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開春(開春)  拼音:kāi chūn
新春、初春。多指農(nóng)歷正月或立春前后?!冻o。屈原。九章。思美人》:「開春發(fā)歲兮,白日出之悠悠。」《呂氏春秋。開春論。開春》:「開春始雷,則蟄蟲動矣?!?/div>
《漢語大詞典》:十輩(十輩)
(1).從事同一或同類事務(wù)的前后十人。十,約數(shù)。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吾不用公言,以困 平城 。吾皆已斬前使十輩言可擊者矣。” 宋 黃庭堅 《次韻謝黃老送墨竹十二韻》:“古今作生竹,能者未十輩?!?br />(2).指同類的十物。 宋 楊萬里 《謝唐德明惠筍》詩:“高人愛筍如愛玉,忍口不餐要添竹。云何又遣十輩來,昏花兩眼為渠開?!?/div>
《國語辭典》:雨水  拼音:yǔ shuǐ
1.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國歷二月十九或二十日?!抖Y記。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華,倉庚鳴,鷹化為鳩。」《紅樓夢》第七回:「倘或雨水這日竟不下雨,可又怎處呢?」
2.雨?!度龂萘x》第九十回:「年歲雨水均調(diào),則種稻谷。」《紅樓夢》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這果子樹上都有蟲子?!挂卜Q為「雨水兒」。
《國語辭典》:燈市(燈市)  拼音:dēng shì
買賣各式燈品的市集。宋。侯寘〈朝中措。年年玉帳罷兵籌〉詞:「年年至帳罷兵籌,燈市小遲留?!乖?。周密《武林舊事。卷二。元夕》:「而天街茶肆,漸已羅列燈毬等求售,謂之『燈市』?!?/div>
《國語辭典》:兩下(兩下)  拼音:liǎng xià
1.雙方面、兩面。唐。柳宗元 駮復讎議:「復讎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斷兩下相殺,則合于禮矣。」《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兩下談得投機,萬帥就要在學堂吃飯?!挂沧鳌竷上吕铩?。
2.兩次或少許。如:「小孩本來就調(diào)皮好動,打他兩下就好了,何必動怒?」
《國語辭典》:兩下子(兩下子)  拼音:liǎng xià zi
1.指不尋常的本領(lǐng)、本事。如:「他真有兩下子,不一會兒功夫就做出一桌美味可口的菜來?!?br />2.比喻很短的時間或很少的功夫。如:「看我的!保證兩下子就清潔溜溜。」
《國語辭典》:天眼  拼音:tiān yǎn
一種能看到眾生死后投生何處、苦樂狀況,以及世間各種形形色色的神通能力。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大士天眼所照,預(yù)睹未來?!?/div>
《漢語大詞典》:接跡(接跡)
亦作“接蹟”。 足跡前后相接。形容人多。 唐 趙璘 因話錄·徵:“銅乳之臭,并肩而立,接跡而趨?!?金 王若虛 《太一三代度師蕭公墓表》:“聲望既隆,求教者接跡而至?!?清 顧炎武 日知錄·微子之命:“后之經(jīng)生不知此義,而抱器之臣、倒戈之士接跡于天下矣?!币嘀^相繼。 唐 韓愈 《伯夷頌》:“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于后世矣?!?明 劉基 《送黃叔旸歸金華覲省序》:“惟冀其服膺乎不愧不怍之訓,以接跡於古昔圣賢而后已也?!?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覺世訓》:“歷 漢 文 、 武 、 宣 、 明 、 桓 、 梁武 、 唐憲 ,接跡效尤於后,至 宋徽 又更改皇上帝尊號?!?br />見“ 接跡 ”。
《國語辭典》:清明節(jié)(清明節(jié))  拼音:qīng míng jié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國歷四月五日。清明原是節(jié)氣的名稱,后來因與與寒食節(jié)相近,漸成為紀念祖先和祭祖、掃墓的節(jié)日。西元一九三五年國民政府定清明節(jié)為民族掃墓節(jié)。又因距冬至日約一百零六天,故稱為「百六」。也稱為「民族掃墓節(jié)」、「掃墓節(jié)」。
《國語辭典》:敘事(敘事)  拼音:xù shì
敘述事情。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誄碑》:「其敘事也該而要,其綴采也雅而澤?!乖?。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九。文章宗旨》:「敘事如書史法,尚書顧命是也。」
《國語辭典》:續(xù)貂(續(xù)貂)  拼音:xù diāo
1.濫竽充數(shù)的官吏。參見「狗尾續(xù)貂」條。明。劉基 夜坐有懷呈石末公詩:「雄豪竊據(jù)皆屠狗,功業(yè)輿臺總續(xù)貂?!?br />2.比喻事物前后銜接不相稱,后續(xù)者不及前者。今多用以自謙接續(xù)他人未完成的事業(yè)或著作。《紅樓夢》第七六回:「我意思想著你二位警句已出,再若續(xù)時,恐后力不加;我竟要續(xù)貂,又恐有玷?!?/div>
《漢語大詞典》:相銜(相銜)
(1).前后連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序《乾》四德,則句句相銜。”資治通鑒·魏邵陵厲公嘉平五年:“詔召相銜,徐乃旋師?!?清 曾國藩 《勇毅公神道碑銘》:“朝廷鑒其至誠,所請未嘗不許,而以 淮南 事棘,又未嘗不敦促上道,詔召相銜?!?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本來對面是雖然受了三枝箭,應(yīng)該都聚在一處的,因為箭箭相銜,不差絲發(fā)?!?br />(2).相互懷恨。 明 馮夢龍 《智囊補·明智·姚崇》:“ 姚崇 與 張説 同為相,而相銜頗深。”
(3).相含。 清 侯方域 《九日雨花臺》詩之五:“搔首逸情應(yīng)不盡, 龍山 夕照正相銜?!?/div>
《國語辭典》:率然  拼音:shuài rán
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蛇?!秾O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亦比喻前后相呼應(yīng)。《晉書。卷七三。庾和傳》:「若窮寇慮逼,送死一決,東西互出,首尾俱進,則廩糧有抄截之患,遠略乏率然之勢?!?br />2.輕率匆促的樣子?!逗鬂h書。卷一七。賈復傳》:「復率然對曰:『臣請擊郾?!弧姑鳌L祈樦促浝钏居栠w官臨安序〉:「今則不然,不量其人之能與不能也,率然授之為師?!?/div>
《國語辭典》:等于(等於)  拼音:děng yú
相等、相同。如:「行萬里路等于讀萬卷書?!?/div>
《國語辭典》:暑月  拼音:shǔ yuè
1.夏季炎熱的月分?!赌淆R書。卷一四。州郡志上》:「漢世交州刺史每暑月輒避處高,今交土調(diào)和,越瘴獨甚?!埂都t樓夢》第六四回:「因?qū)氂袼匚舯x柔脆,雖暑月不敢用冰?!?br />2.陰歷六月。
《國語辭典》:明兩(明兩)  拼音:míng liǎng
明兩原指易經(jīng)中的離卦。離卦論象為日,日又有明之意。因離卦有上下二體,故稱為「明兩」。為兩明前后相續(xù)之象。語出《易經(jīng)。離卦。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购笾傅弁踬t能可明照四方。《文選。謝靈運。擬鄴中集詩。王粲詩》:「不謂息肩愿,一旦值明兩。」《文選。謝瞻。張子房詩》:「明兩燭河陰,慶宵薄汾陽。」唐。李善。注:「鄭玄曰:『明兩者,取君明上下以明德相承,其于天下之事,無不見也?!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