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維基黃琜(16世紀(jì)—1610年),字玄成,號鳳東、鳳署,浙江紹興府馀姚縣人。黃琜本名黃應(yīng)玄,孺名黃學(xué),是追贈太仆寺卿黃曰中的同輩、萬歷丙辰進(jìn)士黃尊素的族父,為國子監(jiān)生員時(shí)經(jīng)義有名氣,但間中偏離規(guī)矩,萬歷十六年(1587年)中浙江鄉(xiāng)試舉人第十四名,之后某次參加會試中,考官陶望齡拿出一份考卷對同僚說:「這一份卷必定是馀姚黃應(yīng)玄的。」拆去糊名果然如此,他得知后為之折服,于是拜對方為師。其后他擔(dān)任北通州儒學(xué)學(xué)正,到三十八年(1610年)會試中式第四十七名,成第三甲二百十一名進(jìn)士,授文林郎,不久去世,葬在慈溪黃土嶺。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七字可凡,布政九疇之子也。家門貴盛,而持操自高,所好不在紈綺。少治詩古文詞,能傳其父學(xué)。以進(jìn)士授知海陽縣??h故饒,往者多以墨,公獨(dú)介然自守,不肯入一錢。飲茹粗澹,人所不堪?;蛴幸?guī)其太甚者,公處之怡然。上計(jì)京師,歸至濟(jì)南而卒。里中王莊簡公時(shí)治河,發(fā)其橐,蕭然無有,泫然曰:是誠廉吏也。為具含殮,給歸資,始得返柩于里。
維基沈鳳超,原名沈泰沖,字可凡,浙江寧波府鄞縣人。治詩經(jīng),古文詞能傳其父學(xué),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jìn)士,授海陽縣知縣,縣故饒,往者多以貪墨,鳳超獨(dú)不肯入一錢,飲茹清澹,有人所不堪者,處之怡然。上計(jì)京師,至濟(jì)南卒,同里王佐方治河,發(fā)其囊橐,蕭然無有,曰:是誠廉吏也。給貲返葬。弟沈云沖,字龍侯,亦能詩。
人物簡介
維基李棲鳳(1574年—1641年),字熙徵,號翀玄,山西平陽府蒲州臨晉縣人。萬歷三十二年甲辰(1604)進(jìn)士,授陜西三原縣知縣,入為兵部主事,升員外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以薦擢陜西布政使司神木道右參議,以軍功升山西按察司副使、懷來兵備道,改山東副使。天啟六年二月,加為山東右參政,備兵霸州。又以山東右參政霸州道李棲鳳仍管懷來道事,懷來道秦一鵬仍管霸州道事。再升太常寺卿,五月,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等處地方。后丁憂回籍。崇禎二年(1628年)清算魏忠賢閹黨時(shí),李棲鳳被指為王紹徽之門人并有貪污腐敗之劣跡而被禁錮。十四年(1641年)被起用為兵部右侍郎,鎮(zhèn)昌平道,他屢辭不獲,卒于赴任途中,享年六十七歲。
人物簡介
維基金應(yīng)鳳(16世紀(jì)—17世紀(jì)),字瑞庭,號嶧桐,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金應(yīng)鳳是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成進(jìn)士,獲授深州知州,在當(dāng)?shù)刭c災(zāi)、清除盜賊巢穴、處理水患、捕捉蝗蟲,人民感激他的功勞而其立生祠。之后他升任工部員外郎、山東按察使、山西右布政使、陽和兵備,移陜西右布政,天啟元年七月升廣東左布政,八月改山西左布政,二年京察以不及去職。任內(nèi)都有政績;惹人嫉妒而遭降量調(diào),軍民數(shù)萬人為他奔哭者,不久辭官歸鄉(xiāng),六十二歲時(shí)去世。
人物簡介
維基陳儀(1574年—1634年),字用吉,號鳳治,福建省福州府閩縣人,軍籍,治《禮記》。甲戌五月初一日生,行一,由廩生中式己酉福建鄉(xiāng)試二十六名舉人,年三十六歲中式萬歷三十八年庚戌科會試三十九名,第三甲第三十名進(jìn)士。戶部觀政,授廣東廣州府南海知縣,四十年壬子本省分考,四十四年丙辰升刑部河南司主事。天啟元年九月,以刑部江西司郎中恤刑南直隸。五年被推為四川右參政,三月改任云南右參政。六年十一月升江西按察使。
人物簡介
維基張鳳圖(1583年—?年),字瑞唐,號符輿,江西建昌府南豐縣人。庚子江西鄉(xiāng)試第六十七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九十一名,第三甲第二十三名進(jìn)士。大理寺觀政,授浙江紹興府推官,升南京刑部主事。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二三張一鳳,字圣瑞,號五若。東莞人。明神宗萬歷三十四年(一六〇六)舉人,授四川夔州推官。民國張其淦《東莞詩錄》卷一九有傳。
人物簡介
維基戴元威(1577年1月18日—1610年代),字鳳伯,號翔虞,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戴元威早年出身府學(xué)附學(xué)生,以《易經(jīng)》中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舉人第一百零二名,三十八年(1610年)會試中式第二十六名,成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五名進(jìn)士,獲授臨淄知縣,以廉能知名;但他不善于逢迎上級,意見不合辭官而歸,以詩酒自娛,未過四十就去世,人們都為他可惜,孫子戴劉淙是康熙二十年舉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57
【介紹】:
明末清初山東堂邑人,字蓬元。明萬歷二十九年進(jìn)士,官至工部尚書。以軍械不備,下獄,旋戍邊。召還后授兵部侍郎。甲申之變時(shí),曾受李自成軍拷掠。尋南下福建,為明唐王浙直總督。順治三年歸清,官工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有《禮經(jīng)集注》、《樂經(jīng)集注》。
維基張鳳翔(1577年—1657年),字稚羽,號元蓬,山東東昌府堂邑縣(今山東省聊城縣),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進(jìn)士出身。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山東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舉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科進(jìn)士,授直隸廣平府推官,升吏部稽勛司主事,萬歷三十五年,任文選司主事。萬歷四十年,升任驗(yàn)封司員外、文選司郎中。泰昌元年,改任南京太常寺少卿。天啟元年,任北太常寺少卿。天啟二年三月,任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等地,此后敘平妖靖亂功,加升右副都御史。天啟三年十月,加升兵部左侍郎,孫翕之蔭錦衣衛(wèi)百戶,十一月刑部左侍郎喬允升升任尚書,張鳳翔被命回部管事。丁憂歸。天啟五年正月起補(bǔ)原官,尋署部事,六月引疾求去,允之,尋為御史田景新、陳朝輔疏參為門戶傳頭,東林幫手,被令冠帶閑住并削蔭子。崇禎元年,起為吏部左侍郎,次年升工部尚書,時(shí)清軍入關(guān),京師戒嚴(yán),以都城懸簾狹薄,崇禎帝大怒,二年十一月與兵部尚書王洽同被入獄,謫戍陜西。四年四月,上念旱,釋前工部尚書張鳳翔、左副都御史易應(yīng)昌、御史李長春、給事中杜齊芳、都督李如楨。明亡后歸順清朝,順治三年,起用為戶部右侍郎,請減山東加餉八十三萬。順治五年,改吏部左侍郎,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請?jiān)O(shè)三省總督,用張存仁平諸土寇。順治八年,升任工部尚書,同年加太子太保。十年正月以年老致仕。順治十四年卒,年八十一。十五年三月賜祭葬如例。
人物簡介
維基徐鳳翔(1577年—1615年),字君羽,號飏岐,直隸應(yīng)天府江寧縣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五十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jìn)士,大理寺觀政,三十六年授福建閩縣知縣,四十一年升戶部主事,四十二年管銀庫,四十三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三水人,字天瑞,號太青。萬歷三十八年進(jìn)士。歷知萊陽、伊縣。以副使提學(xué)山西,入為光祿寺少卿,不赴,卒于家。學(xué)問淵博,工詩賦。有《太微經(jīng)》、《文太青文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天瑞,三水人。萬歷庚戌進(jìn)士,除知萊陽縣調(diào)伊陽再調(diào)洛陽擢南禮部主事調(diào)吏部升山西提學(xué)副使入為光祿少卿未上有伊川海日云門諸集
維基文翔鳳(1577年—1642年),字天瑞,號太青,陜西省西安府三水縣(今旬邑縣)人,軍籍,明朝官員、詩人。治詩經(jīng),行一,由學(xué)生中式庚子科(1600年)陜西鄉(xiāng)試五十二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中式四十名,第三甲第二百十名進(jìn)士。兵部觀政,授山東登州府萊陽縣知縣,四十一年調(diào)河南伊陽縣,四十三年調(diào)繁洛陽縣。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升南京禮部主事,四十六年調(diào)南京吏部,歷升稽勛司郎中。泰昌元年(1520年)十月升山西布政使司右參議、提督學(xué)政,再升提學(xué)副使。天啟二年(1622年)八月升南京光祿寺少卿,五年十月被閹黨彈劾,降三級調(diào)外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山東益都人,字凌元。萬歷三十二年進(jìn)士。歷知吳橋、任丘縣,有治聲,征授御史。好直諫。萬歷末,以諫忤旨,謫山西按察司經(jīng)歷。天啟時(shí),累官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為魏忠賢黨所劾,削籍。崇禎初,起兵部右侍郎,出撫天津,以疾歸。
維基翟鳳翀(1577年—1633年),字爾騰,號凌玄,山東青州府益都縣人,同進(jìn)士出身。萬歷二十八年庚子科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jìn)士,歷直隸吳橋、任丘縣等知縣,后官河南道御史,四十一年巡按遼東,上疏劾呂貴、邢洪、凌應(yīng)登三人之罪,曰:“大臣造膝無從,小臣叩閽無路?;滤陆茫疃噙`,實(shí)開群小假借之端,成太阿倒持之勢。”與給事中郭尚賓同日貶官,貶為山西按察司經(jīng)歷。時(shí)稱“二諫”。明光宗即位,起補(bǔ)南京戶部主事。憙宗即位,擢武選司郎中。天啟元年(1621年)升為南京光祿少卿,歷官大理寺寺丞、右少卿、督察院右僉都御史等。因得罪魏忠賢,被削籍為民。崇禎初年(1628年)初起為戶部右侍郎,父喪歸。服闋,崇禎三年(1630年)三月二日,以兵部左侍郎巡撫天津。以病告歸,又值母喪,病益增劇,崇禎六年癸酉遂卒。追贈兵部尚書。
人物簡介
維基張鳳彩,字南隅,河南開封府儀封縣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jìn)士,官東阿縣知縣,性仁厚,刑罰輕簡,獄訟衰息。三十六年考選為禮科給事中。三十八年為正使,冊封周府京山、湯溪、原武諸王,三十九年升工科右給事中,四十年轉(zhuǎn)左給事中。弟張鳳毛,崇禎庚午舉人。
人物簡介
維基薛鳳翔(1579年—?),字覽之,號對龍,山東濟(jì)南府濱州人,軍籍。萬歷三十四年舉人,三十五年丁未科進(jìn)士。授??h知縣,擢兵科給事中。天啟元年(1621)八月,吏科都給事中薛鳳翔以考績屆期條上數(shù)款。二年二月,升吏科都給事中薛鳳翔為太常寺少卿。五年六月,升大理寺左少卿薛鳳翔為太常寺卿。天啟六年(1626)正月,太常寺卿薛鳳翔為工部右侍郎,督理城守軍器。尋升工部右侍郎薛鳳翔為本部左侍郎,仍督城守軍器。五月,署掌工部印信。再升工部尚書。崇禎元年(1628)正月,工部尚書薛鳳翔免。八月,以黨附魏忠賢,削原任工部尚書薛鳳翔籍。著有《三垣諫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