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9—1146 【介紹】: 宋成都華陽人,字叔通?;兆诖笥^三年進士。累遷中書舍人。宣和間,以上疏諫阻引金攻遼,降集英殿修撰。高宗建炎二年,使金被留。仕金翰林學士、知制誥兼太常卿,號為國師。金人每欲南下,輒飾辭諫阻。后被誣謀反,全家焚死。孝宗淳熙間,贈謚肅憫。有《宇文肅憫公文集》。
全宋詩
宇文虛中(一○七九~一一四五),原名黃中,字叔通,別號龍溪老人,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兆诖笥^三年(一一○九)進士。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除起居舍人、國史院編修官,六年遷中書舍人,出為河北河東陜西宣撫使司參謀事。宣和間帥慶陽,尋罷知亳州。宣和末為翰林學士,多次奉使至金軍營談判。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以祈請使金,被留,后仕金為翰林學士承旨。紹興十五年,因以蠟書與宋通消息,并謀奪兵仗南奔被察覺,全家被害。年六十七。事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一四、二一五,《宋史》卷三七一有傳。 宇文虛中詩集已散佚,今從《北窗炙輠錄》《中州集》等書中所錄,輯為一卷。
中州集
虛中,字叔通,成都人。宋黃門侍郎,以奉使見留,仕為翰林學士承旨?;式y(tǒng)初,上京諸虜俘謀奉叔通為帥,奪兵仗南奔,事覺,系詔獄。諸貴先被叔通嘲笑,積不平,必欲殺之,乃鍛鍊所藏圖書為反具。叔通嘆曰:死自吾分。至于圖籍,南來士大夫家例有之。喻如高待制士談,圖書尤多于我家,豈亦反邪?有司承風旨,并寘士談極刑,人至今冤之。
全宋文·卷三三五三
宇文虛中(一○七九——一一四六),初名黃中,字叔通,成都華陽(今四川成都)人。登大觀三年進士第,歷官州縣,入為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宣和中,童貫等議結金人以攻契丹,虛中力言不可,遂忤權臣,降集英殿修撰。會金人南侵,徽宗悔不用虛中言,虛中即請下罪己之詔,革除弊端,帝嘉納之。以資政殿大學士為軍前宣諭使,數(shù)往金營議和。金兵退,言者以議和為罪,罷知青州,竄韶州。建炎二年,應詔使金,遂為金人所留。金人重其才藝,加以官爵,累至金紫光祿大夫,號國師。恃才傲物,為金貴人達官所不平,誣以謀反,全家被焚,時紹興十六年,年六十八。淳熙間,宋廷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謚肅憫。著有《宇文肅憫公文集》,又與其兄粹中合纂《綸言集》三十一卷。見《宋史》卷三七一本傳,《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一四、二一五《行狀》。
《漢語大詞典》:軍前(軍前)
戰(zhàn)場;前沿陣地。 唐 高適 《燕歌行》:“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四:“ 張忠文公 叔夜 嵇仲 , 靖康 間以南道總管知 鄧州 ,首提兵勤王,以不推戴異姓,取過軍前。”《元典章·圣政一·撫軍士》:“若有軍前曾立功者,速行遷賞,例從優(yōu)厚?!?/div>
《漢語大詞典》:軍鋒(軍鋒)
(1).先鋒。居軍前沖鋒挫敵。史記·黥布列傳:“ 布 常為軍鋒?!?span id="7qna6me" class="book">《宋書·長沙景王道憐傳》:“從 高祖 征 廣固 ,常為軍鋒。”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二:“﹝ 吳三桂 ﹞親赴 常 澧 督戰(zhàn),驅土司 苗 倮 助軍鋒;伐 黔 楚 山木,造樓船巨艦?!?br />(2).軍中威勢。 黃鉞 《隴右光復記·反正巔末》:“ 陜 軍傷亡數(shù)千,軍鋒屢挫。”
《漢語大詞典》:軍牙(軍牙)
軍前大旗。 唐 陳子昂 《禡牙文》:“敢以牲牢告軍牙之神?!?宋 司馬光 《送茹屯田知無為軍》詩:“疊鼓鳴鐃迎候新,軍牙孑孑倚 淮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撫兵》:“旗捲軍牙,射潮怒發(fā)鯨鯢怕。”
分類:軍前大旗
《國語辭典》:幢隊(幢隊)  拼音:chuáng duì
軍隊中掌旗作先導的隊伍?!赌鲜?。卷五三。梁武帝諸子傳。武陵王紀傳》:「便騎射,尤工舞槊。九日講武,躬領幢隊?!?/div>
《漢語大詞典》:響老(響老)
清 代農民軍“捻子”(捻軍前身)首領的稱謂。 清 蔣湘南 《讀〈漢書·游俠傳〉》:“予嘗視其魁,下中人耳,而所在闐門,呼曰響老。響老者,人有不平事,輙為之平……不費一錢而曲直立判?!眳⒁姟?響捻子 ”。
《漢語大詞典》:響捻子(響捻子)
清 代農民軍“捻子”首領的稱謂。 清 蔣湘南 《讀〈漢書·游俠傳〉》:“響老者,人有不平事,輙為之平。久之,赴訴者眾,贊口洋溢轟遠近,如風鼓雷鳴,則成‘響捻子’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