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詞典 1分類詞匯 8
《漢語大詞典》:創(chuàng)定(創(chuàng)定)
亦作“剏定”。
(1).初定。后漢書·曹褒傳論:“ 漢 初天下創(chuàng)定,朝制無文?!?br />(2).制定;制作。 漢 蔡邕 《宗廟迭毀議》:“不知國家舊有宗儀,圣主賢臣所共剏定?!?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逮於 晉 世,則 傅玄 曉音,創(chuàng)定雅歌,以詠祖宗?!?span id="q0dnkd6" class="book">《南史·賀瑒傳》:“時 武帝 方創(chuàng)定禮樂, 瑒 所建議多見施行。”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十四年:“帝令 牛弘 創(chuàng)定儀注?!?/div>
《漢語大詞典》:歷事(歷事)
明 代官吏實習制度。 明 初定制,國子監(jiān)生學習至一定年限,分撥到政府各部門實習吏事,稱“歷事”。實習凡三月,經(jīng)考核,上等者報吏部候補,但須回監(jiān)再學習一年,始正式授官。 清 初因承 明 制。清史稿·選舉志一:“積分歷事之法,國初行之。監(jiān)生坐監(jiān)期滿,撥歷部院練習政體。三月考勤,一年期滿送廷試?!?/div>
《漢語大詞典》:折杖
刑法名。 宋 初定折杖制,規(guī)定各等流刑、徒刑、杖刑、笞刑責杖數(shù),以及杖、笞的尺寸。參閱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律令刑罰·折杖、宋史·刑法志一。
《國語辭典》:爵仇  拼音:jué chóu
漢高祖初定天下時,用張良之計,先封有宿怨的雍齒為侯,以安定諸將疑懼之心。典出《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后泛指將爵位封給有仇怨的人?!段倪x。謝瞻。張子房詩》:「爵仇建蕭宰,定都護儲皇?!?/div>
《國語辭典》:車同軌,書同文(車同軌,書同文)  拼音:chē tóng guǐ,shū tóng wén
秦始皇初定天下,為使政令能通行全國,遂統(tǒng)一全國的度量衡、車軌寬度及文字等。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后用以比喻統(tǒng)一天下。
《國語辭典》:晝錦之榮(晝錦之榮)  拼音:zhòu jǐn zhī róng
白天穿著錦衣,光耀醒目。楚項羽初定天下,決意定都彭城故里,旁人勸其留在關中,項羽說:「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后以晝錦之榮比喻富貴顯達后,炫耀的榮歸故里。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五。本朝雜記上》:「近世士人與上官詩,無非諛詞,未聞有規(guī)勸之語者。或者獻詩于魏公,勸其辭分陜之重,而為晝錦之榮,可謂能規(guī)勸矣?!?/div>
《漢語大詞典》:紅剝銀(紅剝銀)
清 代專作漕運經(jīng)費的賦銀。 順治 初定制:漕船至 天津 起剝,分運至 通州 ,設紅剝船六百只,每船給田十頃,收租贍船,免其征科。 康熙 三十九年裁革,將原田按畝起科,歸入地丁奏銷;仍照原收租數(shù),分派各省,于漕糧項下編征,解糧道庫支發(fā),稱紅剝銀。凡置造垡船器具及夫役工食等項費用,于紅剝銀內(nèi)動支,馀剩之銀,分給運軍,以備剝淺之用。參閱《清會典事例·戶部·剝船》。
《漢語大詞典》:八旗兵
清 代兵制。 努爾哈赤 初定兵制,每三百人設一佐領,五佐領設一參領,五參領設一都統(tǒng),每都統(tǒng)為一旗。共設八旗。 皇太極 時,分設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 清 統(tǒng)一后,八旗兵分為京營與駐防兩類。京營又分郎衛(wèi)和兵衛(wèi)。郎衛(wèi)由上三旗(鑲黃、正黃、正白)中挑選,組成親軍,侍衛(wèi)帝室,歸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統(tǒng)率。兵衛(wèi)則有由八旗都統(tǒng)直轄的驍騎營和由另置的總統(tǒng)或統(tǒng)領統(tǒng)率的前鋒營、護軍營、健銳營、火器營、步軍營等。駐防兵分駐各省要沖地,分由各地將軍、都統(tǒng)、城守尉統(tǒng)率,為 清 王朝進行統(tǒng)治的骨干力量。 乾隆 時八旗兵佐領之數(shù)近二千人,兵額計二十余萬人。參見“ 八旗制度 ”。
《國語辭典》:八旗制度  拼音:bā qí zhì dù
為滿洲部族民籍與軍隊相結(jié)合的組織。初編三百人為一牛錄,設額真一人,后又定戶籍、設八旗,每五牛錄設一甲喇額真,五甲喇額真設一固山額真,每固山額真設左右梅勒佐之,以各掌其戶籍及軍政。見清。瞿蛻園《歷代職官簡釋。八旗都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