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01,分127頁顯示  上一頁  68  69  70  71  72  74  75  76  7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培特曼赫魯威克
裴萊吉伍斯二世
裴萊吉伍斯一世
陀思妥耶夫斯基
烏拉圭回合談判
英國皇家科學研究所
拉梅茲生產(chǎn)法
克里米亞戰(zhàn)爭
理查司特勞斯
馬斯垂克條約
基度山恩仇記
機會均等主義
華沙公約組織
回教會議組織
君士坦丁大帝
《國語辭典》:培特曼赫魯威克(培特曼赫魯威克)  拼音:péi tè màn hè lǔ wēi kè
Theobald von Bethmann Hollweg
人名。(西元1856~1921)德國政治家,雖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保守主義者,但在政治上卻以穩(wěn)健著稱。曾與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爵士合作,使巴爾干戰(zhàn)爭沒有擴大成為奧匈帝國與俄國之間的一場大戰(zhàn)。著有世界大戰(zhàn)今考察。
《國語辭典》:裴萊吉伍斯二世(裴萊吉伍斯二世)  拼音:péi lái jí wǔ sī èr shì
Pelagius Ⅱ
人名。(?~西元590)羅馬教皇,為哥德人后裔;繼本篤(Bendictus)一世之后即位,在位時對倫巴底(Lombard)族的入侵費盡心血排拒,后又造成東、西教會之間的裂痕加深。
《國語辭典》:裴萊吉伍斯一世(裴萊吉伍斯一世)  拼音:péi lái jí wǔ sī yī shì
Pelagius Ⅰ
人名。(?~西元561)羅馬教皇。曾重建羅馬城,救濟貧困,并利用皇帝的實力支援,將君士坦丁堡置于西方教會權勢之下。
《國語辭典》:陀思妥耶夫斯基  拼音:tuó sī tuǒ yé fū sī jī
Dostoyevsky Fyodor
人名。(西元1821~1881)俄國著名小說家。其處女作《窮人》獲得文評家的贊揚。其他的著作有《罪與罰》、《白癡》、《群魔》等。
《國語辭典》:烏拉圭回合談判(烏拉圭回合談判)  拼音:wū lā guī huí hé tán pàn
關稅貿(mào)易總協(xié)定(GATT)在西元一九八六年九月于烏拉圭所舉行的部長級會議,主要在探討紡織品、農(nóng)業(yè)、智慧財產(chǎn)權、貿(mào)易投資與服務等相關問題,期望能建立一套全球一致的標準,經(jīng)多次談判,一九三三年建立共識,并決議成立世界貿(mào)易組織(WTO)。一九九四年在摩洛哥簽訂新的全球自由貿(mào)易協(xié)定,一九九五年生效。
《國語辭典》:英國皇家科學研究所(英國皇家科學研究所)  拼音:yīng guó huáng jiā kē xué yán jiù suǒ
Royal Institution of Great Britain
英國國立科學研究所。創(chuàng)立于西元一七七九年,以普及產(chǎn)業(yè)革命技術知識為主,是近代基礎科學的研究機關。
《國語辭典》:拉梅茲生產(chǎn)法(拉梅茲生產(chǎn)法)  拼音:lā méi zī shēng chǎn fǎ
西元一九五一年法國婦產(chǎn)科醫(yī)師費南度拉梅茲發(fā)明的一種生產(chǎn)方法。主要目的是使孕婦在身、心方面有所準備,并能利用放松肌肉和恰當?shù)暮粑记啥冗^陣痛和分娩。夫妻兩人須同時上課接受訓練,使先生能在產(chǎn)房陪伴太太分娩。
《國語辭典》:克里米亞戰(zhàn)爭(克里米亞戰(zhàn)爭)  拼音:kè lǐ mǐ yà zhàn zhēng
西元一八五三年,俄國為擴張勢力進入巴爾干半島,以保護希臘正教為名,入侵土耳其。次年,英法兩國依自身利益考慮,加入土耳其一方對俄宣戰(zhàn)。聯(lián)軍以海陸軍進攻克里米亞,最終俄國戰(zhàn)敗。一八五六年各方簽訂巴黎條約,戰(zhàn)爭宣告結束。
《國語辭典》:理查司特勞斯(理查司特勞斯)  拼音:lǐ chá sī tè láo sī
Richard Strauss
人名。(西元1864~1949)德國作曲家。壯年時期所寫的歌曲、歌劇、交響詩,是最奇特的作品,其中加入許多不協(xié)和音,且常用各種近代的機械,如吹風機、電動機等聲響加強效果,在使人驚訝之馀亦饒富趣味。作有五首交響詩,其中〈唐璜〉、〈狄爾之玩笑〉最負盛名,為新浪漫派、寫實派的新音樂之父。
《國語辭典》:馬斯垂克條約(馬斯垂克條約)  拼音:mǎ sī chuí kè tiáo yuē
西元一九九一年十二月由歐洲共同體十二國于荷蘭馬斯垂克市(Maastricht)達成的協(xié)議,一九九二年二月由歐體十二國外長在葡萄牙簽署。主旨在使一九九三年進入單一市場的歐體,進而達成單一貨幣、政治統(tǒng)合,最后成為一個類似邦聯(lián)性質(zhì)的歐洲聯(lián)合體。
《國語辭典》:基度山恩仇記(基度山恩仇記)  拼音:jī dù shān ēn chóu jì
書名。法國小說家大仲馬于西元一八四四年出版的杰作。以十九世紀的法國為背景,描寫船員愛德蒙被陷害、受恩惠、尋寶藏、復私仇的故事?;壬綖閷毑厮谥畭u名,亦為愛德蒙復仇時期的化名。故事曲折,富冒險性。
《國語辭典》:機會均等主義(機會均等主義)  拼音:jī huì jūn děng zhǔ yì
1.美國于西元一八九八至一八九九年間所提倡,主張各國在華經(jīng)營工商業(yè),應享有同等的機會與權利。
2.主張人民在政治、經(jīng)濟、教育等方面均有參與機會,且須受平等待遇的主義。
《國語辭典》:華沙公約組織(華沙公約組織)  拼音:huá shā gōng yuē zǔ zhī
西元一九五五年由前蘇聯(lián)及其東歐附庸國家,根據(jù)華沙公約所成立的武裝同盟或區(qū)域安全組織??偛吭O在莫斯科,重要部門包括政治協(xié)商委員會、武裝部隊聯(lián)合司令部和外長會議。該組織的成立目的是蘇聯(lián)想藉此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組織,并控制其附庸國。后隨著各國紛紛的退出與自由化,而于一九九一年正式宣告解散。
《國語辭典》:回教會議組織(回教會議組織)  拼音:huí jiào huì yì zǔ zhī
西元一九七一年成立的國際性政治組織。總部設于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目前擁有四十馀個會員國。以透過協(xié)調(diào)成員國的社會、經(jīng)濟和科學文化活動,促進回教各國的團結為宗旨。該組織之下設有國際回教通訊社、回教開發(fā)銀行、回教教育中心等功能性機構。
《國語辭典》:君士坦丁大帝  拼音:jūn shì tǎn dīng dà dì
Constantine The Great
人名。(?~西元337年)第一位信奉基督的羅馬帝國皇帝。西元三○六年隨父出征不列顛時,被軍隊擁立為皇帝,并隨后二次攻打東羅馬帝國,而成為統(tǒng)一羅馬帝國的皇帝。西元三一一年,使基督宗教合法化,并于西元三三○年將拜占庭改名為君士坦丁堡,且進行擴建,做為永久性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