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082,分139頁顯示  上一頁  43  44  45  46  47  49  50  51  5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來俊臣
李自成
李世民
李隆基
李鴻章
晉武帝
袁崇煥
袁宏道
袁世凱
約瑟芬
嚴(yán)世蕃
楊繼盛
伊秉綬
楊秀清
楊維楨
《國語辭典》:來俊臣(來俊臣)  拼音:lái jùn chén
人名。(西元651~697)唐萬年雍州人(今陜西省長安縣)。武后時為御史中丞,治告密之事,性情兇暴殘忍。后以謀反伏誅。
《國語辭典》:李自成  拼音:lǐ zì chéng
人名。(西元1606~1645)本名鴻基,陜西米脂人。明末流寇,自稱闖王。性情殘忍猜忌,率領(lǐng)黨徒燒殺擄掠,延禍數(shù)省。崇禎十七年于西安稱王,僭號大順,并率眾攻陷京師,莊烈帝殉國。后吳三桂領(lǐng)清兵入關(guān),李敗逃自殺。
《國語辭典》:李世民  拼音:lǐ shì mín
人名。(西元598~649)唐代第二位君主,高祖李淵之次子。聰明英武,兼通文學(xué)。隋末,輔佐高祖起兵,平定四方,代隋而有天下,受封為秦王。即位后,銳意圖治,輕刑薄賦,海內(nèi)升平,世稱為「貞觀之治」。又用李績、秦叔寶等為將,征服吐蕃、突厥,威及域外。西域各國尊為天可汗。在位二十三年,死后廟號太宗。
《國語辭典》:李隆基  拼音:lǐ lóng jī
人名。(西元685~762)唐代的中興君主,睿宗的第三子。因謚號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也稱為「唐明皇」。英武有才略,開元時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稱為「開元之治」。天寶后,寵愛楊貴妃,用李林甫、楊國忠為相,導(dǎo)致安祿山之亂,避難奔蜀,肅宗即位于靈武,尊為太上皇。在位四十三年。玄宗喜愛歌舞音樂,曾于梨園教歌舞,所以后世尊其為伶人之祖師爺。死后廟號玄宗。
《國語辭典》:李鴻章(李鴻章)  拼音:lǐ hóng zhāng
人名。(西元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代政治家。平定捻匪及太平天國有功,歷任直隸、湖廣、兩廣總督。尤善外交,曾多次代表清廷與外國簽訂條約。后因積勞嘔血而死,晉封一等侯,卒謚文忠。
《國語辭典》:晉武帝(晉武帝)  拼音:jìn wǔ dì
帝號。(西元236~290)姓司馬,名炎。晉開國君主,在位二十六年(265~290)。司馬昭之子。昭死,繼位為晉王,后逼魏帝曹奐禪讓,乃登上帝位,建都洛陽。西元二八○年,滅吳,統(tǒng)一中國。
《國語辭典》:袁崇煥(袁崇煥)  拼音:yuán chóng huàn
人名。(西元?~1630)字元素,明東莞人。有膽略,好談兵。萬歷進(jìn)士,天啟間以禦清兵著績,累官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崇禎時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聞警入援京師,遭讒而被磔于市。
《國語辭典》:袁宏道  拼音:yuán hóng dào
人名。(西元1568?~1610)字中郎,明湖北公安人。與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時稱三袁。萬歷進(jìn)士,官至吏部郎中。詩文重妙悟而輕模仿,學(xué)者稱為「公安體」。著有《袁中郎集》。
《國語辭典》:袁世凱(袁世凱)  拼音:yuán shì kǎi
人名。(西元1859~1916)字慰廷,號容庵,河南項城人。清末,為李鴻章所賞識,戊戌政變,因告密而得寵,自山東巡撫,進(jìn)直隸總督,嗣官外務(wù)部尚書、軍機(jī)大臣。辛亥革命事起,以內(nèi)閣總理大臣,挾北洋兵力,與民軍議和,迫清帝退位,孫中山先生力辭大總統(tǒng)讓之,遂為民國首任大總統(tǒng)。后謀行帝制,孫中山先生號召全國聲討,憂憤而死。著有《洹村逸興》、《圭塘唱和集》。
《國語辭典》:約瑟芬(約瑟芬)  拼音:yuē sè fēn
Marie Rose Josephine
人名。(西元1763~1814)拿破崙一世的皇后,在拿破崙初掌政權(quán)期間扮演重要角色,有內(nèi)助之功,西元一八○四年晉稱女皇。一八○九年拿破崙欲娶奧皇女,以約瑟芬無子作藉口,遂離婚退隱。
《國語辭典》:嚴(yán)世蕃(嚴(yán)世蕃)  拼音:yán shì fán
人名。(西元?~1565)字東樓,明江西分宜人,嚴(yán)嵩之子。累官工部左侍郎,與父狼狽為奸,尤好古器文玩之屬,憑勢脅求。后獲罪戍雷州,未至即還鄉(xiāng),肆意淫樂,又被劾,斬于市并籍其家。
《國語辭典》:楊繼盛(楊繼盛)  拼音:yáng jì shèng
人名。(西元1516~1555)字仲芳,別號椒山,明代容城人。官吏部員外郎時,韃靼部長俺答數(shù)入寇,咸寧侯仇鸞請開馬市以和之,繼盛上疏摘其謬,坐貶狄道典史。俺答敗約,帝思其言,遷兵部武選司;后以彈劾嚴(yán)嵩,被嵩構(gòu)陷,棄尸于市,穆宗立,追謚忠憫。
分類:人名公元
《國語辭典》:伊秉綬(伊秉綬)  拼音:yī bǐng shòu
人名。(西元1754~1815)字組似,號墨卿,清福建寧化人。乾隆進(jìn)士,官至揚(yáng)州知府。工詩詞古文,尤精翰墨,根柢于漢碑,所作清勁古拙,體勢獨(dú)出,復(fù)以隸法入楷、行、草諸體,兼得顏魯公筆意,遂獨(dú)樹一幟,卓然名家。著有《留春草堂集》。
《國語辭典》:楊秀清(楊秀清)  拼音:yáng xiù qīng
人名。(西元?~1856)原名嗣龍,清朝廣西桂平人。因與洪秀全約為兄弟,故改名秀清。與秀全同起事,屢敗清兵,封東王,太平軍號令幾全出自秀清,權(quán)勢頗盛,故世并稱「洪楊」,后為韋昌輝所殺。
《國語辭典》:楊維楨(楊維楨)  拼音:yáng wéi zhēn
人名。(西元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又號抱遺老人。善吹鐵笛,故又號鐵笛道人。元末山陰(今浙江省紹興縣)人。泰定進(jìn)士,官至建德路總管府推官。喜游山水,晚居淞江。工詩,號鐵崖體,尤擅古樂府。所作古樂府多以史事和神話為題材,縱橫奇詭。著有《東維子集》、《鐵崖古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