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宣州人,字正夫。仁宗皇祐進士。嘉祐四年授旌德縣尉。應制科入等,被論罷。神宗元豐二年,任河北東路轉運判官。嘗密劾文彥博不治事,被神宗斥為無禮。三年,權提點河北東路刑獄。后自太常丞除廣東轉運副使,乞分司致仕,五年,罷知虔州。全宋文·卷一六四七
汪輔之,字正夫,宣州(治今安徽宣城)人。嘉祐四年,以旌德縣尉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入等,而論者言其無士行,遂罷。熙寧初,嘗為京兆府法曹參軍。熙寧末,歷官大理寺丞、知司農(nóng)寺丞、淮南西路轉運判官,改河北東路、西路。元豐三年,以太子中允權發(fā)遣河北東路提點刑獄,改開封府推官,除廣東轉運副使,遂乞分司致仕。元豐五年,知虔州,論者言其狂悖,遂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三三一及《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之四、《全宋詞》第二一二頁等。
人物簡介
韓正彥,字師德(一作思德),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琦兄璩之子。初授將作監(jiān)主簿,嘉祐中知昆山縣,浚塘七十里,得膏田數(shù)百頃。屢遷光祿寺丞、大理寺丞。熙寧中為比部員外郎、提舉兩浙路常平等事,提點河北路刑獄。元豐官制行,為倉部郎中。元祐中歷鴻臚少卿、司農(nóng)少卿、少府監(jiān)、鴻臚卿,一知曹州、兩知滄州,又為河東、河北轉運使,加直秘閣。見韓琦《安陽集》卷四六《五兄著作墓志銘》、《侄孫四殤墓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六、二七六、三三五、三六八、四○二、四二九、四五四,《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八,《吳郡志》卷一二等。
人物簡介
【生卒】:?—1131 【介紹】: 宋洪州奉新人,字少汲,號西山老人。哲宗紹圣四年進士。欽宗靖康元年,以知應天府為東道都總管,為金人所執(zhí),不屈,久之得歸。高宗紹興元年為刑部尚書,兼權禮部尚書,官至兵部尚書兼侍讀。工詩。有《西山老人集》。全宋詩
胡直孺,字少汲,奉新(今屬江西)人。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初為路州司戶,累遷監(jiān)察御史,出知平江府。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為淮南路轉運副使(《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九)。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為東南六路轉運輦運撥發(fā)司官(同上書職官四二之一○)。靖康間知南京,為金人所執(zhí),不屈,久之得歸。高宗朝擢龍圖閣直學士知隆興府,進兵部尚書,卒。有《西山老人集》,已佚。事見清同治《奉新縣志》卷八。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二九四八
胡直孺(?——一一三一),字少伋,號西山老人。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紹圣四年進士,能詩。建炎元年為金人所得,既而歸之,為龍圖閣直學士、戶部尚書。建炎二年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洪州。紹興元年四月以刑部尚書權禮部尚書,兼侍讀,守兵部尚書。十一月以兵部尚書兼侍讀卒,贈端明殿學士。見孫覿《西山老人文集序》(《鴻慶居士集》卷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一三、四三、四六、四九。
人物簡介
【生卒】:?—1141 【介紹】: 宋湖州德清人,字行之。以父任知歙縣。累遷梓州路轉運副使,招補兵籍,筑城二十余里。以忤王黼,罷去。久之,起提點京東刑獄,改江西轉運副使。高宗即位,知溫州。帝東幸,知原由海道轉粟及金繒十余萬,召見稱獎。官至徽猷閣待制、知臨安府,奉祠卒。全宋文·卷三○五四
盧知原(?——一一四一),字行之,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以父任知歙縣,政和中累遷至梓州路轉運副使。宣和中罷去,久之起提點京東刑獄,改江西轉運副使。進直秘閣,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升秘閣修撰,提舉河北。高宗即位,復龍圖閣、知溫州。建炎四年,擢右文殿修撰、管內(nèi)安撫使。紹興元年,召為添差兩浙轉運使。罷,提舉江州太平觀。改徽猷閣待制、知臨安府,復以舊職奉祠。紹興十一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七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