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中南半島(中南半島)  拼音:zhōng nán bàn dǎo
半島名。位于亞洲東南部,西瀕印度洋,東瀕南海。包括泰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的西馬地區(qū)及新加坡、寮國、緬甸等。地勢(shì)大體北高南低,多山地、高原。大部分屬熱帶季風(fēng)氣候,多熱帶雨林及季風(fēng)落葉林,盛產(chǎn)柚木。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昭披耶河及湄公河等。盛產(chǎn)稻米、玉米、油棕、橡樛、椰子等;礦產(chǎn)則有錫、鎢、石油等。舊稱為「印度支那」。
《國語辭典》:伊豆半島(伊豆半島)  拼音:yī dòu bàn dǎo
半島名。位于日本本州靜岡縣,突出于太平洋中,長約六十公里。全境處于富士火山帶。溫泉眾多,是日本著名的旅游勝地。
《國語辭典》:印度半島(印度半島)  拼音:yìn dù bàn dǎo
Indian Peninsula
半島名。位于亞洲大陸南部,介于阿拉伯海與孟加拉灣之間,為世界第二大半島。
《國語辭典》:巴丹半島(巴丹半島)  拼音:bā dān bàn dǎo
Bataan Peninsula
半島名。位于菲律賓呂宋島西南,馬尼拉灣西岸。二次大戰(zhàn)時(shí),美軍麥克阿瑟將軍率軍自巴丹南部登陸,與日軍抗戰(zhàn)。
《國語辭典》:朝鮮半島(朝鮮半島)  拼音:cháo xiān bàn dǎo
半島名。位于亞洲大陸東緣,東瀕日本海,西臨黃海,北接中國東北與西伯利亞,東南伸入海中約達(dá)一千公里,南隔狹窄的海峽與日本群島相對(duì)。為大陸與島嶼間的橋梁。
《漢語大詞典》:佛羅里達(dá)半島
11.5萬平方千米。地勢(shì)低緩,多湖泊。大部分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南端屬熱帶氣候。盛產(chǎn)柑橘、甘蔗。東部沿海海灘綿長,為著名旅游和療養(yǎng)勝地。
《國語辭典》:巴爾干半島(巴爾幹半島)  拼音:bā ěr gàn bàn dǎo
Balkan Peninsula
半島名。東濱黑海,南臨愛琴海、達(dá)達(dá)尼爾海峽及馬爾馬拉海,西瀕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因巴爾干山脈而得名,半島上群山分布,以采礦、伐木等工業(yè)為主。民族復(fù)雜,易生沖突,素有歐洲火藥庫之稱。
《國語辭典》:阿拉伯半島(阿拉伯半島)  拼音:ā lā bó bàn dǎo
Arabia Peninsula
半島名。位于亞洲西南部,介于波斯灣與紅海之間。少河流,多沙漠,中部為乾旱地區(qū),沿海土地肥沃,島上居民大多信奉回教。簡稱為「阿拉伯」。
《國語辭典》:堪察加半島(堪察加半島)  拼音:kān chá jiā bàn dǎo
Kamchatka Peninsula
半島名。位于西伯利亞東部,西瀕鄂霍次克海,東臨太平洋和白令海。面積約三十七萬平方公里,漁業(yè)是主要的經(jīng)濟(jì)活動(dòng)。
《國語辭典》:遼東半島(遼東半島)  拼音:liáo dōng bàn dǎo
半島名。位于遼寧省南部,遼河口、鴨綠江口連線以南,伸入黃海、渤海間。以千山山脈為主干,低丘廣布。面積約四萬五千平方公里。盛產(chǎn)溫帶水果和柞蠶絲,為中國大陸著名的礦藏區(qū)和工業(yè)區(qū)。是東北地方海陸交通的要沖、貨物出入的門戶。
《國語辭典》:雷州半島(雷州半島)  拼音:léi zhōu bàn dǎo
半島名。位于廣東省西南部,介于南海和北部灣之間,隔瓊州海峽與海南島相望。沿海漁產(chǎn)豐富。氣候炎熱,盛產(chǎn)熱帶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