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羅列(羅列)  拼音:luó liè
羅布陳列,擺列。《漢書。卷二六。天文志》:「其西有句曲九星,三處羅列?!埂段饔斡洝返谝蝗兀骸笌ьI眾僧有五百馀人,兩邊羅列、接至里面,相見獻茶?!?/div>
《國語辭典》:陳列(陳列)  拼音:chén liè
依次排列?!稘h書。卷六四上。朱買臣傳》:「坐中驚駭,白守丞,相推排陳列中庭拜謁。」《老殘游記》第一五回:「人瑞看著黃升帶領眾人,又將物件搬入,依舊陳列起來?!?/div>
《國語辭典》:開設(開設)  拼音:kāi shè
設立、設置。如:「最近學校新開設一門課程?!?/div>
《國語辭典》:臚列(臚列)  拼音:lú liè
羅列、陳列。《?;萑珪?。卷六。錢谷部。總論》:「今僅臚列其要,以俟采擇焉?!?/div>
《漢語大詞典》:標位(標位)
(1).猶列舉。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樂令 善於清言,而不長於手筆。將讓 河南 尹,請 潘岳 為表。 潘 云:‘可作耳,要當?shù)镁狻!?樂 為述己所以為讓。標位二百許語。 潘 直取錯綜,便成名筆?!?br />(2).標志方位。
《漢語大詞典》:臚舉(臚舉)
列舉。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承命析其原委,姑臚舉其不同者言之,不敢稍涉武斷也。” 梁啟超 《致伍秩庸星使書》:“若蒙採擇,更當臚舉,伏惟裁察。” 許杰 《假使魯迅今天還活著》:“問題可正多著呢,我們且不再臚舉了吧!”
分類:列舉
《漢語大詞典》:揭舉(揭舉)
列舉;提出。 郭沫若 《歷史人物·屈原研究》:“我們且把他所稱道的‘前王’和‘前圣’索性開一個清單在下面吧……以上一共揭舉了十六項,還有些次一等的賢人我沒有舉出?!?王西彥 《夜宴》五:“接任后第一次向學生訓話,他就用慷慨激昂的語調揭舉了三章約法?!?/div>
分類:列舉提出
《國語辭典》:去就  拼音:qù jiù
1.取舍?!段倪x。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雖怯懦欲茍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2.擔任官職或不擔任官職。
3.體統(tǒng)、禮數(shù)。宋。洪邁《夷堅乙志。卷四。趙士藻》:「汝曹為士大夫,當知去就?!?br />4.行為舉動?!度龂?。卷十六。魏書。杜畿傳》:「且觀畿去就,于門下斬殺主簿已下三十馀人?!?/div>
《國語辭典》:歷數(shù)(曆數(shù))  拼音:lì shù
1.天運、氣數(shù)?!段倪x。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昔炎精幽昧,歷數(shù)將終?!挂沧鳌笟v數(shù)」。
2.歷法?!缎绿茣>硪痪啪?。儒學傳中。馬懷素傳》:「博學,尤通氏族、歷數(shù)、醫(yī)方。」《警世通言。卷四○。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有一人姓王名朔,亦善通五行歷數(shù)之書?!挂沧鳌笟v數(shù)」。
《國語辭典》:歷數(shù)(歷數(shù))  拼音:lì shù
1.天道、天運,指星象運行的軌道及周期。古人以此觀盛衰興亡的氣數(shù)?!稌?jīng)。大禹謨》:「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歷數(shù)在汝躬,汝終陟元后?!挂沧鳌笟v數(shù)」。
2.歷法?!稌?jīng)。洪范》:「五曰歷數(shù)。」唐??追f達。正義:「算日月行道所歷,計氣朔早晚之數(shù),所以為一歲之歷?!挂沧鳌笟v數(shù)」。
《國語辭典》:一來(一來)  拼音:yī lái
1.來一趟。唐。白居易 贈曇禪師詩:「五年不入慈恩寺,今日尋師始一來?!?br />2.一來到。如:「他一來就破口大罵?!?br />3.略略動作、行事。如:「用手那么一來,箱子就開了?!?、「你那么一來,豈不害了他?」
4.并說數(shù)事,分別敘述之詞。《二刻拍案驚奇》卷九:「龍香一來曉得姐姐的心事,二來見鳳生靦靦,心里也有些喜歡。」《文明小史》第一回:「一來盡了我們的東道之情,二來店家弄壞了他的東西,……?!?/div>
《漢語大詞典》:還是(還是)
表示假設。相當于“要是”。 五代 齊己 《謝武陵徐巡官遠寄五七字詩集》詩:“還是靈龜巢得穩(wěn),要須仙子駕方行?!?宋 無名氏 《張協(xié)狀元》戲文第三五出:“我的狀元分付它:官員相見便沒奈何,還是婦女莊家到廳下,十三小杖,把門子打。”
《國語辭典》:一則(一則)  拼音:yī zé
1.一條、一項。如:「一則新聞」、「一則廣告」。
2.分條敘說數(shù)事時,用以表示第一條或并列的二條。如:「便利超商有很多個好處:一則民生小用品齊全,二則價格合理公道,三則設置密度大,購買方便?!埂墩撜Z。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埂都t樓夢》第二十七回:「此刻自己也跟了進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
《國語辭典》:甲乙  拼音:jiǎ yǐ
1.次第、等級?!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七三回:「恰好這回遇了官課,照例當堂繳卷之后,匯送到衙門里,憑官評定甲乙的?!?br />2.評定優(yōu)劣。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三:「各呈詩請政,公欣然為甲乙之?!?br />3.甲帳、乙?guī)さ氖》Q?!段倪x。張衡。西京賦》:「大駕幸乎平樂,張甲乙而襲翠被?!?/div>
《漢語大詞典》:甲乙?guī)ぃ滓規(guī)ぃ?/div>
(1). 漢武帝 所造帳幕。飾琉璃珠、夜光珠等珍寶者為甲帳,以居神;其次為乙?guī)?,以自居。?span id="15mphoq" class="book">《漢武故事》。漢書·西域傳贊:“於是廣開 上林 ,穿 昆明池 ,營千門萬戶之宮,立神明通天之臺,興造甲乙之帳,落以 隨 珠、 和 璧?!?顏師古 注:“其數(shù)非一,以甲乙次第名之也?!眳⒁姟?甲帳 ”。
(2).財物收支帳冊。 清 趙翼 《余既答稚存黃金之嘲再作長句報之》:“我將請司甲乙?guī)?,朱出墨入煩記註?!?/div>
《漢語大詞典》:一者
(1).同時稱舉幾個人或幾件事物,分別逐一敘述時用之。《公羊傳·文公十一年》:“兄弟三人,一者之 齊 ,一者之 魯 ,一者之 晉 ?!?span id="gerd151" class="book">《百喻經(jīng)·灌甘蔗喻》:“昔有二人共種甘蔗而作誓言……一者念言:‘甘蔗極甜,若壓取汁,還灌甘蔗樹,甘美必甚?!?br />(2).常與“二者”、“三者”等連用,列舉事物的原因、目的或條件。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楔子:“母親!你孩兒此來,一者拜候岳母,二者上朝進取去?!?span id="rk1wyv7" class="book">《水滸傳》第六一回:“我一者,去那里燒炷香,消災滅罪;二者,躲過這場災晦;三者,做些買賣,觀看外方景致?!?魯迅 《二心集·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xiàn)狀》:“所可惜的,是左翼作家之中,還沒有農工出身的作家。一者,因為農工歷來只被壓迫,榨取,沒有略受教育的機會;二者,因為 中國 的象形--現(xiàn)在是早已變得連形也不象了--的方塊字,使農工雖是讀書十年,也還不能任意寫出自己的意見。”
《國語辭典》:條例(條例)  拼音:tiáo lì
分條訂立的規(guī)則?!队魇烂餮?。卷一三。張道陵七試趙升》:「真人見人心信服,乃立為條例?!埂陡;萑珪?。卷五。蒞任部。稟帖贅說》:「此案已結,細查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