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宣州人,字正夫。仁宗皇祐進士。嘉祐四年授旌德縣尉。應制科入等,被論罷。神宗元豐二年,任河北東路轉運判官。嘗密劾文彥博不治事,被神宗斥為無禮。三年,權提點河北東路刑獄。后自太常丞除廣東轉運副使,乞分司致仕,五年,罷知虔州。
全宋文·卷一六四七
汪輔之,字正夫,宣州(治今安徽宣城)人。嘉祐四年,以旌德縣尉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入等,而論者言其無士行,遂罷。熙寧初,嘗為京兆府法曹參軍。熙寧末,歷官大理寺丞、知司農(nóng)寺丞、淮南西路轉運判官,改河北東路、西路。元豐三年,以太子中允權發(fā)遣河北東路提點刑獄,改開封府推官,除廣東轉運副使,遂乞分司致仕。元豐五年,知虔州,論者言其狂悖,遂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三三一及《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之四、《全宋詞》第二一二頁等。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四二六
韓正彥,字師德(一作思德),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琦兄璩之子。初授將作監(jiān)主簿,嘉祐中知昆山縣,浚塘七十里,得膏田數(shù)百頃。屢遷光祿寺丞、大理寺丞。熙寧中為比部員外郎、提舉兩浙路常平等事,提點河北路刑獄。元豐官制行,為倉部郎中。元祐中歷鴻臚少卿、司農(nóng)少卿、少府監(jiān)、鴻臚卿,一知曹州、兩知滄州,又為河東、河北轉運使,加直秘閣。見韓琦《安陽集》卷四六《五兄著作墓志銘》、《侄孫四殤墓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六、二七六、三三五、三六八、四○二、四二九、四五四,《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八,《吳郡志》卷一二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1 【介紹】: 宋洪州奉新人,字少汲,號西山老人。哲宗紹圣四年進士。欽宗靖康元年,以知應天府為東道都總管,為金人所執(zhí),不屈,久之得歸。高宗紹興元年為刑部尚書,兼權禮部尚書,官至兵部尚書兼侍讀。工詩。有《西山老人集》。
全宋詩
胡直孺,字少汲,奉新(今屬江西)人。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初為路州司戶,累遷監(jiān)察御史,出知平江府。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為淮南路轉運副使(《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九)。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為東南六路轉運輦運撥發(fā)司官(同上書職官四二之一○)。靖康間知南京,為金人所執(zhí),不屈,久之得歸。高宗朝擢龍圖閣直學士知隆興府,進兵部尚書,卒。有《西山老人集》,已佚。事見清同治《奉新縣志》卷八。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二九四八
胡直孺(?——一一三一),字少伋,號西山老人。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紹圣四年進士,能詩。建炎元年為金人所得,既而歸之,為龍圖閣直學士、戶部尚書。建炎二年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洪州。紹興元年四月以刑部尚書權禮部尚書,兼侍讀,守兵部尚書。十一月以兵部尚書兼侍讀卒,贈端明殿學士。見孫覿《西山老人文集序》(《鴻慶居士集》卷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一三、四三、四六、四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1 【介紹】: 宋湖州德清人,字行之。以父任知歙縣。累遷梓州路轉運副使,招補兵籍,筑城二十余里。以忤王黼,罷去。久之,起提點京東刑獄,改江西轉運副使。高宗即位,知溫州。帝東幸,知原由海道轉粟及金繒十余萬,召見稱獎。官至徽猷閣待制、知臨安府,奉祠卒。
全宋文·卷三○五四
盧知原(?——一一四一),字行之,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以父任知歙縣,政和中累遷至梓州路轉運副使。宣和中罷去,久之起提點京東刑獄,改江西轉運副使。進直秘閣,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升秘閣修撰,提舉河北。高宗即位,復龍圖閣、知溫州。建炎四年,擢右文殿修撰、管內(nèi)安撫使。紹興元年,召為添差兩浙轉運使。罷,提舉江州太平觀。改徽猷閣待制、知臨安府,復以舊職奉祠。紹興十一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七有傳。
《駢字類編》:北東(北東)
宋 楊萬里 道逢王元龜閣學 我行安用相逢得,不得趨隅又北東。
《韻府拾遺 東韻》:書導沇水又北東入于海漢書地理志注師古曰北折而東也遼史地理志淶流河自西北南流繞京三面東入于曲江其北東流為安春河
分類:北東
《國語辭典》:不分南北東西,不問張王李趙(不分南北東西,不問張王李趙)  拼音:bù fēn nán běi dōng xī,bù wèn zhāng wáng lǐ zhào
(諺語)比喻人糊里糊涂、暈頭轉向。《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他也樂得不分南北東西,不問張王李趙,進了門兒,二只手先拉了二媽媽道了陣喜,然后又亂了一陣?!?/div>
《國語辭典》:羑里  拼音:yǒu lǐ
地名。在今河南省湯陰縣北,為商紂囚禁周文王的地方。也作「牖里」。
《漢語大詞典》:大洪山
又稱山。在湖北省中部偏北。西北東南走向,長達150千米。同名主峰,海拔1055米。風景優(yōu)美,林木蒼翠。有九十六峰、九十一巖、四十二湖、五十二溪及百洞十瀑、七寺九廟五道觀。附近還有烈山、擂鼓墩等名勝古跡。
《國語辭典》:小興安嶺(小興安嶺)  拼音:xiǎo xīng ān lǐng
山脈名。位于黑龍江省境內(nèi),呈西北東南走向,是黑龍江、嫩江及呼蘭河的分水嶺。
《國語辭典》:深坑鄉(xiāng)(深坑鄉(xiāng))  拼音:shēn kēng xiāng
鄉(xiāng)鎮(zhèn)名。位于臺北東南側,景美溪北岸,面積約二十點五七八七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