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胡應(yīng)詔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胡應(yīng)詔,號鳳銜,江西臨江府新淦縣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工部觀政,授益陽縣知縣,七年考察,八年起補南直隸黟縣知縣。
楊種圻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楊種圻,字計伯,號鳳阿,山東萊州府掖縣人,明末清初官員。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都察院觀政,以時事多故,志不愿仕,引疾歸,士論韙之。
金國鳳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9 【介紹】: 明宣府人。崇禎中以副總兵守松山,十二年清兵來攻,國鳳所部不滿三千,多方拒守,歷四月圍解。擢都督僉事,為寧遠團練總兵官。清兵復(fù)來攻。時明軍雖眾,而營伍紛雜,號令難施,率親丁力戰(zhàn),與二子俱死。
孫鳳毛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孫鳳毛(1600年—1642年),字瑞符,號紫庭,山東登州府萊陽縣人,明末清初官員。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初授中書舍人,次年擢南京浙江道御史,十五年參政錢天錫被推為密云巡撫,孫鳳毛彈劾給事中楊枝起、廖國遴為天錫向首輔周延儒買官,并言熊開元受二人指使,欲推翻周延儒,令邱瑜秉政,陳演為首輔。帝責(zé)令鳳毛陳奏,而鳳毛中毒死,其子孫令祚訴冤,謂國遴、枝起鴆殺之。兩人及天錫并削職下獄。
朱紹鳳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朱紹鳳(1601年—1664年),字儀圣,號蒿庵,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同進士出身。
李中馥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山西太原人,字鳳石。明天啟舉人。性剛鯁,中舉后五十年,未嘗入官府。御史薦之,辭不赴。清順治四年,為知縣籌畫守城之計,以拒姜鑲。有《原李耳載》、《石鼓考》、《從好集》、《本草目錄》、《銀杏園文集》。
張鳴鳳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2 【介紹】: 明順德府邢臺人。嘗官中書舍人。崇禎十五年清兵攻順德,募兵助守,城破死節(jié)。
蔡鳳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蔡鳳 (?—1642年),字翔伯,號威涵,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賜特用進士出身。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歷官刑部主事、刑部員外郎。崇禎十三年(1640年)賜特用,出為懷慶府知府,十五年立進士榜,升分守開歸兵備副使。李自成陷歸德,同歸德僉事吳汝琦自縊殉節(jié)。
周鳳岐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3 【介紹】: 明浙江永康人,字宇和。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歷工部郎中,掌節(jié)慎庫,忤宦官落職歸。崇禎初為四川副使,改右參政,分守澧州。崇禎十六年守城拒張獻忠,城破死。
維基
周鳳岐(?—1643年),字宇和,浙江金華府永康縣人。父周勛,字克成,從王陽明先生高弟錢緒山游,得聞良知心學(xué)。嘉靖己未以歲貢除常州府訓(xùn)導(dǎo),歷官六載,署武進及江陰知縣,所至民仰之如慈母。逾歲遷和州學(xué)正,繼攝州治,已而解組歸林下二十年,郡邑長交敬禮之,萬歷間崇祀鄉(xiāng)賢。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聯(lián)捷己未科進士,授中書,天啟三年六月冊封淮府德興王朱翊鍊并妃方氏。轉(zhuǎn)工部屯田司郎中,掌節(jié)慎庫,魏忠賢索靴料銀兩,厲色拒之,閑住放歸。崇禎元年起為禮部郎中,升湖廣江防道參議,轉(zhuǎn)四川兵備副使。蜀苗爭疆,為立碑定界以解之。升澧州右參政,流寇圍荊州,當(dāng)事檄鳳岐應(yīng)援,賊將王老虎襲澧州,鳳岐轉(zhuǎn)戰(zhàn)恢復(fù)。未幾,張獻忠陷長沙,轉(zhuǎn)攻澧州,參議陳瑸出戰(zhàn),全軍覆沒,城陷,鳳岐被執(zhí),賊親解其縛,諷之降。鳳岐怒罵曰:子愧不能為君父報仇,誓不與賊同生。張拳擊之,賊遂斷其臂,剖腹而死。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賜祭葬,蔭一子。繼室楊氏,封恭人,崇禎十六年癸未鳳岐殉難灃州,時恭人留金華郡城,及城陷,恭人曰:吾夫已死于難,吾輩肯視息偷生乎!遂率婢仆縱火自焚而死,一時殉節(jié)者仆劉小四、文童等共十余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3 【介紹】: 明陜西城固人,字健沖。天啟五年進士。崇禎間官御史,極論四川巡撫王維章貪劣。出按云南,還言民力已竭。遷浙江右參政,未任而罷。崇禎十六年義軍克城固,欲用之。不從被殺。
維基
張鳳翮(?—1644年),字健沖,號慰堂,陜西漢中府城固縣人。天啟元年(1621年)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中進士。崇禎年間,擔(dān)任監(jiān)察御史,彈劾四川巡撫王維章貪污劣行,請求召還給事中章正宸,未得接納。不久巡按云南,回朝時說:「陛下提議再征一年稅收,民力已枯竭,討賊大臣懈怠渙散,浪費百萬金錢?!钩绲澋鄄杉{,命兵部飛騎要求熊文燦進攻,但張獻忠已反叛;其后因論事遷任浙江按察使,再升任江西巡撫。張鳳翮為人倜儻,曾說:「不先在家鄉(xiāng)立功,怎能在天下立功?」故此發(fā)跡后開建城東新堰,又修筑南樂義堡,并建議實行丁隨糧行。到崇禎十五年(1642年)遷浙江右參政,惟未任而罷官;李自成攻陷城固,威脅他出仕,他拒絕而被殺。
張鳳翼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張鳳翼(?—1643年),字異羽,山東東昌府堂邑縣人。父張道情,字和夫,孝弟力田,好行其德,歲祲捐粟賑貸,立義塾,施棺構(gòu),聞義冢,凡力所任,無不周舉。鄰人受誣坐大辟,賣宅營救。道情初受其券,事解復(fù)還之,不責(zé)直。里有斗訟,片言立散,人呼為張父云云。以子鳳翔封文林郎廣平府推官,累贈資政大夫工部尚書。萬歷辛丑進士、兵部尚書張鳳翔(字稚羽)弟。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士,授兵部主事,歷武庫司郎中,出為河南參議,轉(zhuǎn)湖廣下湖南道副使。崇禎六年,刑科都給事中陳贊化彈劾宜興周延儒,引鳳翼為證,周銜之刺骨,左遷霸州右參議,尋免職。再起寧夏兵備道,崇禎十六年擢延綏巡撫,甫入境,李自成已陷延安府,鳳翼兼程赴援,至柳樹澗遇寇,死之。
施鳳儀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施鳳儀(?—17世紀),字孟翔,直隸蘇州府嘉定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施鳳儀是在崇禎三年(1630年)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成進士,擔(dān)任湖廣武昌府推官,以廉潔能干著名;任滿后他到北京候考,但未得崇禎帝引見,李自成已攻陷北京。施鳳儀暫降大順,不久南歸南京。弘光朝廷授戶部主事,讓他在揚州監(jiān)稅。史可法推薦施鳳儀,擢官職方郎中兼兵科給事中,贊畫軍務(wù),分守揚州北門,揚州城破時他坐城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4 【介紹】: 明浙江山陰人,字儀伯,號巢軒。崇禎元年進十,授編修,遷南京國子司業(yè),歷中允諭德,為東宮講官。召對時陳治安策,帝頗受震動。京師城破后自殺。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儀伯,紹興山陰人。崇禎戊辰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右春坊左諭德兼翰林侍讀。殉難。贈禮部右侍郎。謚文節(jié),定謚文介,有集。
維基
周鳳翔(?—1644年),字儀伯,號巢軒,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二甲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九年(1636年)任江西鄉(xiāng)試副考官,十年(1637年)任經(jīng)筵講官,遷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歷官左中允、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讀,任東宮講官。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京師,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殉國,有帝已南遷之傳言。周鳳翔不知崇禎帝所在,入朝查看,見魏藻德、陳演、侯恂、宋企郊等蜂擁進殿,朝賀李自成。周鳳翔在殿前大哭,從左掖門逃出,竟無人阻攔。周鳳翔返回家中之后,給雙親寫信道別,并在墻上題詩后自縊。詩中有“碧血九原依圣主,白頭二老哭忠魂”句。此時距離崇禎帝殉國方才兩日。南明追贈禮部右侍郎,謚文節(jié)。清朝賜謚文忠。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儀明,一字威赤,宿松人。崇禎辛未進士,除知嘉興縣,歷官湖廣按察副使。
維基
張鳳(16世紀—17世紀),字威丹,號儀明,南直隸安慶府宿松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張鳳翥于天啟四年(1624年)中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成進士 ,戶部觀政,任浙江嘉興縣知縣,有清勤之名。崇禎七年(1634年)因父喪回鄉(xiāng)守制。崇禎九年(1636年)服喪期滿,補任仁壽縣知縣。次年升任刑部廣西司主事。崇禎帝召對時,以飲酒發(fā)狂,十二年降職為開封府照磨。十三年升承天府推官,后擢任湖廣承德道兵備副使,負責(zé)守衛(wèi)顯陵,單人匹馬騎招安流寇。其后張鳳翥得薦推巡撫,未就任正值李自成東下,他親自登城守衛(wèi)并激勵士兵,部下開門迎接闖軍,他身受三刀,帶傷到武昌招募義勇圖謀恢復(fù),不久傷重去世。子張燦有文武才略但早卒。
鄭鳳來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鄭鳳來(?—17世紀),字舜儀,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鄭鳳來天啟四年(1624年)中舉人,次年(1625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中書舍人。崇禎五年(1632年)時自稽勛司郎中轉(zhuǎn)為驗封司主事,之后歷任尚寶少卿、通政使司參議、右通政,到隆武年間代替陸懷玉出任通政使,福京失陷后隱居直到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