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521
典故
2
詞典
13
分類詞匯
500
佛典
6
共521,分3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太冥
笑話兒
趕趟兒
伏方
蟈蟈兒
南北
北風(fēng)
北斗
朔風(fēng)
上方
北海
六朝
夷狄
廣寒
匈奴
《漢語大詞典》:
太冥
謂北方。
《
文選·張協(xié)〈七命〉
》
:“ 寒山 之桐,出自太冥。” 李善 注:“北方極陰,故曰太冥?!?/div>
分類:
北方
《國語辭典》:
笑話兒(笑話兒)
拼音:
xiào huà ér
1.能引人發(fā)笑的話,或內(nèi)容好笑的故事和事情。《
紅樓夢
》第五四回:「不如誰輸了,誰說個笑話兒罷?!挂沧鳌感υ挕埂?br />2.北方俗稱故事神話等為「笑話兒」。
分類:
北方
引人
方俗
發(fā)笑
等為
容好
好笑
和事
《國語辭典》:
趕趟兒(趕趟兒)
拼音:
gǎn tàng ér
1.在市集或賽會時,大家爭先恐后去參加,北方人稱為「趕趟兒」。如:「迎神賽會到了,他們又趕趟兒去了?!?br />2.湊熱鬧,或適逢所需的意思。如:「大冷天,穿這襖兒還真是趕趟兒呢!」
3.來得及。如:「你不必急,明天走也還趕趟兒?!?/div>
分類:
來得及
湊熱鬧
市集
賽會
會時
適逢
所需
大家
意思
爭先恐后
參加
北方
《漢語大詞典》:
伏方
北方。
《
尸子
》
卷下:“冬為信,北方為冬。冬,終也;北方,伏方也。萬物至冬皆伏,貴賤若一,美惡不異,信之至也。”
分類:
北方
《國語辭典》:
蟈蟈兒(蟈蟈兒)
拼音:
guō guo ér
動物名。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身體綠色或褐色,體型肥大,善于跳躍,吃植物的汁液和花。雄的能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北方人稱為「蟈蟈兒」,南方人則稱為「叫哥哥」。
分類:
節(jié)肢動物
昆蟲綱
螽斯
北方
《國語辭典》:
南北
拼音:
nán běi
1.南邊與北邊?!段倪x。左思。吳都賦》:「東西膠葛,南北崢嶸?!埂段倪x。司馬相如。上林賦》:「東西南北,馳騖往來。」
2.從南到北。指距離而言。如:「這區(qū)域南北長有十公里?!?br />3.道理?!督鹌棵贰返诹呕兀骸改憷先思以绯鰜砭驼f句話,恁有南北的話兒,俺每也不恁急的要不的。」
4.(歇后語)不是東西。既是南北當(dāng)然就不是東西。而不是東西本為譏諷他人的言語,借用為罵人的話。如:「你竟敢做出這樣的事來,真是個南北──不是東西?!?br />5.男子。明。方以志《通雅。卷一九。稱謂》:「稱男子曰『南北』,猶稱物為『東西』也。」
分類:
計謀
南
與
南學(xué)
北
代
南方
本領(lǐng)
南北
男子漢
北方
不專
專一
不固
固定
由此
《國語辭典》:
南北學(xué)(南北學(xué))
拼音:
nán běi xué
晉代至隋唐時期經(jīng)學(xué)的分派。有南北二派:南學(xué)以王肅、王弼、杜預(yù)等人之學(xué)說為宗,主張推引古學(xué);北學(xué)以鄭玄、服虔等人為主,主張兼采古今。唐代學(xué)者孔穎達(dá)編撰五經(jīng)正義,兼采南北二學(xué),南北學(xué)遂合而為一。
分類:
經(jīng)學(xué)
學(xué)分
兩派
《國語辭典》:
北風(fēng)(北風(fēng))
拼音:
běi fēng
1.北方吹來的風(fēng)。一般指寒風(fēng)?!段倪x。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朝南枝?!埂度龂萘x》第五九回:「是夜北風(fēng)大作,操盡驅(qū)兵士擔(dān)土潑水;為無盛水之具,作縑囊盛水澆之,隨筑隨凍。」
2.《詩經(jīng)。邶風(fēng)》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北風(fēng),刺虐也?!故渍露錇椋骸副憋L(fēng)其涼,雨雪其雱。」
分類:
北風(fēng)
北方
寒冷
《國語辭典》:
北斗
拼音:
běi dǒu
1.星名的合稱。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稱為「北斗」。唐。
杜甫
〈
寄韓諫議
〉詩:「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騎騏驎翳鳳皇?!埂度龂萘x》第三四回:「甘夫人嘗夜夢仰吞北斗,因而懷孕,故乳名阿斗?!箙⒁姟副倍菲咝恰箺l。
2.比喻為眾人所崇仰的人。如:「你老人家為泰山北斗,何人不尊?何人不敬?」
分類:
北斗七星
雜志
北斗
冠名
北斗星
二十八宿
景仰
排列
中國
左翼
斗宿
作家
聯(lián)盟
北方
玄武
酒器
七宿
帝王
《國語辭典》:
朔風(fēng)(朔風(fēng))
拼音:
shuò fēng
北方吹來的寒風(fēng)?!段倪x。王正長。雜詩》:「朔風(fēng)動秋草,邊馬有歸心。」宋。
陸游
〈
九月十六日夜夢駐軍河外遣使招降諸城覺而有作
〉詩:「朔風(fēng)卷地吹急雪,轉(zhuǎn)盼玉花深一丈?!?/div>
分類:
北風(fēng)
北方
寒風(fēng)
音樂
《國語辭典》:
上方
拼音:
shàng fāng
1.位置較高的地方。如:「他在書桌上方掛了一幅字畫?!?br />2.天界。元。鄭廷玉《忍字記。楔子》:「有上方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羅漢,不聽我佛講經(jīng)說法?!埂督鹌棵贰返诹呋兀骸复宋锍鲇谖饔?,非人間可有。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br />3.陰陽五行家以為北方和東方,為陽氣所萌生之處,故稱為「上方」?!稘h書。卷七五。翼奉傳》:「上方之情,樂也;樂行奸邪,辰未主之?!?br />4.天子所御用的東西?!稘h書。卷九三。佞幸傳。董賢傳》:「下至賢家僮仆皆受上賜,及武庫禁兵,上方珍寶。」
分類:
上方
住持
上級
天上
前面
陰陽五行
上界
居住
大國
內(nèi)室
東方
宮廷
廷中
北方
官署
中主
佛寺
主管
署名
膳食
管制
制造
方藥
儲藏
供應(yīng)
帝王
皇宮
宮中
用刀
刀劍
衣食
日用
玩好
器物
《漢語大詞典》:
上方劍(上方劍)
(1).即尚方劍。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寶劍。古代天子派大臣處理重大案件時,常賜以上方劍,表示授予全權(quán),可以先斬后奏。 宋
陸游
《書志》
詩:“鑄為上方劍,釁以佞臣血?!?明
無名氏
《飛丸記·公館言情》
:“新授上方劍,么魔誰敢縱!”
《
明史·蔣欽傳
》
:“臣昨再疏受杖,血肉淋灕,仗枕獄中,終難自默,愿借上方劍斬之?!?br />(2).現(xiàn)多稱“上方寶劍”。用以比喻來自上級的口頭指示或書面文件。 達(dá)理
《路障》
六:“ 秦越 終于拿到一把上方寶劍了。他指示市委印刷廠印了幾千份,分發(fā)給各有關(guān)單位?!?/div>
分類:
尚方
寶劍
特制
御用
來自
上級
口頭
指示
書面
文件
帝王
《國語辭典》:
北?! ?span id="p7vn3vh" class='label'>拼音:běi hǎi
1.神話、小說中想像的北方大海。《西游記》第二回:「凡騰云之輩,早辰起自北海,游過東海、西海、南海,復(fù)轉(zhuǎn)蒼梧?!?br />2.泛指北方最遠(yuǎn)之地。《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也。」
3.海洋名:(1)在歐洲西北與不列顛島之間,是世界著名漁場,盛產(chǎn)石油和天然氣,是英國主要油田所在。(2)渤海的別名。參見「渤海」條。
4.貝加爾湖的別名。參見「貝加爾湖」條。
5.北京三海之一。參見「三海」條。
分類:
復(fù)姓
帝王
渤海
王宮
北方
漢景帝
宮苑
遠(yuǎn)僻
中元
大澤
大夫
北京
二年
北海
西城
城區(qū)
治所
故宮
里海
焦循
《國語辭典》:
六朝
拼音:
liù cháo
1.三國吳、東晉和南北朝的宋、齊、梁、陳,相繼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史稱為「六朝」?!端问?。卷三七五。列傳。張守》:「建康自六朝為帝王都,江流險闊?!乖?。
薩都剌
〈
百字令。石頭城上
〉詞:「指點(diǎn)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br />2.魏、晉、后魏、北齊、北周和隋。這些朝代皆建都北方,故稱為「北朝六朝」。
3.三國至隋統(tǒng)一前后三百馀年的歷史時期,稱為「六朝」。
分類:
六朝
北周
朝代
建都
北方
北魏
《國語辭典》:
夷狄
拼音:
yí dí
古稱四境未開化的民族?!妒酚洝>硪弧鹆?。吳王濞傳》:「母親夷狄,以疏其屬。」《大宋宣和遺事。元集》:「陰濁用事底時節(jié),夷狄陸梁,小人得志。」
分類:
邊遠(yuǎn)
東方
夷狄
少數(shù)民族
方部
部族
地區(qū)
北方
華夏
《國語辭典》:
廣寒(廣寒)
拼音:
guǎng hán
月亮。唐。
陸龜蒙
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襲美
詩:「三清今日聚靈官,玉刺齊抽謁廣寒,執(zhí)蓋冒花香寂歷,待晨交佩響闌珊?!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萬丈廣寒難得到,嫦娥今夜落誰家?」
分類:
道家
家所
北方
仙宮
為山
山名
《國語辭典》:
匈奴
拼音:
xiōng nú
中國秦漢時北方強(qiáng)大的游牧民族,由古文獻(xiàn)可推出夏朝時稱為「獯鬻」,周朝時稱為「獫狁」、「獫狁」。戰(zhàn)國時,分布于秦、趙、燕以北的地區(qū)。秦朝時,為大將軍蒙恬所敗而北徙。楚漢之際,統(tǒng)治大漠南北。東漢時,分為南、北二匈奴,后來北匈奴陸續(xù)西遷,進(jìn)入中亞、歐洲之地。南北朝后,「匈奴」之名不復(fù)見于中國史籍。也稱為「葷粥」、「葷允」、「獯戎」。
分類:
匈奴
北方
民族
時游
游牧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