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日南至
指冬至日。夏至以后,日躔自北而南;冬至以后,又自南而北。故冬至日又稱“日南至”。左傳·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杜預(yù) 注:“ 周 正月,今十一月,冬至之日,日南極?!?唐 韓愈 《息國夫人墓志銘》:“年若干, 元和 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舊唐書·太宗紀(jì)下:“十一月甲子朔,日南至,有事於圓丘?!?/div>
《漢語大詞典》:二至
指冬至和夏至。《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為災(zāi)?!?杜預(yù) 注:“二至,冬至、夏至?!?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 威 施 之艷,粉黛無以加;二至之氣,吹噓不能增?!?清 朱大韶 《駁萬氏分至不系時說》:“ 周 兼用六代之禮樂, 魯 用四代,其祭天之月,亦宜損于 周 ,故二至之日不祭天地也。”
《國語辭典》:數(shù)九(數(shù)九)  拼音:shǔ jiǔ
俗稱冬至后九九八十一天后方春風(fēng)送暖,寒意全消。故自冬至起稱為「數(shù)九」。
《漢語大詞典》:陰慘(陰慘)
(1).語本文選·張衡〈西京賦〉:“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薛綜 注:“陽謂春夏,陰謂秋冬。”后因以“陰慘”指人悲傷的感情。 南朝 梁 劉孝標(biāo) 《廣絕交論》:“陽舒陰慘,生民大情,憂合歡離,品物恒性。”
(2).指秋冬節(jié)序。 唐 白居易 《歲晚旅望》詩:“朝來暮去星霜換,陰慘陽舒氣序牽?!眳⒁姟?陰陽慘舒 ”。
(3).暗淡凄慘。 茅盾 《子夜》七:“電燈的黃光落到她那個穿了深藍(lán)色綢旗袍的頎長身體上,也顯得陰慘沉悶?!?王西彥 《古屋》第一部一:“而更重要的是--我的這些鄰居們莫不各自守著一份陰慘奇異的生活?!?許杰 《旅途小記》:“只因我有那大串的人生旅行,我才在今天晚上,和這一間陰慘頹敗的古屋,交叉相遇?!?br />(4).陰森貎。《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只見樹木陰慘,境界荒涼?!?/div>
《漢語大詞典》:陰陽慘舒(陰陽慘舒)
古以秋冬為陰,春夏為陽。意為秋冬憂戚,春夏舒快。指四時的變化。語本 漢 張衡 《西京賦》:“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 唐 劉禹錫 《答饒州元使君書》:“視陰陽慘舒之節(jié),取震虩澤濡之象。知天而不泥於神怪,知人而不遺於委瑣。”
《漢語大詞典》:赤氣(赤氣)
(1).紅色的云氣。古代以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之日觀云色,謂赤色者主兵荒。見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兇” 漢 鄭玄 注。后因以赤氣為兵災(zāi)之象。 唐 李商隱 《失題》詩:“三靈迷赤氣,萬匯叫蒼旻。” 馮浩 箋注引《三輔舊事》:“ 漢 作 靈臺 觀氣,黃氣為疾病,赤氣為兵,黑氣為水。”宋史·五行志二下:“ 建炎 元年八月庚午,東北方有赤氣,占曰:‘血祥’。”
(2).紅色的云氣。傳說謂帝王的祥瑞。舊史稗說中每載帝王降生或所處之地有赤氣出現(xiàn)。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 漢武皇帝 未生之時, 景帝 夢一赤彘從云中而下,當(dāng) 崇芳 之閣,見赤氣如霧,來蔽戶牖?!?span id="u1gtb5x" class="book">《北齊書·神武帝紀(jì)上》:“﹝ 神武 ﹞后從 榮 徙據(jù) 并州 ,抵 揚(yáng)州 邑人 龐蒼鷹 ,止團(tuán)焦中。每從外歸,主人遙聞行響動地。 蒼鷹 母數(shù)見團(tuán)焦赤氣赫然屬天。”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 熙寧 二年十一月,京師每夕有赤氣,見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滅。人以為皇子降生之祥?!?br />(3).炎暑之氣。 唐 韓愈 《游青龍寺贈崔大補(bǔ)闕》詩:“魂翻眼倒忘處所,赤氣沖融無間斷。有如流傳上古時,九輪照燭乾坤旱?!?/div>
《漢語大詞典》:七九
(1).步槍的一種。 蕭軍 《八月的鄉(xiāng)村》第七節(jié):“一共是二十七個人,二十七棵步槍:七九、‘大蓋’、‘八米厘’……全有??!”
(2).農(nóng)歷冬至日起第五十五天至第六十三天,稱為“七九”。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場:“六九五十四,口中呬暖氣。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單。”
《國語辭典》:冬節(jié)(冬節(jié))  拼音:dōng jié
1.冬季?!逗鬂h書。卷六○上。馬融列傳》:「方涉冬節(jié),農(nóng)事閒隙?!?br />2.冬至。參見「冬至」條。
《漢語大詞典》:一百五
(1).指寒食。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即為寒食,故名。 唐 姚合 《寒食詩》之一:“今朝一百五,出戶雨初晴?!?唐 溫庭筠 《寒食節(jié)寄楚望》詩之二:“家乏兩千萬,時當(dāng)一百五。” 宋 蘇轍 《新火》詩:“昨日一百五,老穉俱寒食?!?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九:“自冬至一百有五日至寒食,故世言寒食皆稱一百五?!?元 武漢臣《老生兒》第三折:“寒食一百五,家家上墳祭祖?!眳⒁姟?一百五日 ”。
(2).牡丹之一種。開于寒食節(jié),故稱。 宋 歐陽修 《洛陽牡丹記·花釋名》:“一百五者,多葉,白花。 洛陽 花以穀雨為開候,而此花常至一百五日開,最先?!?/div>
《漢語大詞典》:一百五日
寒食日。 三國 魏 曹操 《明罰令》:“聞 太原 、 上黨 、 西河 、 雁門 ,冬至后百五日皆絶火寒食,云為 介子推 ……北方?jīng)Z寒之地,老少羸弱將有不堪之患。令到,不得寒食?!?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去冬至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fēng)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宋 梅堯臣 《依韻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詩:“一百五日風(fēng)雨急,斜飄細(xì)溼春郊衣?!?宋 洪邁 容齋四筆·一百五日:“今人謂寒食為一百五日,以其自冬至后至清明,歷節(jié)氣六,凡為一百七日,而先兩日為寒食。故云?!币嘤兄^一百六日者。詳“ 一百六 ”。
《漢語大詞典》:一九
(1).謂陽數(shù)始于一,而極于九。極則復(fù)于一,終而復(fù)始,故用以喻循環(huán)之理。《參同契》卷下:“子南午北,互為綱紀(jì),一九之?dāng)?shù),終而復(fù)始?!?蔣一彪 集解:“陽生於一成於九。陽數(shù)至九則極,極則復(fù)於一,此謂一九之?dāng)?shù),終而復(fù)始。”
(2).佛教語。指凈土宗九品往生的教義。 唐 迦才 《凈土論序》:“二八宏規(guī),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遲 東 夏 ?!庇?唐 迦才 《凈土論序》:“二八之觀齊闊,一九之生同歸?!薄岸恕敝竷敉磷诘摹笆^”。
(3). 滿 俗贈獻(xiàn)之禮,以九數(shù)為貴,至少一九,至多九九。清史稿·禮志八公主下嫁儀:“初定﹝額駙﹞諏日詣午門,進(jìn)一九禮,即納采也?!?br />(4).從每年冬至日起,每九天為一九。亦指第一個九天。 明 徐光啟 農(nóng)政全書卷十一:“至后九九氣候,諺云:‘一九、二九,相喚弗出手?!?/div>
《漢語大詞典》:刑德
(1).刑罰與教化;刑罰與恩賞。韓非子·二柄:“何謂刑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二儀不能廢春秋以成歲,明主不能舍刑德以致治。”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改憲敕法,審刑德之原?!?br />(2).古人以刑為陰克,以德為陽生,附會五行生克之說。史記·龜策列傳:“明於陰陽,審於刑德?!?三國 魏 阮侃 《宅無吉兇攝生論》:“世有安宅、葬埋、陰陽、度數(shù)、刑德之忌,是何所生乎!”
《漢語大詞典》:土炭
土與炭。古代冬至和夏至懸于衡器的兩端用以測陰陽之氣。
《漢語大詞典》:先賞(先賞)
古代冬至到上元期間的觀賞宴游活動稱為“先賞”。《宣和遺事》前集:“每歲冬至后,即放燈。自 東華 以北,并不禁夜,從市民行鋪夾道以居,縱博羣飲,至上元后,乃罷。謂之‘先賞’。”
《漢語大詞典》:連星(連星)
(1).謂光芒與星相連輝映。 隋 江總 《三善殿夜望山燈詩》:“的的連星出,亭亭向月新?!?唐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詩序:“則覬紫耀連星,開龍文於劍匣;素輝虧月,領(lǐng)驪頷於珠胎云爾。”
(2).語本漢書·律歷志上:“宦者 淳于陵渠 復(fù)覆《太初歷》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謂 太初 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xí)r,七曜皆會聚斗、牽牛分度,夜盡如合璧連珠也?!焙笠蛞浴斑B星”指冬至星象。 南朝 宋 袁淑 《詠冬至詩》:“連星貫初歷,令月臨首歲。” 宋 王圭 《冬節(jié)起居諸后陵表》之三:“伏以 漢 歷推元,已合連星之異?!?/div>
《漢語大詞典》:嚴(yán)節(jié)(嚴(yán)節(jié))
(1).急促的音節(jié)。文選·張協(xié)〈七命〉:“若乃追清哇,赴嚴(yán)節(jié),奏《緑水》,吐《白雪》……此蓋音曲之至妙,子豈能從我而聽之乎?” 李善 注:“嚴(yán)節(jié),急節(jié)也?!?br />(2).指冬至節(jié)。初學(xué)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冬曰玄英……節(jié)曰嚴(yán)節(jié)?!?/div>
《漢語大詞典》:過臘(過臘)
(1).過了臘日( 漢 代以冬至后第三個戌日為臘日,后又改為農(nóng)歷十二月八日)。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按,《四民月令》云:過臘一日,謂之小歲?!?唐 羊士諤 《郡齋感物寄長安親友》詩:“晴天春意併無窮,過臘江樓日日風(fēng)?!?宋 曾鞏 《送吳秀才》詩:“一年過臘已十日,餘日到春能有幾?”
(2).魚名。 明 屠本畯 閩中海錯疏·鱗部上·過臘:“頭類鯽,身類鱖,又類鰱魚,肉微紅,味美,尾端有肉,口中有牙如鋸,好食蚶蚌,以臘來春去,故名過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