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21,分35頁顯示  上一頁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玄畤
旃毳
乾方
乾岡
皋落
鼓詞
毳殿
大冥
僑戶
通虜
土窖
北卷
韋鞲
氈堂
寒澤
《漢語大詞典》:玄畤
古代郊祀北方帝的地方。 南朝 齊 謝超宗 《齊北郊樂歌·隸幽樂》:“后皇嘉慶,定祗玄畤?!?/div>
分類:郊祀北方
《漢語大詞典》:旃毳
(1).指鳥獸毛制成的衣服。 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下:“其民雖瘃墮寒冽,非旃毳不御,然有衣服染績矣?!?br />(2).指我國古代北方地區(qū)住氈帳衣毳衣、以畜牧業(yè)為主的民族。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恭紀(jì)》詩之二:“遐荒旃毳仰陶甄,筐篚微忱切下臣?!?/div>
《漢語大詞典》:乾方
乾卦所在的方位,即西北方。《宣和遺事》前集:“二人乘青鸞望乾方西北而昇?!?/div>
《漢語大詞典》:乾岡(乾岡)
居西北方位的山岡。舊時被視為宜于營建帝王宮殿之地。 宋 孔平仲 續(xù)世說·讒險:“﹝ 張權(quán)輿 ﹞上疏,以 度 ( 裴度 )‘名應(yīng)圖讖,宅據(jù)乾岡,不召自來,其心可見?!?/div>
《漢語大詞典》:皋落
(1). 春秋 時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左傳·閔公二年:“ 晉侯 使太子 申生 伐 東山 皋落氏 。” 杜預(yù) 注:“ 赤狄 別種也。 皋落 其氏族?!?span id="mg17gr6" class="book">《國語·晉語一》:“以 皋落狄 之朝夕苛我邊鄙,使無日以牧田野?!?韋昭 注:“ 皋落 , 東山狄 也?!?漢 焦贛 《易林·離之蹇》:“ 東山 皋洛 ,一朝殞落?!?br />(2).古城名。 赤狄 皋落氏 所筑。故址在今 山西省 垣曲縣 東南 皋落鎮(zhèn)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四:“ 清水 歷其南,東流,逕 皋落 城北。 服虔 曰: 赤翟 之都也。世謂之 倚亳城 ?!?金 元好問 《馬嶺》詩:“ 皋落 東南三百里,鬢毛衰颯兩年秋。”
《國語辭典》:鼓詞(鼓詞)  拼音:gǔ cí
一種說唱藝術(shù)。表演者自擊鼓板以說唱。參見「打鼓說書」條。
《漢語大詞典》:毳殿
游牧民族酋長的氈帳。借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帝王宮殿。 明 張煌言 《建夷宮詞》之三:“毳殿春寒乳酪香,近臣偏得賜新嘗?!?/div>
《漢語大詞典》:大冥
(1).古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狀態(tài)。《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猶在于混冥之中” 漢 高誘 注:“混,大也;大冥之中,謂道也?!?br />(2).謂蒙昧昏暗。 章炳麟 《訄書·原學(xué)》:“ 路索 穿窬脫縱,百物無所約制,以是深觀,得其精和,故能光大冥而極自由?!?br />(3).古書中北方澤名。《淮南子·墬形訓(xùn)》:“九州之大,純方千里。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西北方曰 大夏 ,曰 海澤 ;北方曰 大冥 ,曰 寒澤 ?!?/div>
《漢語大詞典》:僑戶(僑戶)
指 東晉 南朝 時從北方流居 江 南的民戶。宋書·王康傳:“ 康 與 長安 徙民 張旰丑 劉云 等唱集義徒,得百許人,驅(qū)率邑郭僑戶七百餘家,共保 金鏞城 ,為守戰(zhàn)之備?!眳⒁姟?僑人 ”。
《國語辭典》:僑人(僑人)  拼音:qiáo rén
1.寄居異地的人。東晉偏安江左,百姓南奔者稱為「僑人」。《隋書。卷二四。食貨志》:「晉自中原喪亂,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謂之僑人?!挂卜Q為「僑士」。
2.踩高蹻的人。見《列子。說符》晉。張湛注。
《漢語大詞典》:通虜(通虜)
與北方的外族勾結(jié)。 明 沈德符 野獲編·果報·現(xiàn)報:“ 嘉靖 末年, 宣 大 總督 楊順 ,以媚 分宜 之故,誣 沈鍊 左道通虜,絞之於市?!?魯迅 《〈二心集〉序言》:“ 宋 末有所謂‘通虜’, 清 初又有所謂‘通海’,向來就用了這類口實,害過許多人們的?!?/div>
《漢語大詞典》:土窖
(1).土洞。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三·黃鼠:“黃鼠出 太原 大同 ……狀類大鼠,黃色,而足短善走,極肥,穴居有土窖,如牀榻之狀者則牝牡所居之處?!?br />(2).我國北方民間用以儲存蔬菜、薯類及避寒的地下室。俗稱“地屋子”。
《漢語大詞典》:北卷
明 清 科舉對北方各省會試試卷的統(tǒng)稱。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北卷:“今制,科場分南卷、北卷、中卷。”原注:“《實録》: 洪熙 元年八月乙卯,行在禮部,奏定科舉取士之額,南士取十之六,北士取十之四,后又令南北各退五卷為中卷?!?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六:“按 明 洪熙 元年會試進(jìn)士,不過百名。南卷取十之六,北卷取十之四……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陜西 、 順天 、 保定 、 真定 、 河間 、 大名 、 永平 、十三省府, 延慶 、 保安 二州, 遼東 、 大寧 、 萬全 三都司,為北卷?!?/div>
《漢語大詞典》:韋鞲(韋韝)
皮制的臂衣。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裝束。亦借指游牧民族。文選·李陵〈答蘇武書〉:“韋韝毳幙,以御風(fēng)雨。” 張銑 注:“韋,皮也;韝,衣袖也……戎夷之服也?!?隋 史祥 《答東宮啟》:“毳幕韋韝之鄉(xiāng),俄聞九奏?!?span id="kuik7sr" class="book">《隋書·源雄傳》:“嘉謀絶外境之虞,挺劍息韋韝之望?!?span id="pmahfw9" class="book">《北史·突厥傳》:“ 呼韓 頓顙至, 屠耆 接踵來,索辮擎羶?nèi)?,韋韝獻(xiàn)酒盃?!?/div>
《漢語大詞典》:氈堂(氈堂)
指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君主接見使者的大氈帳。 宋 梅堯臣 《送呂沖之司諫使北》詩:“羊酪調(diào)羹尊 漢 使,氈堂舉酒見閼氏?!?/div>
《漢語大詞典》:寒澤(寒澤)
古人稱極北方。《淮南子·墬形訓(xùn)》:“北方曰大冥,曰寒澤?!?高誘 注:“北方多寒也,故曰寒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