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01,分12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張衡
王通
永樂
馬融
西涼
李成
桓溫
貢禹
劉安
陳琳
劉表
童貫
孫權
陶侃
謝玄
《國語辭典》:張衡(張衡)  拼音:zhāng héng
人名。(西元78~139)字平子,東漢西鄂(故治在今河南省南陽縣南)人。精天文歷算,作渾天儀及候風地動儀。擅長文學。所作〈同聲歌〉、〈四愁〉詩為五七言詩創(chuàng)始期重要作品。賦有〈兩京賦〉,構思十年。又所作〈思玄〉、〈歸田〉、〈髑髏短賦〉三篇,一掃鋪采惡習,為漢賦另辟新徑。
《國語辭典》:王通  拼音:wáng tōng
人名。(西元584~618)字仲淹,隋代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西)人。曾西游長安,奏太平十二策,不為所用,退居河汾教授,受業(yè)者眾多,卒后門人謚曰文中子,相傳有《中說》十篇,內容多后學者所偽托。
《國語辭典》:永樂(永樂)  拼音:yǒng lè
明朝成祖的年號(西元1403~1424)。
《國語辭典》:馬融(馬融)  拼音:mǎ róng
人名。(西元79~166)字季長。茂陵(今陜西省興平縣東北)人,東漢學者。從學者常千數(shù),著《三傳異同說》,注《孝經(jīng)》、《論語》、《》、《》、《尚書》、《三禮》等。
《國語辭典》:西涼(西涼)  拼音:xī liáng
朝代名。(西元400~421)與東晉同時的十六國之一。漢人李皓所建,據(jù)有今甘肅省西北部,后為北涼所滅。
《國語辭典》:李成  拼音:lǐ chéng
人名。(西元919~967)字咸熙,號營丘。祖籍長安(今陜西西安),為避戰(zhàn)亂遷居青州益都(今山東營丘)。五代、宋初著名畫家。善琴棋書畫,尤擅畫山水。初師事荊浩、關仝,后自成一家。好用淡墨表現(xiàn)煙云變幻,有惜墨如金之稱。與范寬、董源為北宋山水的三大主流派,對后世影響甚大?,F(xiàn)存作品極少,僅有與王曉合作的〈讀碑窠石圖〉,為宋代摹本。
《國語辭典》:桓溫(桓溫)  拼音:huán wēn
人名。(西元312~378)字元子,晉龍亢人。初拜駙馬都尉,定蜀,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馬,與前燕慕容垂戰(zhàn)于枋頭,大敗而還,后廢帝奕,立簡文帝,陰謀篡奪,威勢顯赫,旋以疾卒。
《國語辭典》:貢禹(貢禹)  拼音:gòng yǔ
人名。(西元前124~前44)字少翁,西漢瑯琊人。以明經(jīng)絜行,徵為博士,元帝時官至御史大夫。
《國語辭典》:劉安(劉安)  拼音:liú ān
人名。(西元前179~前122)西漢沛縣人。漢高祖之孫,襲父封為淮南王。善于文辭,漢武帝甚重之,曾命作〈離騷賦〉,自清晨至早餐時即已完成。亦曾與賓客、方士合著《淮南子》內篇二十一篇,外篇三十三篇,惜今只傳內篇。后因預謀叛變,事發(fā),自縊而亡。
《國語辭典》:陳琳(陳琳)  拼音:chén lín
人名。(西元?~217)字孔璋,三國魏廣陵(今江蘇省江都縣)人。嘗為袁紹掌書記,后紹敗,歸魏任記室,軍國書檄,多出其手,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陳記室集》。
《國語辭典》:劉表(劉表)  拼音:liú biǎo
人名。(西元142~208)字景升,東漢山陽高平人。漢獻帝時為荊州刺史,士卒眾多,愛民養(yǎng)士,從容自保,不與他人爭雄。曹操帶兵來攻,兵尚未至,劉表疽發(fā)背而死,其子劉琮投降。
《國語辭典》:童貫(童貫)  拼音:tóng guàn
人名。(西元1054~1126)字道輔,開封(今河南開封)人。性巧媚,能言善道。為北宋宦官,與蔡京互相勾結,在西北監(jiān)軍,掌兵權二十年。徽宗時因平方臘有功,晉升為太師,故時人稱之為「媼相」。
《國語辭典》:孫權(孫權)  拼音:sūn quán
人名。(西元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人。繼兄策之后,據(jù)有江東,與漢、魏對峙,成三分之業(yè),后稱帝建業(yè),國號吳,在位三十一年。卒謚大皇帝,簡稱為「大皇」。世稱吳大帝。
《國語辭典》:陶侃  拼音:táo kǎn
人名。(西元259~334)晉代名臣,潯陽(今湖北省黃梅縣北)人,字士行,明帝時拜征西大將軍,都督荊襄軍事,平定蘇峻之亂,初為廣州刺史,每日搬運磚塊以鍛鍊體力,為人忠順勤勞,時人比之諸葛亮。
《國語辭典》:謝玄(謝玄)  拼音:xiè xuán
人名。(西元343~388)東晉名將,謝安侄子,陽夏人,字幼度,具經(jīng)國才略,以精銳八千,破前秦苻堅百萬大軍于淝水,拜前將軍,封康樂縣公,卒謚獻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