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082,分139頁顯示  上一頁  90  91  92  93  94  96  97  98  9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德布西
德蕾莎
道耳吞
崔子忠
達芬奇
達加馬
達文西
大流士
大諫章
大覺醒
法德利
法布爾
佛科擺
佛克納
佛朗哥
《國語辭典》:德布西  拼音:dé bù xī
Debussy, Claude
人名。(西元1862~1918)法國音樂家。他在音樂中,揉合教會調(diào)式、東方的五聲音階、全音音階,以及富有色彩性的管弦樂法,確立了印象主義派的音樂。其作品以歌劇《派利亞斯與梅麗珊德》、交響詩〈牧神的午后〉、〈?!?、〈夜曲〉三首、管弦樂組曲〈春〉及鋼琴曲《前奏曲兩冊》、〈月光〉等最著名。也譯作「德步西」。
《國語辭典》:德蕾莎  拼音:dé lěi shā
Teresa
人名。(Teresa,西元1910~1997)阿爾巴尼亞裔的修女。西元一九一○年八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阿爾巴尼亞的司科別(skopie),名為雅妮。龔哈。波雅舒(Agnes GonxhaBojaxhiu)十八歲時加入愛爾蘭修會──羅瑞托修女會──,于一九三一年五月二十四日發(fā)愿成為羅瑞托修女時,依據(jù)里修的圣德蕾莎──耶穌的小花──之名選擇了「德蕾莎」這個名字,而后創(chuàng)辦仁愛傳教修女會,實際從事濟世工作。德蕾莎修女一生慈悲為懷,有「貧民窟圣人」美譽之稱,曾于一九七八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于一九九七年九月六日于加爾各答的修會總部因心臟衰竭逝世,享壽八十七歲。也譯作「泰瑞莎」。
《國語辭典》:道耳吞  拼音:dào ěr tūn
Dalton John
人名。(西元1766~1844)英國物理、化學家。創(chuàng)設(shè)了近代的量子論。曾于西元一八○一年發(fā)現(xiàn)了道耳吞氣體分壓定律。一八○三年發(fā)表世界最初的原子量與原子記號。對色盲、光學、力學亦有研究。
《國語辭典》:崔子忠  拼音:cuī zǐ zhōng
人名。(西元?~1644)字道母,號北海,初名丹,字開予,又號青蚓,明順天人。長于文學,尤善畫人物,細描設(shè)色,能自出新意,與諸暨陳洪綬號「南陳北崔」。性傲兀,以金帛求其畫者,概不允。明亡,入土室而死。
《國語辭典》:達芬奇(達芬奇)  拼音:dá fēn qí
Leonardo da Vinci
人名。(西元1452~1519)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大藝術(shù)巨匠之一。參見「達文西」條。
《國語辭典》:達加馬(達加馬)  拼音:dá jiā mǎ
Da Gama,Vasco
人名。(西元1469~1524)葡萄牙的探險家。為歐洲到印度海上航線的發(fā)現(xiàn)者。西元一四九七年奉葡萄牙國王伊曼納一世之命,自里斯本啟錠東航,四個月后發(fā)現(xiàn)繞過好望角的新航路。第二次航海時又在蘇法拉、莫三比克等地設(shè)立商館,鞏固了葡國在印度貿(mào)易的基礎(chǔ)。
《國語辭典》:達文西(達文西)  拼音:dá wén xī
Leonardo da Vinci
人名。(西元1452~1519)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大藝術(shù)巨匠之一,不僅對繪畫、雕刻、建筑,甚至對機械、天文、解剖等自然科學都表現(xiàn)不凡的天才。輾轉(zhuǎn)于佛羅棱斯、米蘭、羅馬等地,從事藝術(shù)創(chuàng)作,最后客死于巴黎。代表作有〈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也譯作「達芬奇」。
《國語辭典》:大流士  拼音:dà liú shì
古波斯王。共有三世:(1)一世(西元前558~前486),削平內(nèi)亂,國勢日強。曾征服色雷斯、馬其頓等地及印度的一部分。又兩次出兵希臘。(2)二世(西元前?~前404),弒兄即位,愚暗無聞。(3)三世(西元前?~前330)時,亞歷山大東征,起兵接戰(zhàn),大敗,被部下所殺。波斯滅亡。也譯作「達理阿」。
《國語辭典》:大諫章(大諫章)  拼音:dà jiàn zhāng
西元一六四二年,英國國會向國王查理一世提出的諫書。主張軍隊的統(tǒng)治權(quán)應(yīng)交予國會,并斥責查理一世許多措施的不當,因而導致雙方的沖突,引發(fā)國內(nèi)的戰(zhàn)爭。也作「大諫書」。
《國語辭典》:大覺醒(大覺醒)  拼音:dà jué xǐng
西元一七三五至一七五○年間,發(fā)生在美國的一次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感的復興運動。其宗旨在改革宗教和道德。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為當時主要理論家。此一運動使美洲殖民地人民開始有共為一體的覺悟,并為美國獨立運動進行了精神準備。
《國語辭典》:法德利  拼音:fǎ dé lì
Fattori Giovanni
人名。(西元1822~1890)法國作曲家、風琴演奏家。他強調(diào)以巴哈的對位的風琴音樂、主張絕對音樂的理想。主要作品有神劇《贖罪》、樂曲〈小提琴奏鳴曲〉。
《國語辭典》:法布爾(法布爾)  拼音:fǎ bù ěr
Jean Henri Fabre
人名。(西元1823~1915)法國昆蟲學家、著作家。為研究昆蟲行為的先鋒。早年在喀本托拉斯、科西嘉等地任教,后來辭去教職,隱居于法國東南部,專心研究昆蟲的習性。從未接受達爾文的進化論,只根據(jù)實際觀察,不斷試驗,但后來的學者仍很尊崇他,稱他為舉世無雙的觀察者。也譯作「法培爾」。
《國語辭典》:佛科擺(佛科擺)  拼音:fó kē bǎi
一種儀器。為法國物理學家佛科于西元一八五一年證明,由一長約十馀公尺細鋼絲,末端懸一重球構(gòu)成。球的擺動面不限制在任一特定方向,它就相對于地球表面轉(zhuǎn)動,由此可證明地球具有自轉(zhuǎn)。
《國語辭典》:佛克納(佛克納)  拼音:fó kè nà
Faulkner, William
人名。(西元1897~1962)美國小說家。作品風格初期以沉郁的寫實主義為主。后期則對大自然充滿濃厚的共鳴與救贖的希望。西元一九四九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著有《聲音與憤怒》、《八月之光》、《押沙龍,押沙龍!》等作品。
《國語辭典》:佛朗哥  拼音:fó lǎng gē
Franco, Francisco
人名。(西元1892~1975)西班牙軍人政治家。西元一九一○年在摩洛哥從事殖民地的鎮(zhèn)壓叛亂工作。黎維拉獨裁時代,參加政變計畫,內(nèi)亂時指揮軍隊登陸本土,出任總司令職,在德、義等國的援助下革命成功。一九三九年成為西班牙的統(tǒng)治者,一九四七年成為終身國家元首,并獲得選定繼承人的權(quá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