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北極(北極)  拼音:běi jí
1.地球沿南北向的地軸旋轉(zhuǎn),而此地軸的北端,稱為「北極」。大約位于格陵蘭島以北七百二十五公里處,北冰洋中的一點,海深四千零八十七公尺,覆蓋浮冰,一年僅分晝、夜二期。
2.地理上指磁針大致向北的一端。
《國語辭典》:南北極(南北極)  拼音:nán běi jí
地球的南北兩端,各距赤道九十緯度。
《國語辭典》:北極星(北極星)  拼音:běi jí xīng
星名。最接近北極的亮星,差不多正對著地軸。航海和旅行者用它來辨認方向,今所見北極星是小熊座α星。
《國語辭典》:北斗  拼音:běi dǒu
1.星名的合稱。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稱為「北斗」。唐。杜甫寄韓諫議〉詩:「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騎騏驎翳鳳皇。」《三國演義》第三四回:「甘夫人嘗夜夢仰吞北斗,因而懷孕,故乳名阿斗?!箙⒁姟副倍菲咝恰箺l。
2.比喻為眾人所崇仰的人。如:「你老人家為泰山北斗,何人不尊?何人不敬?」
《國語辭典》:北極光(北極光)  拼音:běi jí guāng
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天空中出現(xiàn)的極光。常見的是波浪形像幔帳一樣的光,黃綠色為主,有時帶紅、藍、灰、紫等顏色。參見「極光」條。
《國語辭典》:北極熊(北極熊)  拼音:běi jí xióng
1.白熊的別名。參見「白熊」條。
2.以前民主世界對前蘇聯(lián)的諷稱。
《國語辭典》:北極星飛彈(北極星飛彈)  拼音:běi jí xīng fēi dàn
一種飛彈。具有兩千八百哩左右的射程,殺傷、破壞與震撼力皆大。能在海底由潛水艦發(fā)射,故機動性極大,且發(fā)射臺亦較安全。
分類:飛彈射程
《國語辭典》:北極鋒(北極鋒)  拼音:běi jí fēng
環(huán)繞于北極極圈氣團和極地氣團中的持久、半連續(xù)性鋒面。
《國語辭典》:北極海(北極海)  拼音:běi jí hǎi
Arctic Sea
海洋名。也稱為「北冰洋」。參見「北冰洋」條。
《國語辭典》:北極狐(北極狐)  拼音:běi jí hú
動物名。哺乳綱食肉目犬科。分布遍及北極。耳短而圓,吻短,蹠有毛,以適應寒冷氣候。體型小,體重約三至八公斤。毛色分為白色型與藍色型。穴居,雜食性,常跟隨北極熊,食其剩下的獵物。也稱為「白狐」。
《國語辭典》:北極鯨(北極鯨)  拼音:běi jí jīng
動物名。哺乳綱鯨目露脊鯨科?;顒佑诒睒O附近,以浮游生物為食,狀似露脊鯨,皮下脂肪多。近年因被大量捕殺,已逐漸減少。
《國語辭典》:北極犬(北極犬)  拼音:běi jí quǎn
動物名。哺乳綱食肉目犬科。產(chǎn)于北極,是愛斯基摩人的交通工具。其祖先是北極地區(qū)的野生狼,經(jīng)馴服后,可拖雪橇,獵殺熊、鹿、海豹等動物。
《國語辭典》:磁北極(磁北極)  拼音:cí běi jí
磁針所指的北極。因受地球磁場影響,和正北極不在同一點上,兩地相距超過一千五百公里。易因磁場有周期和突發(fā)性磁變而移動。
《國語辭典》:北極凍原(北極凍原)  拼音:běi jí dòng yuán
指北極地區(qū)的苔原,參見「苔原」條。
《分類字錦》:北極比圣(北極比圣)
趙蕃 賦 北極足以比圣,眾星足以喻臣。
分類:
《國語辭典》:北極地區(qū)(北極地區(qū))  拼音:běi jí dì qū
大致指北極圈所包圍的地區(qū),其范圍包括整個北極海,加拿大、俄羅斯、瑞典、挪威、芬蘭、冰島等國北部、美國阿拉斯加北部,以及丹麥格陵蘭島的大部分地區(qū)。此地區(qū)常年氣溫極低,絕大部分地區(qū)一月均溫在攝氏零下十度以下,七月均溫只有少數(shù)地區(qū)超過攝氏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