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親往(親往)  拼音:qīn wǎng
親自前往。《三國演義》第五回:「呂布背后一人高聲出曰:『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吾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弧?/div>
《漢語大詞典》:適野(適野)
猶言前往野外。語出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子產(chǎn) 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與 裨諶 乘以適野,使謀可否?!?宋 邢居實 《秋風(fēng)三迭》詩之三:“登高望遠(yuǎn)不自聊,駕言適野兮誰與游遨?” 清 謝重輝 《適野》詩:“適野聽鳴禽,輕裝冒朝旭。”
分類:前往野外
《國語辭典》:遠(yuǎn)赴(遠(yuǎn)赴)  拼音:yuǎn fù
大老遠(yuǎn)的前往某地。如:「姊姊決定遠(yuǎn)赴英國求學(xué)?!?/div>
分類:前往
《漢語大詞典》:過臨(過臨)
前往拜望。漢書·敘傳上:“ 趙飛燕 為皇后, 伯 遂稱篤。久之,上出過臨候 伯 , 伯 惶恐,起眡事?!?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過臨有幸破氛霧,奮厲方欣入陶冶。” 明 俞貞木 《太常高先生與仆別久矣勉用韻以寫我心》詩:“賴有同里士,乘間每過臨?!?/div>
分類:前往
《國語辭典》:護(hù)送(護(hù)送)  拼音:hù sòng
隨同前往,并保護(hù)其安全?!冻蹩膛陌阁@奇》卷七:「玄宗幸蜀,又于劍門奉迎鸞駕,護(hù)送至成都,拂衣而去?!埂段拿餍∈贰返诙兀骸改巧綎|的路是著名難走的,所以特派兩個親兵護(hù)送?!?/div>
《漢語大詞典》:爭赴
爭相前往。后漢書·袁紹傳:“﹝ 紹 ﹞既累世臺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jié),莫不爭赴其庭?!?唐 劉禹錫 《觀市》詩:“雞鳴而爭赴,日中而駢闐?!?/div>
分類:前往
《漢語大詞典》:赴調(diào)(赴調(diào))
指前往吏部聽候遷調(diào)。金史·宣宗紀(jì)上:“吏部秋冬置選 南京 ,春夏置選 中都 ,赴調(diào)者不便,請併選於 南京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九:“ 宋 乾道 年間, 江西 一個官人,赴調(diào) 臨安 都下。”
《國語辭典》:封山  拼音:fēng shān
1.封禪于泰山。南朝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方握河沉璧,封山紀(jì)石?!?br />2.阻絕上山的道路,禁止人前往。如:「地震走山嚴(yán)重,如今這路段封山育林,修整道路。」
《漢語大詞典》:趨謁(趨謁)
前往進(jìn)見。《漢書·昌邑王劉髆傳》:“衣短衣大絝,冠惠文冠,佩玉環(huán),簪筆持牘趨謁。”
《國語辭典》:赴國(赴國)  拼音:fù guó
國,京城。赴國指前往京城。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生因請罷郡,護(hù)喪赴國?!?/div>
《國語辭典》:赴試(赴試)  拼音:fù shì
前往應(yīng)試?!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只為與京師窎遠(yuǎn),十分孤貧,不便赴試?!?/div>
《國語辭典》:移玉  拼音:yí yù
請人前來的敬辭?!读凝S志異。卷六。絳妃》:「有所奉托,敢屈移玉?!?/div>
《國語辭典》:赴選(赴選)  拼音:fù xuǎn
前去參加考試希望能被選上。明。朱權(quán)《卓文君》第二折:「欲赴選于長安,過此日暮,愿投一宿?!?/div>
《漢語大詞典》:赴銓(赴銓)
指前往吏部聽候銓選。 宋 陸游 《傅正議墓志銘》:“赴銓,得通判 南劍州 而歸?!?span id="5dliuhj" class="book">《金史·宣宗紀(jì)上》:“詔 河 南、 陜西 鎮(zhèn)防軍應(yīng)廕及納粟補(bǔ)官者,當(dāng)役如舊,俟事定乃聽赴銓?!眳⒁姟?赴選 ”。
《漢語大詞典》:赴集
(1).前往聚集。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沔水上:“洗浴者,常有硫黃氣,赴集者,常有百數(shù)?!?span id="mebe15v" class="book">《資治通鑒·隋恭帝義寧元年》:“遠(yuǎn)近赴集,旬日間近萬人?!?br />(2).猶趕集。 明 沈榜 《宛署雜記·民風(fēng)二》:“上市曰赴集。”
(3).指官吏前往任所。 宋 梅堯臣 《送白秀才福州省親》詩:“固非遠(yuǎn)仕進(jìn),服期難赴集?!?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今常調(diào)之人,遠(yuǎn)授一職,已數(shù)千里,赴集又?jǐn)?shù)千里,之官挈攜妻孥,往復(fù)勞苦,必一周而在路?!?/div>
《國語辭典》:投奔  拼音:tóu bèn
1.前往依靠?!毒┍就ㄋ仔≌f。志誠張主管》:「夫人暫住數(shù)日不妨,只怕家寒怠慢,思量別的親戚再去投奔?!埂都t樓夢》第六回:「皆因你原是太太的親戚,又拿我當(dāng)個人,投奔了我來,我就破個例,給你通個信去?!?br />2.投向。如:「專制獨裁國家,人民投奔自由的事件時有所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