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0詞典 1分類詞匯 119
《漢語大詞典》:沮勸(沮勸)
謂阻止惡行,勉勵善事。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賞罰無章,何以沮勸?” 唐 元結(jié) 《辯惑上》:“若法令不行,則無以沮勸;茍失沮勸,則賞罰何為?”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嘉祐三年:“累年以來,制敕纔下,未踰月而輒更,奏語方行,又隨時而追改。民知命令之不足信,則賞罰何以沮勸!”
《國語辭典》:慰勉  拼音:wèi miǎn
慰勞勉勵?!读w。卷一。文韜。盈虛》:「民有孝慈者,愛敬之,盡力農(nóng)桑者,慰勉之?!?/div>
《漢語大詞典》:共勉
共同勉勵。 陶鑄 《松樹的風格》:“現(xiàn)在把當時的感覺寫出來,一方面還了《新觀察》的債;另方面與大家共勉?!?孫犁 《秀露集·萬國儒〈歡樂的離別〉小引》:“以上云云,是我寫出來,同他,同所有文藝伙伴們共勉的。”
分類:共同勉勵
《國語辭典》:偲偲  拼音:sī sī
互相責勉。《論語。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唐。白居易代書一百韻寄微之〉詩:「交賢方汲汲,友直每偲偲?!?/div>
《漢語大詞典》:勸勵(勸勵)
亦作“ 勸厲 ”。 激勵,勉勵。孔叢子·儒服:“‘古之賢圣無不能飲也’……此言何生? 子高 曰:‘生於嗜酒者,蓋其勸厲奬戲之辭,非實然也。’”《周書·寇洛傳》:“見危授命,推賢而奉,此而不賞,何以勸勵將來?” 宋 陳亮 《廷對策》:“士大夫,風俗之倡也,朕所以勸勵其志者不為不勤,而偷惰之習猶未盡革?!?黃興 《黃花崗之役》:“并愿年年此日,永永舉行紀念,追思既往,勸勵方來,諒亦諸君所表同情者。”
分類:激勵勉勵
《國語辭典》:題辭(題辭)  拼音:tí cí
1.表達慶吊之意的簡短文辭。例如「百年好合」、「花好月圓」、「彤管揚芬」、「美侖美奐」、「哲人其萎」等。也作「題詞」。
2.標明全書要旨,并表示贊揚的文字,類似序文的作用。如漢趙岐作「孟子題辭」。也作「題詞」。
3.為表達紀念或勉勵之意而寫下的文句。如:「他請好友在照片背面題辭留念?!挂沧鳌割}詞」。
《國語辭典》:題詞(題詞)  拼音:tí cí
在器物上題寫詞句。如:「老師在書的扉頁上題詞,勉勵學(xué)生勤奮不懈?!?/div>
《漢語大詞典》:戒勵(戒勵)
告誡勉勵。 宋 范仲淹 《答手詔五事》:“詔旨謂將臣不和如何制?樞密院先因 許懷德 、 張亢 不協(xié),曾指揮戒勵。”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通判 ﹞故嘗與知州爭權(quán),每云:‘我是監(jiān)郡,朝廷使我監(jiān)汝?!e動為其所制。 太祖 聞而患之,下詔書戒勵,使與長吏協(xié)和?!?/div>
《漢語大詞典》:贈處(贈處)
禮記·檀弓下:“ 子路 去 魯 ,謂 顏淵 曰:‘何以贈我?’……﹝ 顏淵 ﹞謂 子路 曰:‘何以處我?’”后以“贈處”為朋友分別時互贈勉勵之言的典故。 宋 司馬光 《送李揆之推官序》:“古者朋友將別,必有言以相贈與處也。近世多為之序,序者其亦贈處之道歟。然世俗失之,往往崇虛辭,相嘆譽,曾無一言以為規(guī),是豈昔人贈處之道哉!”
《漢語大詞典》:訓(xùn)勵(訓(xùn)勵)
教誨勉勵。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破賊表》:“臣訓(xùn)勵士馬,今月尅行。” 宋 曾鞏 《乞賜〈唐六典〉狀》:“非圣慮所存,規(guī)模宏遠,則何以訓(xùn)勵羣臣,委曲至此?!?明 沈德符 野獲編·詞林·鼎甲同為庶常:“以少詹兼讀學(xué) 王直 有訓(xùn)勵勞,賜鈔千貫。”
分類:教誨勉勵
《漢語大詞典》:誥誓(誥誓)
(1).古代君王訓(xùn)誡勉勵民眾的文告。《穀梁傳·隱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詛不及三王?!?范寧 注:“誥誓,尚書六誓七誥是其遺文。五帝之世道化淳備,不須誥誓而信自著?!?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 唐 虞 流于典謨, 商 夏 被于誥誓?!?范文瀾 注:“尚書所載皆典謨訓(xùn)誥誓命之文?!?span id="2v2gdx2" class="book">《新唐書·柳渾傳》:“ 渾 跪曰:‘五帝無誥誓,三王無盟詛,蓋盟詛之興皆在季末?!?br />(2).借指尚書文選·班固〈典引〉:“帝者之上儀,誥誓所不及已?!?蔡邕 注:“本事曰誥,戎事曰誓。” 呂延濟 注:“誥誓謂尚書也。言 漢 帝之儀則,尚書所載亦不及也?!?/div>
《漢語大詞典》:率厲(率厲)
亦作“ 率勵 ”。
(1).率領(lǐng)督促。東觀漢記·竇融傳:“﹝ 融 ﹞率厲五郡精兵, 羌 胡 畢集,兵不血刃,而虜土崩瓦解?!?晉 潘岳 《馬汧督誄》:“忠勇果毅,率厲有方,固守孤城,危逼獲濟?!?span id="xkpk2k6" class="book">《陳書·魯廣達傳》:“ 廣達 躬擐甲胄,手執(zhí)桴鼓,率勵敢死,冒刃而前?!?br />(2).激勵,勉勵。后漢書·祭肜傳:“ 肜 乃率勵 偏何 ,遣往討之?!?宋 司馬光 《所舉孫準有罪自劾第二札子》:“乞如臣所奏,從貢舉非其人律施行,所貴率厲羣臣,審慎所舉?!?/div>
《漢語大詞典》:勵世(勵世)
勸世,勉勵世人。 明 劉基 《贈謚太師文成誥》:“臣等竊惟賞以延世,祀以廟享,二者所以報施勛臣,固帝王資以勵世磨鈍之具也?!?明 唐順之 《零陵縣知縣題名記》:“名者其起於古之所以勵世乎?古之所以勵世,其法莫備於史?!?/div>
《漢語大詞典》:敦教
(1).勉勵教誨。 晉 山濤 《啟事》:“此三人皆眾論所稱,諒尤質(zhì)正少華,可以敦教?!?br />(2).注重禮教。舊唐書·李晟傳:“嘗正歲, 崔氏 女歸省,未及階, 晟 卻之曰:‘爾有家,況姑在堂,婦當奉酒醴供饋,以待賓客。’遂不視而遣還家,其達禮敦教如此。”
《漢語大詞典》:勞勉(勞勉)
慰問勉勵。漢書·薛宣傳:“ 宣 因移書勞勉之?!?span id="ksxcmsp"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八年》:“上聞 洺州 刺史 程名振 善用兵,召問方略,嘉其才敏,勞勉之。” 明 方孝孺 《答鄭仲辯》之一:“執(zhí)事於羣笑之時,獨若憫其用心懃懃焉,見於言色,以相勞勉?!?/div>
分類:慰問勉勵
《漢語大詞典》:訓(xùn)厲(訓(xùn)厲)
教誨勉勵。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西涼·李暠:“寫 諸葛亮 訓(xùn)厲以誡諸子?!?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上:“太夫人孀居之歲,才未中年,貞干嚴肅,姻族敬憚,訓(xùn)厲諸子,言動以禮?!?清 吳敏樹 《程日新先生家傳》:“僅一二事,識於家人代傳之相訓(xùn)厲不敢忘者?!?/div>
分類:教誨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