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0詞典 1分類詞匯 29
《漢語大詞典》:二氧化硅
化學(xué)式sio2。有石英、方石英和鱗石英等多種不同晶型。某些石英礦因純度和雜質(zhì)顏色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水晶、紫水晶、煙水晶、黑晶等。不溶于水和除氫氟酸以外的酸,溶于堿。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用以制晶體硅、水玻璃、玻璃、陶瓷、水泥及其他硅化物。純凈、透明的石英晶體是制光學(xué)儀器的重要材料。
《國語辭典》:二氧化硫  拼音:èr yǎng huà liú
分子式SO2,一種無色而有刺激性臭味的氣體。遇水成亞硫酸,毒性強,可作殺菌、防腐、漂白劑等。也稱為「亞硫酐」。
《國語辭典》:二氧化錳(二氧化錳)  拼音:èr yǎng huà měng
一種天然生成的軟硬錳礦,為黑色不溶于水的晶狀化合物,與硫酸摻和可成為強烈氧化劑??捎米鞔呋瘎⒛承┣姵亟M中的極化劑,以及用于織物染色。如:「二氧化錳可用以制造氧、漂白粉、錳鋼、玻璃等?!?/div>
《國語辭典》:二氧化碳  拼音:èr yǎng huà tàn
分子式CO2,一種無色無臭非不可燃亦無助燃性氣體,故可作為滅火劑。固態(tài)的二氧化碳稱為乾冰,常用作冷凍劑。溶于水中而成碳酸,可用來制造汽水,故也稱為「碳酸氣」。動物呼吸時呼出二氧化碳,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
《國語辭典》:丙酮  拼音:bǐng tóng
分子式CH3COCH3,有特殊氣味的揮發(fā)性無色液體。揮發(fā)性大,易著火,可溶于水、乙醇及乙醚中?;瘜W(xué)性質(zhì)活潑,能起鹵化、加成、縮合等反應(yīng)??勺鰹槿嗽炖w維、炸藥、油脂、乙炔等的溶劑。糖尿病患者尿中丙酮含量異常增多。
《漢語大詞典》:丙烯
化學(xué)式ch3chch2。無色可燃氣體?;瘜W(xué)性質(zhì)活潑,易發(fā)生氧化、加成、聚合等反應(yīng)。由異丙醇經(jīng)催化脫水而成。工業(yè)上也可由石油熱解氣體而成。為有機合成基本原料,可制丙酮、丙烯醛、甘油等。
《漢語大詞典》:苯酚
俗稱“石炭酸”?;瘜W(xué)式c6h5oh。無色有特殊氣味的晶體。能被空氣氧化成粉紅色。有毒。有腐蝕性。其水溶液與三氯化鐵溶液作用顯紫色。一般由煤焦油分離,或由苯經(jīng)氯苯水解法、苯磺酸鈉堿熔法制得??捎靡灾扑畻钏帷⒖辔端?,也是合成染料、農(nóng)藥、樹脂等的原料。醫(yī)藥上作消毒防腐劑。
《漢語大詞典》:苯甲酸
化學(xué)式c6h5cooh。白色針狀晶體。易升華。能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長。工業(yè)上由萘或甲苯氧化制得??捎米魇称返姆栏瘎?,治皮膚癬病的藥,及制染料、藥物、香料的中間體。
《漢語大詞典》:碘化氫
化學(xué)式hi。無色、不易燃燒的氣體。有刺激性氣味。不穩(wěn)定,在高溫下分解成氫和碘。極易溶于水,水溶液稱“氫碘酸”。在鉑石棉催化下,由碘蒸氣和氫氣反應(yīng)合成而得。用以制氫碘酸、有機碘化物和染料等。
《漢語大詞典》:氫氧化鉀
又稱“苛性鉀”?;瘜W(xué)式koh。白色固體。強堿。有吸濕性。腐蝕性強。易溶于水。在空氣中易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致使變質(zhì)。通常用電解氯化鉀溶液,或?qū)⑻妓徕浐褪胰榉磻?yīng)而得。用于制取鉀鹽和鉀肥皂,還可作干燥劑等。
《國語辭典》:生石灰  拼音:shēng shí huī
化學(xué)式CaO。即為氧化鈣。由灰石在窯中鍛燒至攝氏九百度以上制得,為白色粉狀固體,可用做乾燥劑,并有消毒作用,加水即劇烈反應(yīng),釋放出大量的熱,形成熟石灰。也稱為「石灰」。
《國語辭典》:熟石膏  拼音:shú shí gāo
化學(xué)式CaSO4?0.5H2O。將石膏加熱至攝氏一百二十五度左右約一小時,去除部分結(jié)晶水后,成為半水合硫酸鈣的白色粉末。加水后仍能凝固,可用來粉刷墻壁、制造模型、石膏像等。也稱為「燒石膏」。
《國語辭典》:甲烷  拼音:jiǎ wán
分子式CH4,一種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無色無味的易燃氣體,存在于沼澤地區(qū)、石油井、煤礦及海洋地底的甲烷冰等處,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可用作制造甲醛、甲醇等的原料。
《漢語大詞典》:堿式碳酸銅
化學(xué)式cuco3·cu(oh)2。綠色粉末。有毒。為銅表面生銹形成的銅綠的主要成分。主要由硝酸銅或硫酸銅與碳酸鈉作用制得。可用作顏料、殺菌劑等,還可制煙火、銅鹽和鍍銅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