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99
詞典
4
分類詞匯
195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證 → 證證”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199,分1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8
9
10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館券
符繻
日契
璽節(jié)
木契
牌面
玉契
支帖
虎頭牌
關(guān)由
路節(jié)
簽牌
遺券
信牒
敕符
《漢語大詞典》:
館券(館券)
宋 代政府發(fā)放的免費(fèi)供給官員食宿的憑證。 宋
曾鞏
《秘書丞知成都府雙流縣事周君墓志銘》
:“其在仕也,嫁姊之貧者,君常分月俸三之一以奉之,餘以與諸弟,君與妻子或止食館券而已?!?span id="ra60iwk" class="book">《
宋史·禮志二二
》:“又出班謝面天顏、沿路館券、都城門外茶酒?!?span id="fa0ndgz" class="book">《
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天圣三年
》:“本州解發(fā)舉人,自 張?jiān)?以來,例給館券至京,今得三司移文,乃責(zé)吏人償所給官物,恐非朝廷之意?!?/div>
分類:
政府
發(fā)放
免費(fèi)
供給
官員
食宿
憑證
《漢語大詞典》:
符繻
分裂繻帛而成的符傳。古代出入關(guān)卡時作為憑證。
《
后漢書·郭丹傳
》
:“后從師 長安 ,買符入 函谷關(guān) ?!?李賢 注:“符即繻也。
《前書音義》
曰:‘舊出入關(guān)皆用傳,傳煩,因裂繻帛分持,后復(fù)出,合之以為符信?!?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
:“於是射利愚民,輻輳競趨,以為奇貨,而榷采之中使,利其往來稅課,以便漁獵??v令有司給符繻與之,初未始不以屬夷為名,及至出洋,乘風(fēng)掛帆,飄然長往矣?!?/div>
分類:
分裂
出入
入關(guān)
關(guān)卡
時作
憑證
《漢語大詞典》:
日契
指每天供給膳食的憑證契劵。
《
晉書·山濤傳
》
:“以母老辭職……除議郎,帝以 濤 清儉無以供養(yǎng),特給日契,加賜牀帳茵褥。禮秩崇重,時莫為比?!?/div>
分類:
每天
天供
供給
膳食
憑證
《國語辭典》:
璽節(jié)(璽節(jié))
拼音:
xǐ jié
印章?!吨芏Y。地官。掌節(jié)》:「門關(guān)用符節(jié),貨賄用璽節(jié)?!?/div>
分類:
準(zhǔn)許
通商
憑證
印章
《漢語大詞典》:
木契
木制的符信或憑證。
《
新唐書·百官志一
》
:“凡有召者,降墨敕,勘銅魚、木契,然后入?!?宋
周去非
《
嶺外代答·木契
》
:“猺人無文字,其要約以木契,合二板而刻之,人執(zhí)其一,守之甚信?!?span id="94si3rx" class="book">《
宋史·兵志十
》:“ 康定 元年,頒銅符、木契、傳信牌?!?span id="pd9gbvd" class="book">《
遼史·儀衛(wèi)志三
》:“木契,正面為陽,背面為陰,閤門喚仗則用之?!?/div>
分類:
木制
符信
憑證
《國語辭典》:
牌面
拼音:
pái miàn
1.元代用來獎勵的功牌?!对贰>硭氖?。順帝本紀(jì)七》:「甲午,以太不花為湖廣行省左丞相,總兵招捕湖廣、沔陽等處,湖廣、荊襄諸軍悉聽節(jié)制,給還元追奪河南行省丞相宣命,仍給以功賞宣敕、金銀牌面。」
2.元代朝廷發(fā)給出使大臣的證明文件。《元史。卷一○一。兵志四》:「使臣無牌面文字,始給馬之驛官及元差官,皆罪之。有文字牌面,而不給驛馬者,亦論罪?!?br />3.麻將、紙牌等牌具的正面。如:「牌面有五張同樣花色連號的牌子,叫做『同花順』?!?/div>
分類:
牌面
招牌
太平天國
官吏
聲望
使節(jié)
對戰(zhàn)
戰(zhàn)士
城市
身分
市中
憑證
稱呼
《漢語大詞典》:
牌尾
(1). 太平天囯 對軍中或城中老弱殘疾者的稱呼。一般指年齡不足十五、六歲或超過五、六十歲的男子。 清 知非子
《金陵雜記》
:“各館牌尾,年老逾六十者,并孩童十六歲以內(nèi)者。” 清 謝介鶴
《
金陵癸甲紀(jì)事略
》
:“城中凡男子十六歲至五十歲,謂之‘牌面’,餘為‘牌尾’?!?br />(2).見“ 牌尾館 ”。
分類:
太平天國
軍中
城中
老弱
殘疾
稱呼
《漢語大詞典》:
玉契
(1).玉制的符契。古代帝王用為召太子的憑證。
《
新唐書·車服志
》
:“皇太子以玉契召,勘合乃赴。親王以金,庶官以銅,皆題某位姓名?!?span id="hkabsng" class="book">《
新唐書·崔神慶傳
》:“古者召太子用玉契,此誠重慎防萌之意,不可不察?!?br />(2).借指太子。 宋
范成大
《東宮壽》
詩:“視膳斑衣拱,傳觴玉契將?!?/div>
分類:
玉制
太子
符契
帝王
憑證
《漢語大詞典》:
支帖
支付的憑證。
《
金史·李石傳
》
:“ 大定 以前,官吏士卒俸粟支帖真?zhèn)蜗嚯s,請一切停罷?!?/div>
分類:
支付
憑證
《國語辭典》:
虎頭牌(虎頭牌)
拼音:
hǔ tóu pái
1.皇帝賜給近臣或功臣,可行使最高權(quán)力的虎頭形金牌。元。李直夫《虎頭牌》第四折:「呀!這的是便宜行事的那虎頭牌!」也稱為「虎符金牌」。
2.刻有虎頭文飾的盾牌?!端疂G傳》第七六回:「龍文劍掣一汪秋水,虎頭牌畫幾縷春云?!?br />3.舊時衙門前面畫有虎頭形狀的布告木牌,以表示威儀和禁止閒人隨意進(jìn)出衙門。
分類:
虎符
官府
衙門
刻有
捉拿
門前
罪犯
前所
虎頭
憑證
牌子
木牌
威嚴(yán)
《漢語大詞典》:
關(guān)由(關(guān)由)
(1).通過;經(jīng)由。 唐 薛用弱
《
集異記·馬總
》
:“ 祐之 此官,亦人世之中書令耳,六合之內(nèi),靡不關(guān)由?!?span id="93nizd5" class="book">《
續(xù)資治通鑒·宋神宋熙寧十年
》:“在京官司,應(yīng)支用係省錢物,并令關(guān)由三司。”
(2).官府發(fā)給的憑證。
《元典章·戶部八·茶法》
:“將前項(xiàng)茶貨赴 永州 在城商稅務(wù)投稅,就納中統(tǒng)鈔五兩,給到印信關(guān)由二紙?!?/div>
分類:
官府
通過
經(jīng)由
憑證
《漢語大詞典》:
路節(jié)(路節(jié))
旌節(jié)。古代出使者持作行路的憑證。
《
周禮·秋官·環(huán)人
》
:“掌送逆邦國之通賓客,以路節(jié)達(dá)諸四方?!?鄭玄 注:“路節(jié),旌節(jié)也。” 賈公彥 疏:“以其道路用旌節(jié),故知路節(jié)旌節(jié)也?!?/div>
分類:
旌節(jié)
出使
使者
行路
憑證
《漢語大詞典》:
簽牌(籤牌)
(1).標(biāo)簽。用作書卷、畫軸帙簽的標(biāo)記,垂于書畫旁。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二游》
:“風(fēng)吹籤牌聲,滿室鏗鏘然?!?唐
陸龜蒙
《村夜》
詩:“盤飡蔬粟粗,史籍籤牌盛。”
(2).一種竹制的憑證。 清
余懷
《
板橋雜記
》
卷上:“司(教坊司)有一官以主之,有衙署,有公座,有人役、刑仗、籤牌之類?!?吳組緗
《山洪》
三三:“各隊(duì)隊(duì)員先在縣政府里領(lǐng)簽牌,到了 南陵 那邊,憑簽發(fā)米,一簽兩袋,怎么發(fā),怎么挑。”
分類:
簽牌
標(biāo)簽
作書
憑證
書卷
畫軸
標(biāo)記
書畫
《漢語大詞典》:
遺券(遺券)
前人遺留下來的憑證。
《
宋史·李周傳
》
:“民有世絶而官録其產(chǎn)者,其族晚得遺券, 周 ( 李周 )取以還之?!?/div>
分類:
前人
遺留
留下
憑證
《國語辭典》:
信牒
拼音:
xìn dié
一種委任狀。未有正式任用證明前所給的一種文書憑證?!顿Y治通鑒。卷二一九。唐紀(jì)三十五。肅宗至德二載》:「其后又聽以信牒授人官爵,有至異姓王者?!乖?。胡三省。注:「信牒者,未有告身,先給牒以為信也。」
分類:
告身
未有
文書
憑證
《國語辭典》:
告身
拼音:
gào shēn
唐代朝廷任命官員的符。即現(xiàn)代的委任狀或文憑?!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二:「而今空名大將軍告身,只換得一醉。刺史也不難的,只要通得關(guān)節(jié)。」也作「告劄」、「官告」。
分類:
告身
文憑
《漢語大詞典》:
敕符
古時朝廷用以傳達(dá)命令、調(diào)兵遣將的憑證。以竹木或金玉為之,上書文字,剖而為二,各存其一,用時相合以為證信。 宋 王讜
《
唐語林·補(bǔ)遺二
》
:“水部員外 劉約 直宿,會 河內(nèi) 繫囚,配流 嶺 表,夜發(fā)敕符。” 明 劉若愚
《
酌中志·內(nèi)臣職掌紀(jì)略
》
:“﹝尚寶監(jiān)﹞職掌御用寶璽、敕符、將軍印信?!?/div>
分類:
時朝
朝廷
傳達(dá)
達(dá)命
命令
調(diào)兵遣將
憑證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