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99詞典 4分類詞匯 195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證 → 證證”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憑券(憑券)  拼音:píng quàn
作為依據(jù)的票券。如:「摸彩憑券」、「入場憑券」。
分類:憑證
《漢語大詞典》:令票
指通過關(guān)卡的憑證。 清 歸莊 《黃孝子傳》:“ 程 姓者,導(dǎo)孝子至前奏事,明日得令票遣去,孝子乃得復(fù)前。途中兵馬紛擁,爭前騐票,或擊破其手中蓋,自是不復(fù)能蔽雨?!?/div>
《國語辭典》:持節(jié)(持節(jié))  拼音:chí jié
1.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執(zhí)符節(jié)以為憑證,故稱出使為「持節(jié)」。如:「持節(jié)守志」。唐。韓愈 送殷員外序:「丞相其選宗室四品一人,持節(jié)往賜君長,告之朕意?!?br />2.固守節(jié)操。
《國語辭典》:擊節(jié)(擊節(jié))  拼音:jí jié
1.打拍子。又用于表示得意或贊賞之意?!度龂尽>砣?。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馬良》:「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diào)也。雖非鐘期,敢不擊節(jié)?!固?。白居易琵琶行〉:「鈿頭云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2.鼓勵節(jié)操。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后生擊節(jié),懦夫增氣?!?/div>
《漢語大詞典》:絳節(jié)(絳節(jié))
(1).古代使者持作憑證的紅色符節(jié)。 南朝 梁簡文帝 《讓驃騎揚州刺史表》:“故以彈壓六戎,冠冕九牧,豈止司隸絳節(jié),金吾緹騎?!?唐 駱賓王 《從軍中行路難》詩:“絳節(jié)朱旗分日羽,丹心白刃酬明主?!?明 顧大典 《青衫記·樂天蒙召》:“感吾皇寵召,趨命還朝,絳節(jié)朱輪,紫泥丹詔,履舃重登廊廟?!?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十六:“絳節(jié)夾青幢,鳴珂愉且閑?!?br />(2).傳說中上帝或仙君的一種儀仗。 唐 杜甫 《玉臺觀》詩之一:“中天積翠玉臺遙,上帝高居絳節(jié)朝?!?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九:“天下 神霄 ,皆賜威儀,設(shè)於殿帳座外。面南,東壁,從東第一架六物:曰錦繖、曰絳節(jié)、曰寳蓋、曰珠幢、曰五明扇、曰旌?!?明 屠隆 《綵毫記·仙官列奏》:“ 太清 宮殿九霞高,玉珮羣真絳節(jié)朝。” 清 吳偉業(yè) 《清涼山贊佛》詩之三:“諸天過峯頭,絳節(jié)乘銀鸞?!?/div>
《國語辭典》:度牒  拼音:dù dié
舊時官府發(fā)給合法出家人的證明文件。源于唐代,沿用到清代。上載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齡、所屬寺院、師名以及官署關(guān)系者的連署,僧尼以此牒為身分憑證,可免徭役。也稱為「戒牒」。
《漢語大詞典》:傳信(傳信)
乘驛站車馬的憑證。《漢書·平帝紀(jì)》“在所為駕一封軺傳”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律,諸當(dāng)乘傳及發(fā)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div>
《國語辭典》:兵符  拼音:bīng fú
1.古代武將發(fā)布命令的信符。《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nèi),而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nèi),力能竊之?!埂度龂萘x》第五回:「次日筑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紹登壇?!?br />2.兵書。唐。岑參 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詩:「夫子佐戎幕,其鋒利如霜。中歲學(xué)兵符,不能守文章?!?/div>
《國語辭典》:書契(書契)  拼音:shū qì
1.文字。《易經(jīng)。系辭下》:「上古結(jié)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資治通鑒。卷一一一。晉紀(jì)三十三。安帝隆安三年》:「圭曰:『書籍凡有幾何,如何可集?』對曰:『自書契以來,世有滋益,以至于今,不可勝計。茍人主所好,何憂不集?!弧?br />2.作為憑據(jù)之用的文字契約?!吨芏Y。天官。小宰》:「六曰聽取予以書契。」?jié)h。鄭玄。注:「書契,符書也?!?/div>
《漢語大詞典》:棄繻(棄繻)
漢書·終軍傳:“初, 軍 從 濟南 當(dāng)詣博士,步入 關(guān) , 關(guān) 吏予 軍 繻。 軍 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fù)傳,還當(dāng)以合符?!?軍 曰:‘大丈夫西游,終不復(fù)傳還?!瘲壚]而去?!崩],帛邊。書帛裂而分之,合為符信,作為出入關(guān)卡的憑證?!皸壚]”,表示決心在 關(guān)中 創(chuàng)立事業(yè)。后因用為年少立大志之典。 唐 王績 《晚年敘志示翟處士》詩:“棄繻頻北上,懷刺幾西游。”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詩之二:“ 虙子 彈琴邑宰日, 終軍 棄繻英妙時?!?清 吳偉業(yè) 《感舊贈蕭明府》詩:“授簡肯忘羣彥會,棄繻誰識少年裝?!?/div>
《國語辭典》:憑據(jù)(憑據(jù))  拼音:píng jù
1.憑證、證據(jù)。《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太守道:『這等,你如何曉得?有甚憑據(jù)?』」《文明小史》第五三回:「有這兩樁實在的憑據(jù),人家有不相信的么?」
2.依憑、根據(jù)。唐。顏師古〈封禪議〉:「委巷浮說,不足憑據(jù)。」
《國語辭典》:國信(國信)  拼音:guó xìn
國與國間用以徵信的文書及符節(jié)。唐。張籍 送金少卿副使歸新羅詩:「通海便應(yīng)將國信,到家猶自著朝衣?!?/div>
《漢語大詞典》:付身
古代的一種身份憑證。 宋 李綱 《與呂安老提刑書》之二:“近有一項潰兵犯 瀏陽 ……遣 陳照 、 李建 等御之,已逼逐出境。殺獲五十餘人,腰間得付身,皆 江西 帥司所給者,乃信傳言之妄?!?span id="ayl1mzc"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四年》:“近來軍中之弊,以漸而革。如逃亡事故付身,有家累者批鑿,無家累者焚毀,數(shù)年之間,免冒濫者多矣?!?span id="orzvyas" class="book">《元典章新集·吏部·儒官》:“除教授祇受勅牒,學(xué)正受中書省札付,學(xué)録、教諭并受吏部付身?!?/div>
分類:身份憑證
《國語辭典》:鹽鈔(鹽鈔)  拼音:yán chāo
宋代販賣鹽的證書,猶明清時的鹽引?!端问?。卷一八一。食貨志下三》:「在官者,如舊法更印解鹽鈔;民間者,許貿(mào)易,漸赴買鈔所,如鈔法分?jǐn)?shù)計給?!?/div>
《漢語大詞典》:金符
(1).猶符命。古代謂天賜與人君的符瑞,以為受命之憑證。《尚書璇璣鈐》:“ 湯 受金符帝籙,白狼銜鉤入 殷 朝?!?南朝 齊 孔稚圭 《褚先生伯玉碑》:“蓋事詳於玉牒,理煥於金符?!?br />(2).古代帝王授予臣屬的信物,包括銅虎符、金魚符、金符牌等。 南朝 齊 謝朓 《思?xì)w賦》:“施銀黃之沃若,剖金符之陸離?!?唐 王維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之二:“返葬金符守,同歸石窌妻。”元史·百官志三:“大都尚飲局,秩從六品。 中統(tǒng) 四年始置。設(shè)大使、副使各一員,俱帶金符。掌醖造上用細(xì)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三·王振鵬:“后拜千戶,佩金符,總海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