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99
【介紹】:
東漢汝南汝陽人,字公路。袁逢子。少以俠氣聞,舉孝廉,累遷河南尹、虎賁中郎將。董卓專權(quán),術(shù)奔南陽,得長沙太守孫堅之助,據(jù)有其地。與袁紹交惡,為紹及曹操所敗,退據(jù)揚州。獻帝建安二年,稱帝于壽春,自號仲家。淫侈滋甚,媵妾數(shù)百食肉衣羅,而士民凍餒。旋為曹操所敗,病死。
全后漢文·卷三十術(shù),字公路,司空逢子,紹從弟。靈帝時,舉孝廉,除郎中,后為折沖校尉、虎賁中郎將。董卓廢立,出奔南陽。尋入陳留,為曹公所破。奔九江,自領(lǐng)揚州刺史。李傕之亂,進左將軍,封陽翟侯。興平二年,僭號稱帝,后饑困出奔,嘔血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421
【介紹】:
北魏代人。少時,明元帝在東宮,隨侍謹慎竭力。及即位,拜散騎常侍,賜爵金鄉(xiāng)公,改宣城公。明元帝性苛察,路頭優(yōu)游不任事,唯侍左右,談笑而已,深得寵待。每至評獄,常獻寬恕之議,以此見重于朝。卒謚忠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北魏陽平清淵人,字伯瑞。有干用,與廣平宋翻俱知名。孝文帝太和中,除奉朝請。歷華州安定王征虜府長史,轉(zhuǎn)定州河間王元琛長史。琛貪暴,恃慶常進苦言。年四十八卒,謚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11—781
【介紹】:
唐京兆三原人,字懿范。初名劍客,任神烏令,玄宗以其考績?yōu)樘煜伦睿伤脻h魯恭,因賜現(xiàn)名。歷遷渭南令、朔方節(jié)度留后、檢校刑部尚書、江西觀察使,以善治財賦稱。代宗大歷八年,嶺南哥舒晃亂起,詔兼嶺南節(jié)度使,平之。因株戮舶商,沒其財數(shù)百萬私有之,為帝所惡。德宗立,陰賄宰相楊炎,始錄前功,更拜兵部尚書、東都留守。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四嗣恭字懿范。京兆三原人。始名劍客。以世蔭為鄴尉。遷蕭關(guān)令。連徙神烏姑臧??伎?yōu)樘煜伦?。元宗以為可嗣漢魯恭。因賜名。永泰二年為江西觀察使。大歷八年兼嶺南節(jié)度使。封冀國公。德宗立。拜兵部尚書東都留守。加懷鄭汝陜河陽三城節(jié)度東都畿觀察使。卒年七十一。贈左仆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45—811
【介紹】:
唐京兆三原人,字從眾。路嗣恭子。以父蔭為著作郎。德宗貞元初,出為虔州刺史,鑿贛石梗險以通舟道。累遷宣歙池觀察使。李锜亂起,應(yīng)發(fā)鄉(xiāng)兵救湖、常二州,以故锜不能拔。憲宗元和六年,以疾授左散騎常侍。卒謚靖。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45—811
字從眾,京兆三原(今陜西三原)人。路嗣恭之子。以蔭入仕,德宗貞元間歷任虔州、溫州、廬州刺史,入為職方郎中、佐鹽鐵使。順宗永貞元年(805)改刺常州。是年末,改宣歙池觀察使,進封襄陽郡王。憲宗元和四年(809)以疾去職。六年拜左散騎常侍。旋卒。生平見《新唐書》本傳?!俄n昌黎集》卷二六有其神道碑?!?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另《南雁蕩山志》尚存《游南雁蕩》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齊州臨淄人。段文昌孫。官至萬年尉。有《北戶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76—835
【介紹】:
唐陽平人,字南式。路泌子。舉明經(jīng)第。歷遷左補闕、侍講學士。敬宗立,拜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有以金帛謝除制者,必叱而卻之。文宗大和二年,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七年,表上史官所修《憲宗實錄》、《穆宗實錄》。后出為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道病卒,謚貞。有《平淮西記》等。
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二隨字南式。陽平人。舉明經(jīng)。累轉(zhuǎn)司勛員外郎。穆宗朝拜諫議大夫。敬宗立。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文宗大和二年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七年冊拜太子太師。出為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卒年六十。贈太保。謚曰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827—874
【介紹】:
唐魏州冠氏人,字魯瞻。路群子。宣宗大中進士。懿宗咸通初,歷遷屯田員外郎、翰林學士,以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居位八年,累進左仆射。頗通賂遺,奢肆不法。俄與韋保衡伺秉政,二人勢動天下,時目其黨為牛頭阿旁,言如鬼陰惡可畏。后與保衡相惡,出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以勞遷兼中書令。坐縱容親吏,流儋州,賜死。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二巖字魯瞻。陽平冠氏人。大中中登第。累遷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咸通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進左仆射。罷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封魏國公。貶新州刺史。至江陵免官。流儋州。賜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隨州隨縣人,字公路,一字公達。第進士。初以附蔡京,累官中書侍郎。京去相,首勸徽宗碎《元祐黨碑》,澄正京所行悖理害民之政。御史論其反復(fù),劾罷知亳州。京復(fù)相,再責鎮(zhèn)江節(jié)度副使、安州居住。京再罷,稍起知杭州,加資政殿學士卒,年五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山東人,字公路。嘗從學于程頤,以避地至鄞,浙之洛學由是漸興。平時居家外出必循于孔。丞相趙鼎方振洛學,欲薦之,力辭。
人物簡介
維基吳遵(1510年—?),字公路,號初泉,浙江杭州府海寧縣人,民籍。嘉靖十年(1531年)辛卯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六十三名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式丁未科會試第三十六名,登第三甲第五十九名進士。授知縣,三十一年正月選授河南道試監(jiān)察御史,七月實授,三十四年巡按江西,三十五年六月提調(diào)南直隸學校,復(fù)除江西道御史,三十八年九月提調(diào)南直隸學校,四十年六月升光祿寺少卿,四十一年七月升大理寺左寺丞,十月被給事中丘蕣彈劾謟事權(quán)門,躐躋華要,被調(diào)別任。改尚寶司卿,四十三年閏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四十五年三月改任南京太常寺少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26—1604
【介紹】:
明蘇州府嘉定人,初名凡,字公路。通古今學,好奇計。家在安亭,有田畝童仆,一旦棄去為貧人,讀書談道。北歷燕、趙、齊、魏之郊,游古戰(zhàn)場,輒慷慨悲歌。工詩,有詩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初名凡,字公路,蘇州嘉定人。有詩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49
【介紹】:
明廣平府曲周人,字見白,號皓月。天啟五年進士。知涇陽縣。拒建魏忠賢生祠。崇禎四年征授御史,疏劾首輔周延儒,被旨切責。又陳時事十大弊。八年,言任用輔臣事,忤溫體仁,謫河南按察司檢校。十六年,稍遷至漕運總督、淮揚巡撫。弘光時馬士英欲用田仰,罷振飛。唐王立于閩,拜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清兵進仙霞關(guān),唐王走汀州,振飛追赴不能及。后應(yīng)桂王召,卒于途。
維基路振飛(1590年—1647年),字見白,號皓月,直隸廣平府曲周縣東關(guān)人,明末和南明重臣。天啟乙丑進士。天啟五年(1625年)登乙丑科進士,初任涇陽縣知縣,在任期間地方出現(xiàn)饑荒,路振飛設(shè)法蠲賑,撫集流移,前后救活了數(shù)萬人。后來鄰近的州縣盜起,延及云陽,路振飛團練鄉(xiāng)勇,又身先士卒督戰(zhàn),最終成功殲滅入侵的盜賊頭領(lǐng)數(shù)十人,使得以后盜賊們「相戒毋敢入境」。又打通河運,致使涇陽出現(xiàn)「渭川百貨咸集于涇,所省輦負費十之八」。路振飛也曾拒建魏忠賢生祠。崇禎四年(1631年)擢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任內(nèi)極言時弊,但多不被接納。崇禎六年(1633年)巡按福建,海盜劉香勾結(jié)荷蘭人入侵者犯邊,振飛重用鄭芝龍,平定劉香,驅(qū)逐荷蘭艦隊。崇禎十六年(1644年)秋,擢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淮揚,任內(nèi)派遣金聲桓等分道防河,又團練鄉(xiāng)兵,犒以牛酒,數(shù)年間便得強兵數(shù)萬。甲申之變后,路振飛致書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謂“倫序當在福王,宜早定社稷主”。明紹宗即位,于振飛有舊恩,下詔封振飛為右都御史、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等職。路振飛三子路澤濃年方十七,隨父親謁見隆武帝,隆武帝賜其名為太平,授錦衣衛(wèi)百戶、改兵部職方司主事,不久,升廣西按察使司僉事。終官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清兵陷仙霞關(guān),紹宗走汀州,振飛亡海島。永歷元年(順治四年,1647年),振飛南下投奔昭宗,是年四月二十二日病死于廣州順德陳村途中,謚文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