 邊娑羅雙樹間。”參見“ 娑羅 ”。
《漢語大詞典》:娑羅(娑羅)
梵語的譯音。植物名。即柳安。原產(chǎn)于 印度 、 東南亞 等地。常綠大喬木,木質(zhì)優(yōu)良。 北魏 賈思協(xié) 齊民要術(shù)·娑羅:“ 盛弘之 《荊州記》曰:‘ 巴陵縣 南有寺,僧房牀下,忽生一木,隨生旬日,勢凌軒棟。道人移房避之,木長便遲,但極晚秀。有外國沙門見之,名為娑羅也?!?繆啟愉 校釋:“娑羅是龍腦香科的shorearobustaGaertn。其木材俗名柳安木,在 印度 等地是次于柚木的重要木材。其樹脂可作瀝青的代用品?!币喔綍槠呷~樹或月中桂樹。 宋 歐陽修 《定力院七葉木》:“ 伊 洛 多佳木,娑羅舊得名。常於佛家見,宜在月中生。”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娑羅樹:“世俗多指言月中桂為娑羅樹,不知所起?!?元 馬祖常 《送華山隱之宗陽宮》詩:“高談見明月,為我問娑羅?!?/div>
《漢語大詞典》:唐僧取經(jīng)(唐僧取經(jīng))
唐 代高僧 玄奘 赴 天竺 (印度)求經(jīng),歷時十七年,回國后譯出經(jīng)、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宋 元 間《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與 元 吳昌齡 《唐三藏西天取經(jīng)》雜劇,曾演義其事。自 明 吳承恩 《西游記》小說行世,“唐僧取經(jīng)”遂成為 中國 民間婦孺皆知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銅匠鳥
印度、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各島產(chǎn)的一種具有鈴聲般的特殊鳴聲的赤胸擬啄木鳥(Megalaima haemaceph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