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21,分35頁顯示  上一頁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北討
北境
北鎮(zhèn)
九澤
漢民
山戎
逆胡
南家
元武
蝦夷
雁臣
燕草
北帝
小帖
朔土
《國語辭典》:北討(北討)  拼音:běi tǎo
討,誅伐。「北討」指向北方征伐。如:「南征北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shí)鑒》:「于時(shí)朝議遣玄北討,人間頗有異同之論?!?/div>
《漢語大詞典》:北境
(1).國土北方的邊境。左傳·定公四年:“自 武父 以南及 圃田 之北境,取於 有閻氏 之北土,以共王職?!?span id="idsyq55" class="book">《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與 魏王 博,而北境傳舉烽,言 趙 寇至,且入界?!?br />(2).指北方靠邊境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國家。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先是, 貫 在北境,約 趙良嗣 歸國。”
《漢語大詞典》:北鎮(zhèn)(北鎮(zhèn))
北方的主山。指 醫(yī)巫閭山 。舊唐書·禮儀志四:“五岳、四鎮(zhèn)、四海、四瀆,年別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祭之……北岳 恒山 ,於 定州 ;北鎮(zhèn) 醫(yī)巫閭山 ,於 營州 ?!?span id="qjmjrhj" class="book">《宋史·禮志五》:“立冬祀北岳 恒山 、北鎮(zhèn) 醫(yī)巫閭山 并於 定州 ,北鎮(zhèn)就 北岳廟 望祭?!?金 蔡圭 《醫(yī)巫閭》詩:“ 幽州 北鎮(zhèn)高且雄,倚天萬仞蟠天東?!?/div>
《漢語大詞典》:九澤(九澤)
(1).九州的湖泊。書·禹貢:“九川滌源,九澤既陂?!?孔穎達(dá) 疏:“九澤,九州之澤?!?br />(2).特指北方的湖泊。《淮南子·時(shí)則訓(xùn)》:“北方之極,自九澤窮夏晦之極,北至令正之谷?!?高誘 注:“九澤,北方之澤。夏,大也?;?,暝也?!?br />(3).古代的九大湖泊。周禮·夏官·職方氏澤、藪并稱,其名稱及位置如下: 揚(yáng)州 : 具區(qū) ; 荊州 : 云夢(mèng) ; 豫州 : 圃田 ; 青州 : 望諸 ; 袞州 : 犬野 ; 雍州 : 弦蒲 ; 幽州 : 貕養(yǎng) ; 翼州 : 楊紆 ; 并州 : 昭馀祁 。
(4).泛稱深淵湖泊。 晉 王齊之 《薩陀波侖贊》:“龍潛九澤,文明未接?!?宋 曾鞏 《一鶚》詩:“勢(shì)疑空山竭九澤,殺氣已應(yīng)太白高?!?/div>
《國語辭典》:漢民(漢民)  拼音:hàn mín
漢族的人。
《漢語大詞典》:漢人(漢人)
(1).漢族人。漢書·匈奴傳下:“近 西羌 保塞,與 漢 人交通。” 唐 司空?qǐng)D 《河湟有感》詩:“ 漢 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駡 漢 人?!?毛澤東 《論十大關(guān)系》六:“如果 漢 人搞大漢族主義,歧視少數(shù)民族,那就很不好。”
(2). 元 統(tǒng)一 中國 后,稱 契丹 、 高麗 、 女真 等族人和在 金 人統(tǒng)治下北 中國 的漢族人為 漢人 。元史·世祖紀(jì)三:“詔以 安童 為長, 史天澤 次之,其餘 蒙古 、 漢 人參用,無令員數(shù)過多?!?魯迅 《花邊文學(xué)·北人與南人》:“至于 元 ,則人民截然分為四等,一 蒙古 人,二色目人,三 漢 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yàn)樗亲詈笸督档囊换?。?br />(3). 漢 代人。 清 皮錫瑞 經(jīng)學(xué)歷史·經(jīng)學(xué)昌明時(shí)代:“ 漢 人最重師法?!?/div>
《漢語大詞典》:山戎
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稱 北戎 , 匈奴 的一支?;顒?dòng)地區(qū)在今 河北省 北部。見《春秋·莊公三十年》、《漢書·匈奴傳上》。后亦為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 唐 張說 《廣州都督甄公碑》:“復(fù)除 夏州 都督,屬 山戎 矯虔,俶擾王略。” 清 顧炎武 《贈(zèng)于副將元?jiǎng)P》詩:“攀崖更北走,滿地皆 山戎 ?!?/div>
《漢語大詞典》:南家
(1).南面鄰近的人家。呂氏春秋·召類:“ 士尹池 為 荊 使於 宋 , 司城子罕 觴之。南家之墻犨於前而不直,西家之潦徑其宮而不止, 士尹池 問其故, 司馬子罕 曰:‘南家工人也,為鞔者也。’” 唐 白居易 《贈(zèng)鄰里往還》詩:“唯恐往還相厭賤,南家飲酒北家眠。”
(2). 金 人據(jù)北方,稱 宋 人為南家。《宣和遺事》后集:“新同知言其父因從四太子往 江南 ,為 劉三相公 捉了。今來恨南家,將汝三人苦楚?!?/div>
《漢語大詞典》:元武
(1).即玄武。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其形或說為龜,或說為龜蛇合體。與青龍、白虎、朱雀合稱四方四神。 清 馮桂芬 《釋鶉》:“以鶉火為鳳,方與蒼龍、白虎、元武相稱?!?br />(2).借指兇神,叛賊。 清 蔣士銓 《香祖樓·懷驛》:“三十登壇眾所尊,驅(qū)除元武避鉤陳?!?/div>
《漢語大詞典》:蝦夷(蝦夷)
亦作“ 蝦蛦 ”。 日本 古時(shí)北方未開化的民族。其人多毛及須髯、顙高、眼凹、鼻尖、膚色淺棕,居住在 本州 東北 奧羽 、 北陸 地方。一般認(rèn)為 北海道 阿伊努 人即其后裔。新唐書·東夷傳·日本:“明年,使者與 蝦蛦 人偕朝, 蝦蛦 亦居海島中,其使者鬚長四尺許,珥箭於首,令人戴瓠立數(shù)十步,射無不中?!?清 薛福成 《檀香山土人日耗說》:“又如 日本 之 蝦夷 , 美利駕 之 紅夷 ,始未嘗不致死力爭(zhēng),以決一旦之勝負(fù)?!?span id="irzprkz" class="book">《文明小史》第五一回:“原來他倆賭東道,一個(gè)説是 蝦夷 ,一個(gè)説不是 蝦夷 。列公可曉得這 蝦夷 么?是在 日本 海中羣島的土人,披著頭髮,樣子污糟極了?!?/div>
《漢語大詞典》:雁臣
亦作“鴈臣”。 指古代逢秋到京師朝覲,至春始還部落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北史·斛律金傳:“ 魏 除為第二領(lǐng)人酋長,秋朝京師,春還部落,號(hào)曰雁臣。”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lán)記·城南龍華寺:“北夷酋長遣子入侍者,常秋來春去,避中國之熱,時(shí)人謂之鴈臣?!?清 錢謙益 《泗水》詩之二:“北來有燕如胡語,南望無鶯比雁臣?!?/div>
《漢語大詞典》:燕草
零陵香的別名。 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草三·熏草零陵香﹝集解﹞引 馬志 曰:“零陵香生 零陵 山谷,葉如羅勒。《南越志》云:土人名燕草,又名薰草,即香草也。山海經(jīng)薰草即是此?!?br />泛指北方的草。 唐 李白 《春思》詩:“ 燕 草如碧絲, 秦 桑低緑枝?!?胡懷琛 《歸夢(mèng)》詩:“日出 泰山 曙,天寒 燕 草衰。”
《漢語大詞典》:北帝
(1).北方之帝。《戰(zhàn)國策·燕策一》:“ 秦 為西帝, 趙 為中帝, 燕 為北帝,立為三帝,而以令諸侯?!?br />(2).即 黑帝 。神話中的主北方之神。新唐書·高駢傳:“數(shù)月, 勝 獻(xiàn)銅匕首, 用之 曰:‘此 北帝 所佩也,得之者兵不敢犯。’ 駢 寳秘之,常持以起坐?!?宋 梅堯臣 《二月四日雪》詩:“前日春風(fēng)初擺條,昨夜雪飛深一尺。 北帝 及臘不行令, 東皇 發(fā)煦遭爾厄?!?元 楊載 《春雪詩》:“ 東皇 收橐籥, 北帝 駕軨軿?!?/div>
分類:北方黑帝
《漢語大詞典》:小帖
(1).小的揭帖。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官會(huì)折閱:“ 邁 自 婺 召還,見 臨安 人揭小帖,以七百五十錢兌一楮,因入對(duì)言之,喜其復(fù)行。”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 陳 少廷尉 耕巖 官翰林時(shí),為魅所擾。避而遷居,魅輒隨往,多擲小帖,道其陰事?!?br />(2).小幅的法書。 宋 沈括 《夢(mèng)溪續(xù)筆談·雜志》:“ 高文莊 在座,曰:‘今日我獨(dú)無功?!巳∷墓鶗垶樾√?,懸於 景純 直舍而去?!?br />(3).便條。 梁斌 《紅旗譜》十三:“這個(gè)好說,四指長的小帖兒就辦了事了?!?br />(4).北方稱庚帖為小帖。 浩然 《艷陽天》第五章:“可惜,過了‘小帖’沒半個(gè)月,出了場(chǎng)事?!?/div>
《漢語大詞典》:朔土
北方地區(qū)。 漢 揚(yáng)雄 《并州牧箴》:“畫茲朔土,正直 幽方 ?!?span id="s80junv" class="book">《后漢書·袁譚傳》:“摧嚴(yán)敵於 鄴都 ,揚(yáng)休烈於朔土?!?晉 潘岳 《關(guān)中》詩:“ 盧播 違命,投畀朔土?!?唐 鮑防 《元日早朝行》:“玄冥無事歸朔土, 青帝 放身入朱宮?!?/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