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082,分139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陶侃
謝玄
伍員
郭璞
項籍
商鞅
澄觀
西晉
寇恂
周勃
劉備
山濤
賈島
石勒
王導(dǎo)
《國語辭典》:陶侃  拼音:táo kǎn
人名。(西元259~334)晉代名臣,潯陽(今湖北省黃梅縣北)人,字士行,明帝時拜征西大將軍,都督荊襄軍事,平定蘇峻之亂,初為廣州刺史,每日搬運磚塊以鍛鍊體力,為人忠順勤勞,時人比之諸葛亮。
《國語辭典》:謝玄(謝玄)  拼音:xiè xuán
人名。(西元343~388)東晉名將,謝安侄子,陽夏人,字幼度,具經(jīng)國才略,以精銳八千,破前秦苻堅百萬大軍于淝水,拜前將軍,封康樂縣公,卒謚獻(xiàn)武。
《國語辭典》:伍員(伍員)  拼音:wǔ yún
人名。(?~西元前664)字子胥,春秋楚人。與父兄俱仕楚,后楚王聽讒言殺其父兄,員逃亡吳國佐吳伐楚報仇,并輔吳稱霸。吳王夫差滅越后,欲釋越王句踐回國,不聽員諫,因信讒殺之。伍員死前預(yù)言越必滅吳,后九年越果滅吳。
《國語辭典》:郭璞  拼音:guō pú
人名。(西元276~324)字景純,河?xùn)|聞喜人。東晉文學(xué)家與思想家。博學(xué)高才,好古文詩賦,富文采。又精通陰陽歷算五行卜筮之術(shù),后因卦筮違逆王敦,被殺。曾為《爾雅》、《山海經(jīng)》、《方言》、《楚辭》等書作注。
《國語辭典》:項籍(項籍)  拼音:xiàng jí
人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今江蘇省宿遷縣)。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zhàn)無不利,但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一戰(zhàn),楚軍瓦解,項籍自刎于烏江。
《國語辭典》:商鞅  拼音:shāng yāng
人名。(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孫,名鞅,戰(zhàn)國時衛(wèi)人。少好刑名法術(shù)之學(xué),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后,受封于商。用法嚴(yán)苛,樹敵眾多,孝公卒,遂被車裂而死。也稱為「衛(wèi)鞅」。
《國語辭典》:澄觀(澄觀)  拼音:chéng guān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738~839)俗姓夏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十一歲依寶林寺霈禪師出家。二十一歲受具足戒后,到處參學(xué),于戒律、天臺、華嚴(yán)、南北禪法無不鉆研,而歸心于華嚴(yán),以中興華嚴(yán)宗為己任,為華嚴(yán)宗四祖。他吸收了天臺和禪宗的思想,致力推動禪教一致的思想,對中唐以后的佛教影響頗深。弟子有一百馀人,著名的有宗密、僧睿、法寶等。賜號「清涼國師」。著作弘富,有《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疏》二十卷,《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隨疏演義鈔》九十卷等。
《國語辭典》:西晉(西晉)  拼音:xī jìn
朝代名。(西元265~316)晉武帝至憫帝都于洛陽,因洛陽在東晉首都建康的西邊,故稱為「西晉」。
《國語辭典》:寇恂  拼音:kòu xún
人名。(?~西元36)字子翼,東漢昌平人。從光武破綠林軍,拜河內(nèi)太守,行大將軍事。后拜潁川、汝南太守,均有治績。恂素好學(xué)、修鄉(xiāng)校、教生徒。明經(jīng)修行,時稱長者。卒謚威。
《國語辭典》:周勃  拼音:zhōu bó
人名。(?~西元前169)沛縣(今江蘇沛縣)人。秦末跟隨劉邦起義,屢立軍功,封絳侯。后平呂氏之亂,迎文帝即位,拜右丞相,卒謚武。
《國語辭典》:劉備(劉備)  拼音:liú bèi
人名。(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后與孫權(quán)聯(lián)合大敗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西元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史稱為「蜀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謚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國語辭典》:山濤(山濤)  拼音:shān táo
人名。(西元205~283)字巨源,魏晉間河內(nèi)懷(今河南省沁陽縣)人。性好老莊,為竹林七賢之一。官至吏部尚書,立朝清儉無私,甄拔人物皆一時俊彥,卒謚康。
《國語辭典》:賈島(賈島)  拼音:jiǎ dǎo
人名。(西元788~843)字浪仙,號無本,唐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人。初落拓為僧,后還俗。工詩,好苦吟,為韓愈所重,文宗時賈坐謗,貶長江主簿,故時人稱為「賈長江」。詩風(fēng)清奇幽峭和孟郊相近,世稱為「郊寒島瘦」。著有《賈長江集》。
《國語辭典》:石勒  拼音:shí lè
人名。(西元274~333)字世龍,羯族,上黨武鄉(xiāng)人,為十六國后趙始主。初歸效劉淵,據(jù)有襄國,后殺劉曜自稱帝,擁有冀并幽司豫兗青徐雍秦十州之地。十六國中,最為強盛。在位十五年卒,謚明帝。
《國語辭典》:王導(dǎo)(王導(dǎo))  拼音:wáng dǎo
人名。(西元267~330)字茂宏,晉朝名臣,臨沂(今山東臨沂縣)人。元帝為瑯琊王時,導(dǎo)知天下將亂,勸王收賢俊共事,及即位,參與政務(wù),朝野傾心,號稱為「仲父」。后受遺詔輔明帝,又輔成帝,歷事三朝,出將入相,晉朝中興,導(dǎo)功居多,官至太傅,卒謚文獻(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