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庶長(庶長)
(1).妾所生之長子。 漢 班固 《白虎通·姓名》:“適長稱伯, 伯禽 是也;庶長稱孟, 魯 大夫 孟氏 是也?!?span id="oqyose7" class="book">《左傳·隱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唐 孔穎達 疏:“《禮緯》云:‘庶長稱孟?!粍t適妻之子長者稱伯,妾子長於妻子則稱為孟,所以別適庶也?!?br />(2).官爵名。 春秋 時 秦 國設置,掌握軍政大權,相當于卿。 商鞅 變法,制定二十級爵,從第十級到第十八級,屬于庶長一等。 漢 襲 秦 制,也置庶長。左傳·襄公十一年:“ 秦 庶長 鮑 、庶長 武 帥師伐 晉 以救 鄭 ?!?span id="yimj0sa" class="book">《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爵:﹞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顏師古 注:“庶長,言為眾列之長也。”參閱《后漢書·百官志》“關內(nèi)侯” 劉昭 注引 漢 劉劭 《爵制》。
(3).復姓。見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營伍(營伍)
(1).軍隊的行列。亦指對士兵約束;軍政軍紀。北史·史萬歲傳:“ 萬歲 為將,不修營伍,令士卒各隨所安?!?span id="fiibfjk" class="book">《清史稿·高宗紀一》:“以 訥親 奏查閲 河南 、 江南 營伍廢弛,上曰:‘可見外省大吏無一不欺朕者?!?br />(2).猶軍隊。明史·鄭曉傳:“今兵事方棘,而所簡聽征京軍三萬五千人,乃令執(zhí)役赴工,何以備戰(zhàn)守?乞歸之營伍?!?span id="eozh7jb" class="book">《清史稿·兵志三》:“今北方各省營伍,由新建軍遣員教習;南方各省營伍,由自強軍遣員教習?!?br />(3).借指士兵或軍人。南齊書·東昏侯紀:“凡所任仗,盡慝窮姦,皆營伍屠販,容狀險丑?!?span id="kcgvltt" class="book">《魏書·李孝伯傳》:“此城內(nèi)有數(shù)州士庶,工徒營伍猶所未論?!?span id="ducdpt2" class="book">《宦?!?/span>第一回:“原來這位廉訪姓 金 ,單名一個 翼 字,卻是個營伍出身?!?/div>
《漢語大詞典》:正父
(1).指 周成王 之父 武王 。書·洛誥:“篤敘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廢乃命?!?孔穎達 疏:“正父謂 武王 ,言其德正,故稱正父?!币徽f,泛指官長。 孫星衍 疏:“正者,政人。父者,説文云:‘家長率教者?!歉笧殚L也。《詩傳》云:‘天子謂同姓諸侯、諸侯謂同姓大夫,皆曰父?!?br />(2).司馬之官。掌管軍政和軍賦。逸周書·成開:“三,正父登過,過慎於武,設備無盈。” 孔晁 注:“正父,司馬之官?!?br />(3).指 正考父 。 春秋 時 宋 人,歷佐 戴 、 武 、 宣 三公,位為上卿。 漢 王粲 《正考父贊》:“恂恂 正父 ,應德孔盛。身為國卿,族則公姓。”
《國語辭典》:下野  拼音:xià yě
執(zhí)政者卸除職務。
《漢語大詞典》:董司
(1).監(jiān)督掌管。晉書·謝玄傳:“復命臣荷戈前驅(qū),董司戎首?!?唐 楊炯 《李懷州墓志銘》:“董司戎政,以戒不虞。”
(2).指掌管軍政之人。 晉 陶潛 《雜詩》之十:“泛舟擬董司,寒氣激我懷?!?/div>
《漢語大詞典》:小鎮(zhèn)(小鎮(zhèn))
(1).小城。駐兵鎮(zhèn)守的州郡中之較小者。南齊書·柳世隆傳:“東下之師,久承聲聞。 郢州 小鎮(zhèn),自守而已?!?br />(2).小方鎮(zhèn)。掌握一方軍政大權的藩鎮(zhèn)中之較小者。舊唐書·柳公權傳:“自金吾大將授 邠寧 小鎮(zhèn),何事議論耶?”此指節(jié)度使銜。
(3).小市鎮(zhèn)??h以下人口較集中而有商業(yè)活動的居民點。 清 王步青 見聞錄·松江記事:“ 中大橋 ……沿 黃浦江 北岸一小鎮(zhèn)也。市長不過半里。” 杜鵬程 《保衛(wèi)延安》第一章:“部隊穿過 延安 正東八十里的 甘谷驛 小鎮(zhèn)。”
《漢語大詞典》:國機(國機)
(1).國家興亡的關鍵。管子·揆度:“君失二五者亡其國,大夫失二五者亡其勢,民失二五者亡其家,此國之至機也,謂之國機?!卑?,二五:事名二,正名五。
(2).指國之機務,國之軍政大事。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公謝開府辟召表》:“臣謬贊國機,職宜冰鑒。”《前漢書平話》卷下:“三大王傳令相府下頭目,來日聚會,特有商議國機之事?!?/div>
《國語辭典》:督辦(督辦)  拼音:dū bàn
1.監(jiān)督辦理?!肚迨犯濉>矶?。穆宗本紀二》:「丙申,命劉銘傳督辦陜西軍務,諭嚴禁四川州縣苛派,撥款續(xù)賑北山難民?!?br />2.督率辦理公事的人?!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五一回:「其實是叫他兄弟暗中做督辦的監(jiān)督,恐怕他在外頭胡混?!?/div>
《漢語大詞典》:總制錢(總制錢)
宋 代附加稅之一種。 宣和 中,軍政費支出浩繁,總攬東南地區(qū)財賦的發(fā)運兼經(jīng)制使,建議增收賣酒錢、印契錢、頭子錢等以充經(jīng)費。因系經(jīng)制使建議,故稱“經(jīng)制錢”。后一度廢除。 紹興 五年總制使又仿照上法征收,于是又稱“總制錢”。參閱宋史·食貨志一、二。
《漢語大詞典》:秉戎
執(zhí)掌軍政。宋書·禮志三:“承乾秉戎,志在拯世?!?/div>
《漢語大詞典》:移藩
謂古時地方軍政長官改換轄地。亦泛指官員調(diào)任。 宋 梅堯臣 《送吳給事自許昌移淮西》詩:“坐閣政方舉,移藩心所求。” 清 蔣士銓 《第二碑·賡韻》:“當日 籛公 移藩倉卒,只立一碑表識而去?!?/div>
《漢語大詞典》:環(huán)樞(環(huán)樞)
(1).古星名。攝提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乾象·星:“《荊州星占》:‘攝提,一名環(huán)樞,一名闕兵?!?br />(2).泛指天象,天道。 唐 權德輿 《唐故中岳宗元先生吳尊師集序》:“或遐想理古,以哀世道;或磅礴萬象,用冥環(huán)樞?;悦o,達人事之變。”
(3).比喻樞密使。 唐 宋 時執(zhí)掌軍政要務。 宋 王圭 《文彥博授樞密使改賜功臣制》:“天極環(huán)樞,上通帝位之座;神兵會府,內(nèi)嚴師律之謀。”
《漢語大詞典》:邊符(邊符)
舊時指朝廷頒發(fā)給邊地軍政官員的符節(jié)。 宋 王圭 《賈昌朝乞罷使相第三表不允詔》:“遽愿還于相紱,且蘄解于邊符?!?/div>
《漢語大詞典》:席幕
猶言幕府座上。指舊時軍政大吏的府署。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姚鵠:“多出入當時好士公卿席幕?!?/div>
《漢語大詞典》:使持節(jié)(使持節(jié))
魏 晉 南北朝 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往往加使持節(jié)的稱號,給以誅殺中級以下官吏之權。次一等的稱持節(jié),得殺無官職的人。再次稱假節(jié),得殺犯軍令的人。至 隋 唐 刺史,例加使持節(jié)的虛銜,如某州刺史必帶使持節(jié)某州諸軍事。 唐 永徽 以后,都督帶使持節(jié),則為節(jié)度使。周書·王思政傳:“ 太祖 乃以所授 景 使持節(jié)、太傅、大將軍、兼中書令、 河 南大行臺、 河 南諸軍事,回授 思政 。 思政 竝讓不受?!?span id="7exj24q"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穆帝升平四年》:“太宰 恪 以 吳王 垂 為使持節(jié),征南將軍、都督 河 南諸軍事、 兗州 牧、 荊州 刺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