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盛府
對地方軍政長官衙署的尊稱。南史·庾杲之傳:“﹝ 王儉 ﹞用 杲之 為衛(wèi)將軍長史。 安陸侯 蕭緬 與 儉 書曰:‘盛府元僚,實難其選。 庾景行 汎淥水,依芙蓉,何其麗也?!?唐 皇甫冉 《送蔣評事往福州》詩:“還看復命處,盛府有光輝?!?宋 蘇舜欽 《獨游曹氏園館因寄伯玉》詩:“贊謀盛府方投刃,捍患長隄正展才?!?/div>
《漢語大詞典》:政官
掌軍政的官吏。周禮·夏官·序官:“政官之屬,大司馬卿一人,小司馬中大夫二人?!?/div>
《漢語大詞典》:上介
古代外交使團的副使或軍政長吏的高級助理。儀禮·聘禮:“宰執(zhí)書告?zhèn)渚哂诰?,授使者,使者受書授上介?!?span id="xe1g61w" class="book">《左傳·哀公十五年》:“﹝ 吳子 ﹞辭曰:‘以水潦之不時,無乃廩然隕大夫之尸,以重寡君之憂,寡君敢辭上介。’” 唐 韓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公﹞累功進至刑部員外郎,賜五品服,副 胄 ( 裴胄 )使事,為上介。”宋史·趙贊傳:“判官 李恕 者,本 延壽 ( 贊 之父)賓佐,深所委賴,至家事亦參之。及 贊 出鎮(zhèn),從為上介。”
《漢語大詞典》:樞柄(樞柄)
(1).中樞的權柄。指軍政大權。新唐書·后妃傳上·太宗皇后長孫氏:“妾家以恩澤進,無德而祿,易以取禍,無屬樞柄,以外戚奉朝請足矣。” 宋 洪邁 《夷堅甲志·韓郡王薦士》:“ 紹興 中, 韓郡王 既解樞柄,逍遙家居。” 清 昭梿 嘯亭雜錄·三姓門生:“及 于公 死, 梁瑤峯 秉樞柄,某又令其妻拜 梁 為義父,饋以珊瑚朝珠?!?br />(2).謂中心要領。 清 魏源 《庸易通義》:“至‘博學之’以下,乃一篇之歸宿,下學之樞柄, 王肅 本反無之。”
《國語辭典》:方牧  拼音:fāng mù
方伯、州牧的并稱,為統(tǒng)治一方的軍政長官?!稌x書。卷四二。列傳。王浚》:「陛下粗察臣之愚款,而識其欲自效之誠,是以授臣以方牧之任,委臣以征討之事?!鼓铣骸?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0778' target='_blank'>范云 〈贈張徐州謖〉詩:「疑是徐方牧,既是復疑非?!?/div>
《漢語大詞典》:方維(方維)
指地方軍政長官。語本詩·小雅·節(jié)南山:“秉國之鈞,四方是維。” 唐 韓愈 《進士策問》之六:“國家之舉士,內(nèi)有明經(jīng)進士,外有方維大臣之薦?!?宋 王安石 《周沆右諫議大夫制誥》:“嘗被方維之重任,久參侍從之要官?!?宋 曾鞏 《與定州韓相公啟》:“ 韓侯 之鞗革金厄,暫殿方維; 周公 之袞衣綉裳,佇還鈞軸?!?/div>
《漢語大詞典》:方屏
一方的屏藩。指地方軍政長官。 宋 蘇舜欽 《上孔待制書》:“閣下之事業(yè),既已顯白,而朝廷之用未充,天下之譽未洽,留滯方屏,浸移歲律,某竊惑焉!”
《漢語大詞典》:講事(講事)
(1).謀議軍政大事。左傳·隱公五年:“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孔穎達 疏:“故講習大事以準度軌法?!?漢 袁康 越絕書·越絕外傳:“與之講事,以觀其智。”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規(guī)諫》:“順時鷹隼擊,講事武功揚。”
(2).講經(jīng)之事。 唐 道宣 續(xù)高僧傳·義解四·寶彖:“由是講事無廢,毗讚玄理,聲辯雄亮,言會時機?!?明 李東陽 《〈會試錄〉序》:“以考試官請上命,少卿臣 李東陽 、少詹事臣 陸簡 ,輟講事以往。”
《漢語大詞典》:外典
(1).佛教徒稱佛書以外的典籍為外典。百喻經(jīng)·估客偷金喻:“如彼外道偷取佛法著己法書,妄稱己有,非是佛是,由是之故,燒滅外典,不行於世?!?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內(nèi)典初門,設五種禁;外典仁義禮智信,皆與之符?!?唐 知玄 《答僧澈》詩:“五車外典知誰敵,九趣多才恐不如?!?清 錢謙益 《注李義山詩集序》:“ 石林 長老 源公 ,禪誦餘晷,博涉外典,苦愛 李義山 詩,以其使事奧博,屬辭瑰譎。”參見“ 內(nèi)典 ”。
(2).指與某種著作相關的另一種著作。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詞曲·金瓶梅:“ 袁中郎 觴政,以《金瓶梅》《水滸傳》為外典,予恨未得見。”
(3).謂在外掌管(軍政事務)。宋書·自序:“ 高祖 器其才智,不使出也。故出仕以來,便管軍要,自非戎軍所指,未嘗外典焉?!?span id="6ax1umu" class="book">《南齊書·蕭遙昌傳》:“七王同惡,皆伏 管 蔡 之誅,其餘列蕃二十餘國,內(nèi)升清階,外典方牧?!?/div>
《國語辭典》:內(nèi)典(內(nèi)典)  拼音:nèi diǎn
佛經(jīng)。《南史。卷三○。何尚之傳》:「入鐘山定林寺聽內(nèi)典,其業(yè)皆通。」《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樂天一生精究內(nèi)典,勤脩上乘之業(yè)?!?/div>
《漢語大詞典》:庶長(庶長)
(1).妾所生之長子。 漢 班固 《白虎通·姓名》:“適長稱伯, 伯禽 是也;庶長稱孟, 魯 大夫 孟氏 是也?!?span id="eht6wo1" class="book">《左傳·隱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唐 孔穎達 疏:“《禮緯》云:‘庶長稱孟?!粍t適妻之子長者稱伯,妾子長於妻子則稱為孟,所以別適庶也?!?br />(2).官爵名。 春秋 時 秦 國設置,掌握軍政大權,相當于卿。 商鞅 變法,制定二十級爵,從第十級到第十八級,屬于庶長一等。 漢 襲 秦 制,也置庶長。左傳·襄公十一年:“ 秦 庶長 鮑 、庶長 武 帥師伐 晉 以救 鄭 ?!?span id="6p8wngi" class="book">《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爵:﹞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顏師古 注:“庶長,言為眾列之長也。”參閱《后漢書·百官志》“關內(nèi)侯” 劉昭 注引 漢 劉劭 《爵制》。
(3).復姓。見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營伍(營伍)
(1).軍隊的行列。亦指對士兵約束;軍政軍紀。北史·史萬歲傳:“ 萬歲 為將,不修營伍,令士卒各隨所安?!?span id="nfdawkm" class="book">《清史稿·高宗紀一》:“以 訥親 奏查閲 河南 、 江南 營伍廢弛,上曰:‘可見外省大吏無一不欺朕者?!?br />(2).猶軍隊。明史·鄭曉傳:“今兵事方棘,而所簡聽征京軍三萬五千人,乃令執(zhí)役赴工,何以備戰(zhàn)守?乞歸之營伍?!?span id="rjb6evd" class="book">《清史稿·兵志三》:“今北方各省營伍,由新建軍遣員教習;南方各省營伍,由自強軍遣員教習?!?br />(3).借指士兵或軍人。南齊書·東昏侯紀:“凡所任仗,盡慝窮姦,皆營伍屠販,容狀險丑。”魏書·李孝伯傳:“此城內(nèi)有數(shù)州士庶,工徒營伍猶所未論?!?span id="m6j5hz7" class="book">《宦海》第一回:“原來這位廉訪姓 金 ,單名一個 翼 字,卻是個營伍出身。”
《漢語大詞典》:正父
(1).指 周成王 之父 武王 。書·洛誥:“篤敘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廢乃命?!?孔穎達 疏:“正父謂 武王 ,言其德正,故稱正父?!币徽f,泛指官長。 孫星衍 疏:“正者,政人。父者,説文云:‘家長率教者?!歉笧殚L也。《詩傳》云:‘天子謂同姓諸侯、諸侯謂同姓大夫,皆曰父?!?br />(2).司馬之官。掌管軍政和軍賦。逸周書·成開:“三,正父登過,過慎於武,設備無盈?!?孔晁 注:“正父,司馬之官?!?br />(3).指 正考父 。 春秋 時 宋 人,歷佐 戴 、 武 、 宣 三公,位為上卿。 漢 王粲 《正考父贊》:“恂恂 正父 ,應德孔盛。身為國卿,族則公姓?!?/div>
《國語辭典》:下野  拼音:xià yě
執(zhí)政者卸除職務。
《漢語大詞典》:董司
(1).監(jiān)督掌管。晉書·謝玄傳:“復命臣荷戈前驅,董司戎首?!?唐 楊炯 《李懷州墓志銘》:“董司戎政,以戒不虞?!?br />(2).指掌管軍政之人。 晉 陶潛 《雜詩》之十:“泛舟擬董司,寒氣激我懷。”
《漢語大詞典》:小鎮(zhèn)(小鎮(zhèn))
(1).小城。駐兵鎮(zhèn)守的州郡中之較小者。南齊書·柳世隆傳:“東下之師,久承聲聞。 郢州 小鎮(zhèn),自守而已。”
(2).小方鎮(zhèn)。掌握一方軍政大權的藩鎮(zhèn)中之較小者。舊唐書·柳公權傳:“自金吾大將授 邠寧 小鎮(zhèn),何事議論耶?”此指節(jié)度使銜。
(3).小市鎮(zhèn)??h以下人口較集中而有商業(yè)活動的居民點。 清 王步青 見聞錄·松江記事:“ 中大橋 ……沿 黃浦江 北岸一小鎮(zhèn)也。市長不過半里?!?杜鵬程 《保衛(wèi)延安》第一章:“部隊穿過 延安 正東八十里的 甘谷驛 小鎮(zhèn)?!?/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