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星分
(1).謂以天上的星宿劃分地上的區(qū)域。 晉 左思 《蜀都賦》:“九土星分,萬國(guó)錯(cuò)跱?!?br />(2).謂星散。魏書·崔浩傳:“大軍卒至,必驚駭星分,望塵奔走。”舊唐書·張仲武傳:“威略火烈,胡馬星分?!?/div>
《漢語大詞典》:過形(過形)
過分地表現(xiàn)。 嚴(yán)秀芳 《貞操》:“我以為女子從前受貞操的壓迫,是不對(duì)的;現(xiàn)在的過形放蕩,也是錯(cuò)誤的?!?/div>
《漢語大詞典》:遍舉(徧舉)
全面概括;全部列舉。荀子·正名:“故萬物雖眾,有時(shí)而欲徧舉之,故謂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漢 班固 《西都賦》:“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span id="bpmjhz7" class="book">《新唐書·百官志一》:“其名類繁多,莫能徧舉。”
謂部分地概括、列舉。荀子·正名:“有時(shí)而欲徧舉之,故謂之鳥、獸。鳥獸也者,大別名也?!?俞樾 諸子平議·荀子三:“疑此‘徧’字乃‘偏’字之誤。上云‘徧舉之’,乃普徧之義,故曰‘大共名也’;此云‘偏舉之’,乃一偏之義,故曰‘大別名也’。”
《國(guó)語辭典》:妄求  拼音:wàng qiú
非分的要求。《宋史。卷三二二。楊繪傳》:「諫官言是,斯可窒異日妄求矣。」
《漢語大詞典》:過求(過求)
(1).過早求得。左傳·文公六年:“秋, 季文子 將聘於 晉 ,使求遭喪之禮以行。其人曰:‘將焉用之?’ 文子 曰:‘備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無之,實(shí)難。過求何害?’八月乙亥, 晉襄公 卒?!?br />(2).過分地求取。《初刻拍案驚奇》卷五:“那 壽春 一縣之人,不曾欠公的,豈可過求。” 清 李漁 《奈何天·巧怖》:“還有兩位佳人替你做伴,少不得就過求了。”
《漢語大詞典》:士鄉(xiāng)(士鄉(xiāng))
春秋 齊 管仲 輔佐 齊桓公 時(shí),劃分地方行政區(qū)域,使士、農(nóng)、工、商四民分別聚居。士民聚居的地區(qū)稱“士鄉(xiāng)”。國(guó)語·齊語:“ 管子 於是制國(guó)以為二十一鄉(xiāng);工商之鄉(xiāng)六,士鄉(xiāng)十五?!?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鄭玄傳》:“昔 齊 置‘士鄉(xiāng)’, 越 有‘君子軍’,皆異賢之意也。”
《漢語大詞典》:過事(過事)
(1).過錯(cuò);錯(cuò)事。荀子·臣道:“君有過謀過事,將危國(guó)家殞社稷之懼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桓譚傳》:“輔佐不明,則論失時(shí)宜,而舉多過事?!?宋 張庭堅(jiān) 《惟幾惟康其弼直》:“是以慮無遺策,舉無過事?!?br />(2).謂事情辦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阮光祿 赴山陵,至都,不往 殷 劉 許,過事便還?!?br />(3).過分地做某種活動(dòng)。 清 陳文述 《秦淮感鄭妥娘事》:“ 孔東塘 《桃花扇》樂府過事丑詆,因?yàn)檎!?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小品文本無功過,今之被人詬病,實(shí)因過事張揚(yáng)?!?br />(4).方言。辦婚事。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九回:“﹝ 地頭蛇 ﹞隨手脫下個(gè)金戒指,又掏出三百塊鬼子票,遞給 張老漢 說:‘這是彩禮,一應(yīng)花消齊由我出。唔,初五過事吧!’” 孫犁 《白洋淀紀(jì)事·正月》:“他們明天就過事,我們貧農(nóng)團(tuán)叫我代表,向你提出來,這件親事,我們要熱鬧熱鬧?!?br />(5).過問。《中國(guó)民間故事選·捻軍的故事》:“也沒等讓讓,端起酒就喝,見菜就吃,轉(zhuǎn)眼的工夫,一桌子酒菜沒讓 老僧王 過事,他都干完了。”
《國(guó)語辭典》:開場(chǎng)(開場(chǎng))  拼音:kāi cháng
1.戲劇、電影等表演的開始。如:「他們趕到戲院,電影剛好開場(chǎng)?!?br />2.比喻一般活動(dòng)的開始。如:「運(yùn)動(dòng)會(huì)已經(jīng)開場(chǎng)了?!?/div>
《漢語大詞典》:過憂(過憂)
(1).過分地?fù)?dān)憂。 宋 曾鞏 《救災(zāi)議》:“今倉庫之積,尚可以用,獨(dú)安可以過憂將來之不足?!?br />(2).不必憂慮而憂慮。 宋 朱松 《吉貝》詩:“炎海霜雪少,畏寒直過憂。”
《國(guó)語辭典》:沾洽  拼音:zhān xiá
1.雨澤充足?!刚础刮墨I(xiàn)異文作「沾」。宋。蔡襄祭神文〉:「澍雨成潦,農(nóng)畝沾洽?!?br />2.恩澤廣布?!逗鬂h書。卷四五。張酺傳》:「帝先備弟子之儀,使酺講尚書一篇,然后脩君臣之禮。賞賜殊厚,莫不沾洽?!?br />3.融洽?!度龂?guó)志。卷六四。吳書。孫峻傳》:「峻、胤雖內(nèi)不沾洽,而外相包容?!?br />4.見聞淵博?!度龂?guó)志。卷四二。蜀書。許慈傳》:「潛雖學(xué)不沾洽,然卓犖強(qiáng)識(shí)?!?/div>
《漢語大詞典》:沾霈
猶滋潤(rùn)。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赴試》:“念蛟龍久在池,挾風(fēng)云會(huì)有期,看作霖雨乘元?dú)?,枯稿皆沾霈?!?/div>
分類:滋潤(rùn)
《國(guó)語辭典》:受傷(受傷)  拼音:shòu shāng
受到傷害。《紅樓夢(mèng)》第六二回:「如今吃一兩杯酒,若不多吃些東西,怕受傷?!埂段拿餍∈贰返谖濉鸹兀骸溉绻芰藗€得好好的吃傷藥呢!」
《國(guó)語辭典》:揮發(fā)(揮發(fā))  拼音:huī fā
1.發(fā)揮、闡揚(yáng)。唐。孟郊讀張碧集〉詩:「誰作采詩官,忍之不揮發(fā)?!?br />2.液體或固體在常溫中變?yōu)闅怏w散發(fā)出去的現(xiàn)象。
《漢語大詞典》:一屬(一屬)
(1).古代劃分地域的一種單位。十縣為一屬。國(guó)語·齊語:“十縣為屬,屬有大夫。五屬,故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屬焉;立五正,各使聽一屬焉。”
(2).一套。新五代史·唐景思傳:“我家在此,請(qǐng)索之。有錢十千,為受外賂;有甲一屬,為私畜兵。”
《國(guó)語辭典》:布衣交  拼音:bù yī jiāo
布衣,平民的服飾,借指平民?!覆家轮弧怪肛氋v時(shí)交往的朋友?!逗鬂h書。卷一三。隗囂公孫述列傳。隗囂》:「囂素謙恭愛士,傾身引接為布衣交?!埂短綇V記。卷二三五。唐霍王元軌》:「唐霍王元軌,高祖第十四子也。謙慎自守,不妄接士。在徐州,與處士劉玄平為布衣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