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53
詞典
17
分類詞匯
36
共36,分3頁顯示
1
2
3
2
3
下一頁
分類詞匯
子口
輕關
榷關
關余
關境
關金
鈔關
稅銀
市舶使
洋稅
頭卡
特惠關稅
免稅商店
傾銷關稅
入關談判
《漢語大詞典》:
子口
舊 中國 海關征收國內關稅,以內地常關、厘卡所在地為“子口”,與“母口”(海關所在口岸)相對。 清 夏燮
《
中西紀事·長江設關
》
:“內地貨物復進口時,定一正稅,一子口減半之稅。” 鄭觀應
《盛世危言·稅則》
:“查初辦釐捐時,洋人之貨亦在各子口征課,尚無異説?!眳⒁姟?子口稅 ”。
分類:
中國
海關
關征
征收
關稅
以內
內地
所在地
《漢語大詞典》:
子口稅
舊 中國 海關征收的一種國內關稅。凡進口洋貨運銷 中國 內地或出口土貨從內地運銷國外,除在口岸海關完納值百抽五的進口稅或出口稅外,另繳2.5%的子口稅,以代替沿途所經各內地關、卡應征的稅、捐和厘金。這種代替內地關、卡應征的各種捐稅稱“子口稅”。子口稅的開征,始于1858年 中 英
《天津條約》
的規(guī)定,其目的為便于帝國主義在 中國 內地傾銷洋貨和掠奪原料。1931年,子口稅與厘金同時廢止。 鄭觀應
《盛世危言·稅則》
:“有代用護照包送無運照之土貨者。且同一土貨,由 香港 來,則準其報半稅,無釐捐,若由 粵 省來,則不準報子口稅,必報釐捐……無異為淵驅魚,為叢驅爵。”
分類:
中國
海關
關征
征收
關稅
進口
洋貨
貨運
運銷
《漢語大詞典》:
輕關(輕關)
謂輕收關稅。
《
國語·晉語四
》
:“輕關易道,通商寬農,懋穡勸分,省用足財?!?韋昭 注:“輕關,輕其稅。”
分類:
關稅
《漢語大詞典》:
榷關(榷關)
征收關稅的機構。 清
戴名世
《乙亥北行日記》
:“俱有守者執(zhí)途人橫索金錢,稍不稱意,雖襆被俱欲取其稅,蓋榷關使者之所為也?!?范文瀾
《中國近代史》
第三章第四節(jié):“ 達開 既至 安慶 ……立榷關于 星橋 ,阻行舟征其稅?!?/div>
分類:
征收
關稅
機構
《漢語大詞典》:
關余(關餘)
舊 中國 關稅自1842年起,陸續(xù)作為各種外債、賠款的擔保,每年關稅收入,在盡先歸還外債、賠款及支付海關經費后,所馀之款由 中國 政府收用,稱“關餘”。 孫中山
《革命成功始得享國民幸?!?/span>:“這次我們爭關馀,外國派了二十幾只兵船,到 白鵝潭 來示威。”
分類:
中國
關稅
陸續(xù)
續(xù)作
外債
賠款
擔保
《漢語大詞典》:
關境
又稱“關稅國境”。一國海關法令實施的領土。通常同國境相一致。但一些國家設有不受海關管轄的自由港以及可以不辦進口手續(xù)、免稅儲存的保稅區(qū),其關境小于國境。締結關稅同盟的國家,因相互間的貿易不征關稅,關境擴大到所有締約國領土。
分類:
關稅
國境
海關
關法
法令
實施
領土
《漢語大詞典》:
關金(關金)
(1).北洋軍閥和國民黨政府統(tǒng)治時期海關稅收的計算單位。
(2).“關金券”的簡稱。
分類:
北洋軍閥
和國
國民黨
政府
統(tǒng)治
海關
關稅
稅收
計算
《國語辭典》:
鈔關(鈔關)
拼音:
chāo guān
古代按載貨的數(shù)量和路途遠近,令舟船繳納貨稅的地方?!督鹌棵贰返诎艘换兀骸改愕郊?,好歹討老爹一封書來,下與鈔關錢老爹,少納稅銀,先放船行?!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寤兀骸覆蝗諄淼綋P州,在鈔關住了一日,要換江船回南京?!?/div>
分類:
兩代
收取
關稅
納稅
《漢語大詞典》:
稅銀(稅銀)
猶稅金。舊時海關稅收按銀兩計算,故名。
《清會典事例·戶部·關稅考核一》
:“各關額稅銀二萬兩以上者,仍照前例議敘?!?span id="3hbso7j" class="book">《清會典事例·戶部·關稅考核一》:“ 粵 海關稅銀,總以關期報滿六箇月內迅速奏解?!?/div>
分類:
稅銀
稅金
海關
關稅
稅收
銀兩
兩計
計算
《漢語大詞典》:
市舶使
官名。 唐 代在 廣州 等地設市舶使,掌海外貿易、關稅等。
《
新唐書·柳澤傳
》
:“ 開元 中,轉殿中侍御史,監(jiān) 嶺南道 。時市舶使、右威衛(wèi)中郎將 周慶立 造奇器以進?!眳⒁姟?市舶司 ”。
分類:
官名
廣州
等地
地設
海外
外貿
貿易
關稅
《國語辭典》:
市舶司
拼音:
shì bó sī
職官名。唐置,于廣州、泉州、杭州等處與域外各國通商,掌蕃貨、海舶、徵榷、貿易之事,猶今之海關。宋元明因襲之,清廢。
分類:
官署
署名
分設
廣州
兩
《漢語大詞典》:
洋稅
舊時國家征收的進口關稅。 清
曾國藩
《新造輪船折》
:“臣奏請撥留洋稅二成,以一成為專造輪船之用?!?/div>
分類:
國家
征收
進口
關稅
《漢語大詞典》:
頭卡(頭卡)
清 末于水陸要隘分設關卡征收貨物過關稅,貨物通過的頭道關卡,謂之“頭卡”。
《清會典事例·戶部·厘稅》
:“ 浙 西地方,一起一驗,由經過之頭卡併收,餘均驗票放行。”
分類:
水陸
要隘
分設
關卡
征收
貨物
過關
關稅
《國語辭典》:
特惠關稅(特惠關稅)
拼音:
tè huì guān shuì
一國對另一國的全部或部分商品在進口稅方面所訂定的特別優(yōu)惠關稅。
分類:
商品
品進
進口
給予
特別
優(yōu)惠
關稅
《國語辭典》:
免稅商店(免稅商店)
拼音:
miǎn shuì shāng diàn
供外國入境旅客購買貨物的商店。其所售貨物均免徵關稅,故價格較廉。此乃對外國旅客的一種優(yōu)待措施,常設于國際性港埠或機場。
分類:
外國
入境
旅客
購買
貨物
商店
售貨
關稅
《國語辭典》:
傾銷關稅(傾銷關稅)
拼音:
qīng xiāo guān shuì
對于他國傾銷的貨物,在一般進口稅以外額外徵收的關稅。目的在于抵銷他國出口津貼等有利價格競爭的措施,以保護本國各種生產。也稱為「傾銷稅」。
分類:
他國
貨物
額外
徵收
關稅
《國語辭典》:
入關談判(入關談判)
拼音:
rù guān tán pàn
泛指我國欲加入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組織所進行的各種談判。
分類:
加入
入關
關稅
貿易
協(xié)定
組織
談判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