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284—329
【介紹】:
東晉河內(nèi)溫人,字延年。司馬亮子。晉武帝太康末,封西陽縣公,拜散騎常侍。晉惠帝元康初,進封郡王?;莸塾琅d中,拜侍中。晉元帝即位,為侍中、太保,錄尚書事,領(lǐng)大宗師,擢太宰。明帝死,與王導(dǎo)并受顧命輔成帝。成帝咸和初,免官,降為弋陽縣王。蘇峻之亂,詣峻稱其功,峻大悅,矯詔復(fù)其爵位。峻平,賜死。
全晉文·卷十七羕字延年,攸第三子。太康末封西陽縣公,拜散騎常侍。元康初進爵為王,歷步兵校尉、左軍、驍騎將軍,永康初進封郡王,永興初拜侍中。坐長沙王乂廢為庶人,尋為撫軍將軍。永嘉初拜鎮(zhèn)軍將軍,加散騎常侍,領(lǐng)后軍將軍,尋渡江。元帝承制,更拜撫軍大將軍開府。及即晉王位,進侍中太保。大興初錄尚書事,領(lǐng)大宗師。永昌初進太宰,后領(lǐng)太尉。咸和初免官,降為弋陽縣王。蘇峻矯詔復(fù)爵位,峻平賜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294—320
【介紹】:
西晉河內(nèi)溫人,字景度。司馬模子。襲爵南陽王。初拜南陽國世子。父死后,據(jù)有秦州之地,自號大司馬,置百官,隴右氐羌并從之。晉憫帝立,以為右丞相,加侍中、都督陜西諸軍事,尋進位相國。晉元帝大興二年,自稱晉王,改元建康,居上邦。為劉曜所逼,遷桑城。為其將張春所殺。謚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300—317
【介紹】:
東晉元帝子。字道成。初繼叔父長樂亭侯渾,后徙封宣城郡公,拜后將軍。裒有成人之量,賢于其兄。帝擬立裒為太子,征詢王導(dǎo)。導(dǎo)以“世子、宣城俱有朗俊之目,固當以年”對,乃更封裒為瑯邪王,嗣恭王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342
【介紹】:
東晉河內(nèi)溫人,字偉德。司馬懿從玄孫。初封堂邑縣公。元帝立,拜散騎侍郎。累遷大宗正、光祿大夫。成帝咸和四年封彭城王。有風疾,性理不恒。或丑言悖詈,誹謗上下;或馳騁無度,攻劫軍寺。嘗乘車突入端門,至太極殿前,為有司奏免。
全晉文·卷十五纮字偉德,宣帝弟馗之玄孫。初為高密王據(jù)嗣,至彭城王雄坐奔蘇峻伏誅,更入繼本宗。拜國子祭酒,加散騎常侍,遷大宗正秘書監(jiān)。以風疾更拜光祿大夫,領(lǐng)大宗師。疾甚解職,咸康八年薨。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有集二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350
【介紹】:
東晉河內(nèi)溫人,字公壽。宗室。成帝咸和中,拜散騎侍郎,累遷黃門侍郎。父為刺史王廙所殺,無忌志欲復(fù)仇,欲手刃廙子耆之,付廷尉科罪,帝免之??档劢ㄔ?,遷散騎常侍,轉(zhuǎn)御史中丞,出為輔國將軍,尋轉(zhuǎn)南郡、河東二郡太守。穆帝永和二年,隨桓溫伐蜀,有戰(zhàn)功。
全晉文·卷十五無忌字公壽,承子,嗣封譙王。咸和中拜散騎侍郎,累遷屯騎校尉、中書、黃門侍郎,建元初遷散騎常侍,轉(zhuǎn)御史中丞,出為輔國將軍、長沙相。又領(lǐng)江夏相,尋轉(zhuǎn)南郡、河東二郡太守,以從平蜀功進前將軍。永和六年薨,贈衛(wèi)將軍,謚曰烈王。有集九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316—381
【介紹】:
東晉河內(nèi)溫人,字道叔。晉元帝子。太興元年封武陵王。歷官散騎常侍、左將軍、侍中、秘書監(jiān),遷太宰。無學術(shù)而有武干。為桓溫所忌。簡文帝即位,溫逼新蔡王司馬晃使自誣與晞等謀逆,收付廷尉,請誅之,簡文帝不許。徙新安郡。卒謚威。
人物簡介
維基司馬融,字、生卒年不詳,河內(nèi)溫縣人,淮陵元王司馬漼之子,襲封淮陵王,謚號貞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390
【介紹】:
東晉河內(nèi)溫人,字元愉。司馬無忌子。襲爵譙王。少拜散騎侍郎。累遷御史中丞。忠正有干局。嘗奏劾桓溫。有勛望才用。晉孝武帝深仗之。官至領(lǐng)鎮(zhèn)北將軍、兗青二州刺史、假節(jié)。卒謚敬。
全晉文·卷十五恬字元愉,無忌子,嗣封譙王。拜散騎侍郎,累遷散騎常侍、黃門郎、御史中丞。簡文即位,遷右衛(wèi)將軍,司雍秦梁四州大中正,拜尚書,轉(zhuǎn)侍中,領(lǐng)右衛(wèi)將軍,補吳國內(nèi)史,又領(lǐng)太子詹事。孝武時復(fù)為御史中丞,拜都督兗青冀幽并揚州之晉陵徐州之南北郡軍事,領(lǐng)鎮(zhèn)北將軍、假節(jié)兗青二州刺史。太元十五年薨,贈車騎將軍,謚曰敬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402
【介紹】:
東晉河內(nèi)溫人,字伯道。司馬恬子。襲爵譙王。初拜秘書郎。累遷建威將軍、豫州刺史。與弟司馬允之、司馬恢之等各擁強兵,勢傾朝廷。司馬道子、元顯父子倚以為援。晉安帝元興元年,元顯伐桓玄,命尚之為后部,兵敗,死。謚忠。
全晉文·卷十五尚之字伯道,恬子,為秘書郎,遷散騎侍郎,出為振威將軍廣陵相。尋嗣,封譙王,為驃騎咨議參軍。以討王恭功,拜建威將軍、豫州剌史、假節(jié),尋進號前將軍,討桓玄,兵潰被擒,斬于建康市。安帝反正,追贈衛(wèi)將軍,謚曰忠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364—403
【介紹】:
東晉河內(nèi)溫人,字道子。簡文帝子。初封瑯邪王。孝武帝太元初,拜散騎常侍,太元十年,謝安死,領(lǐng)揚州刺史、錄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既為揚州總錄。與帝酣歌為務(wù),竊弄威權(quán),勢傾天下。封會稽王。安帝立,道子輔政,寵昵王國寶等,政刑謬亂,民怨沸騰,激起王恭起兵討之。道子懼,殺王國寶等。而仍與子元顯,大事聚斂,奢侈無度。隆安三年,委政元顯,因發(fā)浙東諸郡免奴為客者當兵,激起孫恩之變。元興元年,桓玄舉兵東下,破建康,道子被放逐,尋被鴆殺。
全晉文·卷十七道子字道子,簡文帝第五子,與孝武同母,簡文臨崩,封為瑯邪王,太元初拜散騎常侍、中軍將軍,進驃騎將軍,領(lǐng)司徒。尋領(lǐng)徐州刺史、太子太傅。復(fù)領(lǐng)揚州刺史,封會稽王。安帝即位,進太傅揚州牧,解徐州,后復(fù)解揚州司徒。元興元年為桓玄所害,玄敗追贈丞相,謚曰文孝王。(《世說·言語篇》注作「孝文王」。)有集八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374—408
【介紹】:
東晉河內(nèi)溫人,字茂遠。元帝孫。封武陵王。少稱聰慧,歷位散騎常侍、中領(lǐng)軍。安帝元興二年,桓玄廢晉稱帝,貶為彭澤侯。次年劉裕等起兵討玄,遵受密詔,總攝萬機,加侍中、大將軍。及玄兵敗西逃,安帝反正,更拜太保。
全晉文·卷十七遵字茂遠,元帝孫。太元六年嗣父晞位為新寧王,十二年復(fù)封本國為武陵王,歷散騎常侍、秘書監(jiān)、太常中領(lǐng)軍。桓玄用事,拜金紫光祿大夫。玄篡位,貶為彭澤侯。義兵起,總統(tǒng)萬機,加侍中大將軍、承制。安帝反正,拜太保。義熙四年薨!謚曰忠敬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390—464
【介紹】:
北魏河內(nèi)溫人,字德秀。晉宗室。劉裕自立,誅司馬氏戚屬,楚之逃亡,聚眾謀報復(fù)。明元帝末歸魏,假荊州刺史。太武帝初,封瑯玡王。太武帝神麚中,從征南下,大敗宋軍于滑臺。后又從征涼州,敗宋軍于仇池。以軍功,官至侍中、中鎮(zhèn)大將、朔州刺史。
全后魏文·卷二十五楚之,字德秀,晉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孫。宋受禪,謀興復(fù)不果。泰常末,降于魏,假使持節(jié)、征南將軍、荊州刺史。太武即位,以為安南將軍,封瑯邪王,屯潁川。徵為散騎常侍,尋拜假節(jié)侍中、鎮(zhèn)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云中鎮(zhèn)大將、朔州刺史。和平五年卒,年七十五,謚曰貞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442
【介紹】:
北魏河內(nèi)溫人,自稱司馬元顯之子。歸魏,官青、徐二州刺史,封東海公。襲劉裕軍,多所虜獲。官至侍中、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征東將軍、青兗二州刺史,后陣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454
【介紹】:
北魏河內(nèi)溫人,字巨之。司馬景之兄。明元帝泰常末入魏,授寧遠將軍,封新蔡公,假相州刺史。出為廣寧太守,有清儉聲。后降號為平遠將軍,改密陵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488—551
【介紹】:
東魏河內(nèi)溫人,字遵業(yè)。初為懷朔鎮(zhèn)省事,與高歡結(jié)托甚深。魏孝明帝孝昌中,北州陷落,南奔肆州,為爾朱榮所禮遇,仕魏官兼尚書右仆射。高歡入洛,以為大行臺尚書,參知軍國。東魏孝靜帝天平初,除左仆射,與高岳、孫騰等共知朝政。高澄輔政,以贓賄削官。未幾起行冀州事。北齊建,以功除司空,坐事免。官至太尉。
全北齊文·卷三子如字遵業(yè),河內(nèi)溫人,晉司空南陽王模八世孫。魏孝昌中、爾朱榮以為中軍。武泰末,歷司馬,持節(jié)假平南將軍監(jiān)前軍,行建興太守;永安初,封平遙縣子,仍為大行臺郎中,進爵為侯,行相州事,徵為金紫光祿大夫;建明初、兼尚書右仆射;普泰中、為侍中驃騎大將軍,進爵陽平郡公,出為南岐州刺史;中興初,獻武以為大行臺尚書,天平初,除左仆射;興和中,為北道行臺,轉(zhuǎn)尚書令,武定中免,起行冀州事,別封野王縣男。文宣授禪,別封須昌縣公,除司空,免,尋拜太尉,卒贈太師太尉,懷州刺史,謚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