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28—496 【介紹】: 北魏河南鞏人,字益宗。家本寒門。父張孟舒為假洛陽令。緱氏宗文邕聚眾起事,孟舒走免。宗之坐罪,被執(zhí)入京,受腐刑,入禁中。以忠厚謹慎,擢侍御中散,累遷領中秘書,進爵彭城公。出為東雍州刺史,在任有稱。入為內(nèi)都大官,冀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86—965 【介紹】: 宋初汾州平遙人。唐昭宗光化中,以拳勇隸李克用麾下。仕后唐、后晉,累遷武寧軍節(jié)度、同平章事。少帝時授河中尹、護國軍節(jié)度。契丹入汴,授鳳翔節(jié)度。后漢高祖即位,益自以嘗受命契丹,頗憂之,謀歸蜀。后授開封尹。廣順間,封齊國公致仕。宋太祖即位,以耆舊厚待之。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二
益。汾州平遙人。唐光化中隸李克用麾下。天成中累授費州刺史。應順初加西面行營都巡檢使。晉初領光州防禦使。改河陽三城節(jié)度。充鄴都行營都虞候。移鎮(zhèn)潞州。天福四年遷武寧軍節(jié)度同平章事。五年徙鎮(zhèn)泰州。充西面都部署。遷河中尹護國軍節(jié)度。契丹入汴。授鳳翔節(jié)度。漢祖即位。加兼侍中。乾祐中授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魯國公。周廣順初封楚國公。改太子太師。又改封齊國公。顯德元年致仕。入宋。乾德三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7—1102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禹弼。第進士。歷大宗正丞、利州路湖南轉(zhuǎn)運判官、工部員外郎。嘗知福州、潭州、開封府?;兆诮ㄖ芯竾辏萆袝邑?。善狡譎傅合,援蔡京復相,得遷中書侍郎,為時人所惡。
全宋詩
溫益(一○三八~一一○三),字禹弼,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第進士,歷大宗正丞、湖南轉(zhuǎn)運判官。哲宗紹圣中,由諸王府記室出知福州,徙潭州?;兆诩次?,召為太常少卿,遷給事中兼侍讀,改龍圖閣待制權(quán)知開封府。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拜尚書右丞。崇寧二年卒,年六十六。《宋史》卷三四三有傳。
全宋文·卷二○一四
溫益(一○三八——一一○三),字禹弼,泉州晉江(今福建晉江)人,郡望太原。舉進士,稍遷大宗正丞,為工部員外郎。紹圣中,歷知兗、福、潭等州,入為太常少卿,除給事中兼侍讀。為陳瓘所劾,遂罷給事中,以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遷吏部尚書,俄拜尚書右丞。崇寧元年,遷中書侍郎。次年卒,年六十六,謚定簡。見《東都事略》卷九七本傳,《宋史》卷三四三本傳,《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一○九。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三五○
席益(?——一一三九),字大光,河南(今河南洛陽一帶)人,旦子。南渡初為徽猷閣待制、知河中府。金人犯河東,棄地遁去,坐落職。尋知郢州、試中書舍人。紹興元年知溫州,提舉江州太平觀,旋知臨安府。二年移知衢州、平江府。后試尚書吏部侍郎、工部尚書兼權(quán)吏部尚書。三年二月拜參知政事。次年罷,以端明殿學士充荊湖南路安撫制置使兼知潭州。五年,除四川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成都,升資政殿大學士。七年,以母憂去官。九年卒于溫州,謚忠清。見《宋史》卷三四七《席旦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九、一四、三三、四七、四八、五三、五八、六二、六三、七八、八九、一○七、一一七、一二七,《乾道臨安志》卷三,《史質(zhì)》卷三五等。
《國語辭典》:社區(qū)電臺(社區(qū)電臺)  拼音:shè qū diàn tái
以服務當?shù)卣?、?jīng)、社會、交通、公益為主的地區(qū)性電臺,發(fā)射電力不大,天線不高的廣播系統(tǒng)。
《國語辭典》:走失協(xié)尋公益廣告(走失協(xié)尋公益廣告)  拼音:zǒu shī xié xún gōng yì guǎng gào
為協(xié)助尋找走失的兒童或老人等所制作的公益性質(zhì)廣告。
《國語辭典》:花蓮善牧中心(花蓮善牧中心)  拼音:huā lián shàn mù zhōng xīn
花蓮地區(qū)的公益團體,全名為「財團法人臺灣基督教門諾會花蓮縣私立善牧中心」,隸屬于基督教門諾會(the Mennonite Church)。西元1987年,數(shù)名教會婦女為救援遭人口販運的不幸少女而成立「花蓮善牧協(xié)會」;1990年,更名為「花蓮善牧中心」,隔年納入基督教門諾會聯(lián)會運作;1994年,正式向內(nèi)政部立案。該中心的服務項目主要包括:保護與收容受虐婦女、設立不幸少女中途之家、提供原住民社區(qū)服務與就業(yè)技能輔導、舉辦青少年成長班及婦女教育等各類活動。
《國語辭典》:同業(yè)公會(同業(yè)公會)  拼音:tóng yè gōng huì
同一區(qū)域內(nèi),經(jīng)營同一行業(yè)者,以維護同業(yè)間的公益及矯正營業(yè)弊害為宗旨而設立的團體。
《國語辭典》:土地徵收  拼音:tǔ dì zhēng shōu
國家因公益需要,如興辦國防、交通、水利、公共衛(wèi)生或環(huán)境保護等事業(yè),并評估必要性后,認為需要使用人民之私有土地,依法律規(guī)定之程序,以相當價格補償土地所有權(quán)人而取得土地。
《國語辭典》:義賽(義賽)  拼音:yì sài
為公益事項籌款而義務演出的體育競賽。
《國語辭典》:廣告人(廣告人)  拼音:guǎng gào rén
從事行銷商品或服務訊息、政治理念、公益倡導等從業(yè)人員,工作性質(zhì)包括創(chuàng)意、行銷企劃、媒體購買、市場調(diào)查等。
《國語辭典》:永續(xù)林(永續(xù)林)  拼音:yǒng xù lín
為使森林的經(jīng)濟性或公益性得以保持永恒持續(xù)的收益,所施行的一種合理經(jīng)營方式。也稱為「恒續(xù)林」。
《漢語大詞典》:急公好施
謂熱心公益,樂于施舍。 清 顧炎武 《歙王君墓志銘》:“君雖業(yè)鹽,而孝友,急公好施,有遠見,能自樹。”
《國語辭典》:急公好義(急公好義)  拼音:jí gōng hào yì
熱心公益,喜愛助人?!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三四回:「此次由上海捐集鉅款,來晉賑濟,急公好義,已堪嘉尚?!?/div>
《漢語大詞典》:棄公營私(棄公營私)
丟棄公益,謀求私利。元史·泰定帝紀一:“四方代祀之使,棄公營私,多不誠潔,以是神不歆格,請慎擇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