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柳州
唐 柳宗元 遭貶后,徙為 柳州 刺史,因以為其代稱。 唐 皇甫湜 《祭柳子厚文》:“嗚呼 柳州 ,秀氣孤稟。弱冠游學(xué),聲華籍甚?!?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十:“ 謝客 風(fēng)容映古今,發(fā)源誰似 柳州 深?” 清 周亮工 《王王屋傳》:“公著詩一卷、文二卷,詩清婉有致,文則力追 昌黎 、 柳州 ?!?趙樸初 《片石集·〈讀史雜詩·柳宗元王安石〉》:“翻書孰可喜? 柳州 與 臨川 ?!?/div>
《國語辭典》:知覺(知覺)  拼音:zhī jué
1.知道、察覺?!段饔斡洝返谌呕兀骸傅止偌矣腥酥X,泄漏我的事機(jī),反為不美?!埂度辶滞馐贰返谝蝗兀骸感菔顾X逃走了,不好回文?!?br />2.感官接受外界訊息,抽取特徵及加以組織,并參照過去的知識與經(jīng)驗(yàn),而獲得對外界刺激的了解。例如:透過視網(wǎng)膜接收到「蘋果」的視覺刺激,經(jīng)由視覺處理而得到「蘋果」的立體形狀與顏色,并參照過去的相關(guān)經(jīng)驗(yàn)而辨識出「蘋果」。
《漢語大詞典》:六條(六條)
(1). 漢 制,刺史班行六條詔書,以考察官吏。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 顏師古 注引《漢官典職儀》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問事,非條所問,即不省。一條,強(qiáng)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強(qiáng)凌弱,以眾暴寡。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歛為姦。三條,二千石不卹疑獄,風(fēng)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淫賞,煩擾刻暴,剝截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訛言。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茍阿所愛,蔽賢寵頑。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託所監(jiān)。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qiáng),通行貨賂,割損正令也。” 西晉 北周 也有六條詔書。后因以指考察官吏的職務(wù)和職權(quán)。南史·宋江夏文獻(xiàn)王義恭傳:“ 義恭 既至,勸 孝武 即位。授太尉、録尚書六條事,假黃鉞?!?span id="mewphuq" class="book">《舊唐書·哀帝紀(jì)》:“左僕射 裴樞 、右僕射 崔遠(yuǎn) ……須離八座之榮,尚付六條之政,勉思咎己,無至尤人?!?清 錢謙益 《浙江嘉興府推官姚鈿授文林郎制》:“郡國置司理之官,所以佐察六條,而觀中五刑也?!?br />(2).指 晉 諸郡中正薦舉賢才的六項(xiàng)標(biāo)準(zhǔn)。晉書·武帝紀(jì):“令諸郡中正以六條舉淹滯: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盡禮,三曰友于兄弟,四曰絜身勞謙,五曰信義可復(fù),六曰學(xué)以為己?!?/div>
《國語辭典》:冀州  拼音:jì zhōu
1.地名。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北、山西兩省,及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之地。
2.古時泛指中原地區(qū)?!冻o。屈原。九歌。云中君》:「覽冀州兮有馀,橫四海兮焉窮?」
《漢語大詞典》:題輿(題輿)
東漢 周景 任 豫州 刺史時,嘗辟 陳蕃 (字 仲舉 )為別駕。 蕃 辭不就。 景 題別駕輿曰:“ 陳仲舉 座也?!辈粡?fù)更辟。 蕃 惶懼,起視職。事見太平御覽卷二六三引 三國 吳 謝承 后漢書。后遂用作典故,以“題輿”謂景仰賢達(dá),望其出仕。 唐 楊炯 《從甥梁錡墓志銘》:“ 桓溫 之徵 謝奕 ,暫為司馬之官; 周景 之禮 陳蕃 ,仍降題輿之命?!?唐 杜甫 《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名參 漢 望苑,職述 景 題輿?!?宋 司馬光 《送王彥臣同年通判亳州》詩:“圣主憐耆舊,題輿得吏師?!?/div>
《國語辭典》:豫州  拼音:yù zhōu
地名。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南及山東舊曹州、湖北舊襄陽、鄖陽等地。
《漢語大詞典》:藩條(藩條)
漢 代州刺史以六條考察州郡官吏,后因以指刺史之職。晉書·應(yīng)詹傳論:“入居列位,則嘉謀屢陳,出撫藩條,則惠政斯洽?!?唐 元稹 《彈奏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fàn)睢?/span>:“刺史 柳蒙 等任竊藩條,無心守職?!?宋 沈遼 《代乞致仕表》:“及陛下即位,繼承恩詔,入覲清光,委以藩條,特加奬勵?!眳⒁姟?六條 ”。
《漢語大詞典》:六條(六條)
(1). 漢 制,刺史班行六條詔書,以考察官吏。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 顏師古 注引《漢官典職儀》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問事,非條所問,即不省。一條,強(qiáng)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強(qiáng)凌弱,以眾暴寡。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歛為姦。三條,二千石不卹疑獄,風(fēng)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淫賞,煩擾刻暴,剝截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訛言。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茍阿所愛,蔽賢寵頑。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託所監(jiān)。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qiáng),通行貨賂,割損正令也?!?西晉 北周 也有六條詔書。后因以指考察官吏的職務(wù)和職權(quán)。南史·宋江夏文獻(xiàn)王義恭傳:“ 義恭 既至,勸 孝武 即位。授太尉、録尚書六條事,假黃鉞?!?span id="ohph6jb" class="book">《舊唐書·哀帝紀(jì)》:“左僕射 裴樞 、右僕射 崔遠(yuǎn) ……須離八座之榮,尚付六條之政,勉思咎己,無至尤人?!?清 錢謙益 《浙江嘉興府推官姚鈿授文林郎制》:“郡國置司理之官,所以佐察六條,而觀中五刑也。”
(2).指 晉 諸郡中正薦舉賢才的六項(xiàng)標(biāo)準(zhǔn)。晉書·武帝紀(jì):“令諸郡中正以六條舉淹滯: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盡禮,三曰友于兄弟,四曰絜身勞謙,五曰信義可復(fù),六曰學(xué)以為己?!?/div>
《漢語大詞典》:邦君
(1).古代指諸侯國君主。《書·伊訓(xùn)》:“卿士有一于身,家必喪。邦君有一于身,國必亡。” 孔 傳:“諸侯犯此,國亡之道。”后漢書·陰識傳:“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餘頃,輿馬僕隸,比於邦君?!?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jīng):“凡在人倫不得其死者,邦君已上皆謂之弒,卿士已上通謂之殺。此又春秋之例也?!?span id="2ygiv0y"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三回:“有一本卷子,那破題是:‘圣人思邦君之妻,愈思而愈有味焉。’”
(2).指刺史等地方官。 唐 韓愈 《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詩:“維昔經(jīng)營初,邦君實(shí)王佐?!?宋 曾季貍 艇齋詩話:“ 老杜 ‘燈影照無睡,心清聞妙香’, 韋蘇州 ‘兵衛(wèi)森畫戟,燕寢凝清香’,皆曲盡其妙。不問詩題, 杜 詩知其宿僧房, 韋 詩知其為邦君之居也,此為寫物之妙?!?清 方文 《蔡中郎八分書歌》:“寄語邦君覆以屋,勿令風(fēng)雨生苔痕?!?/div>
《漢語大詞典》:搴帷
(1).撩起帷幕。 三國 魏 曹植 《棄婦詩》:“搴帷更攝帶,撫絃彈鳴箏?!?南朝 梁 何遜 《嘲劉諮議孝綽》詩:“妖女搴帷出,蹀躞初下牀。” 清 徐士鑾 《宋艷·駁辨》:“夢一美姝搴帷而歌。”
(2). 東漢 刺史到任,迎接他的車子照例要掛著赤帷裳。但 冀州 刺史 賈琮 到任時,登上車子說:“刺史必須廣視聽,察美惡,怎么能掛起帷裳來塞自己的耳目呢?”吩咐把帷裳褰起來。所屬各地聽到此事,都深為震動。見后漢書·賈琮傳。后亦以“搴帷”稱高級地方官履任。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序》:“粵以凡庸,早賜茅社,祚土 瀟 湘 ,搴帷 陜 服。” 清 湯斌 《贈吳湖州》詩:“仙郎起草最知名,幾載搴帷 霅 上行。”
《漢語大詞典》:雙節(jié)(雙節(jié))
(1). 唐 代節(jié)度領(lǐng)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新唐書·車服志:“旌以絳帛五丈,粉畫虎,有銅龍一,首纏緋幡,紫縑為袋,油囊為表。節(jié),懸畫木盤三,相去數(shù)寸,隅垂赤麻,餘與旌同?!?span id="acfsas6" class="book">《新唐書·百官志四》:“節(jié)度使掌總軍旅,顓誅殺。初授,具帑抹兵仗詣兵部辭見,觀察使亦如之。辭日,賜雙旌雙節(jié)?!?br />(2).泛指高官或神仙之儀仗。 唐 韓翃 《送高員外赴溜青使幕》詩:“人趨雙節(jié)近,馬遞百花歸?!?唐 韋應(yīng)物 《漢武帝雜歌》之一:“緑鬢縈云裾曳露,雙節(jié)飄颻下仙步?!?唐 王建 《寄賀田侍中東平功成》詩:“ 唐 史頭上功第一,春風(fēng)雙節(jié)好朝天?!?/div>
《漢語大詞典》:衙官
(1).刺史的屬官。新唐書·百官志四下:“刺史領(lǐng)使,則置副使、推官、衙官、州衙推、軍衙推?!?br />(2).泛指下屬小官。 宋 周紫芝 竹坡詩話:“ 張文潛 云:‘調(diào)鼎當(dāng)年終有實(shí),論花天下更無香?!穗m未及 東坡 高妙,然猶可使 和靖 作衙官?!?清 趙翼 《翰林苑有土地祠相傳祀韓昌黎》詩:“ 屈 宋 詎稱衙官職, 欒 郤 翻充皂隸戶?!眳⒁姟?衙官屈宋 ”。
《國語辭典》:衙官屈宋  拼音:yá guān qū sòng
以屈原、宋玉為屬官。語本《新唐書。卷二○一。文藝傳上。杜審言傳》:「吾文章當(dāng)?shù)们?、宋作衙官,吾筆當(dāng)?shù)猛豸酥泵?。」后用以稱贊自己或他人的文才出眾?!读凝S志異。卷四。羅剎海市》:「先生文學(xué)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煩椽筆賦『海市』,幸無吝珠玉。」
《漢語大詞典》:三刀
晉書·王濬傳:“夢懸三刀於臥屋梁上,須臾又益一刀。 濬 驚覺,意甚惡之。主簿 李毅 再拜賀曰:‘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臨 益州 乎?’及賊 張弘 殺 益州 刺史 皇甫晏 ,果遷 濬 為益州刺史?!焙笏煲浴叭丁弊鳛榇淌分Q。 唐 楊炯 《恒州刺史王義童神道碑》:“門容駟馬,位列三刀。”亦用作官吏升遷之典實(shí)。 唐 柳宗元 《奉和周二十二丈》詩:“夢喜三刀近,書嫌五載違?!?明 何景明 《送江華州》詩:“少年乘五馬,何夜夢三刀?!?沈礪 《讀書》詩:“但使心波清一勺,何庸夢境繞三刀?!?/div>
《國語辭典》:滕王閣(滕王閣)  拼音:téng wáng gé
位于今江西省新建縣城西章江門上的一座閣樓。為唐高祖子滕王元嬰當(dāng)洪州刺史時所建,落成之日,適被封為滕王,因以名閣。
《漢語大詞典》:虔刀
太平御覽卷三四五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晉中興書》: 三國 魏 徐州 刺史 呂虔 有佩刀,有個識刀劍的工匠看了后,認(rèn)為必須身居三公之位的人才可佩帶此刀。于是 呂虔 將刀贈送 王祥 , 祥 后為司空。 祥 臨死時又將此刀轉(zhuǎn)授其弟 王覽 ,并說:“吾兒皆凡,汝后必興,足稱此刀,故以相與?!焙笠蛞浴膀丁北扔髻浫说恼滟F之物,謂使物得其主。 明 王世貞 《題李文正詩翰卷》:“偶與 元馭 語次及之,因舉贈之,以比於虔刀之義云爾?!?明 王世貞 《送尤祠部汝白兵備廣東》詩:“虔刀贈秋水,揮手帝城東?!?/div>
《漢語大詞典》:呂虔刀
三國 魏 刺史 呂虔 有一寶刀,鑄工相之,以為必三公始可佩帶。 虔 以贈 王祥 ; 祥 后位列三公。 祥 臨終,復(fù)以刀授弟 王覽 ; 覽 后仕至大中大夫。事見晉書·王覽傳。后遂以“呂虔刀”為寶刀之美稱。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前軍 蘇武 節(jié),左將 呂虔 刀?!?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辭院》:“天下軍儲一線漕,無能空佩 呂虔 刀?!?/div>
分類:刺史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