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01,分127頁顯示  上一頁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張道陵
楊行密
忽必烈
韓世忠
房玄齡
孔穎達
胡適
羅聘
滿文
波耳
吳鳳
吳棫
雨果
葉堂
趙孟頫
《國語辭典》:張道陵(張道陵)  拼音:zhāng dào líng
人名。(西元34~155)本名陵,東漢沛國(今安徽省宿縣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從學者須出五斗米,故世稱五斗米道,因被授正一盟威之道,也稱正一道。也稱為「祖天師」。
《國語辭典》:楊行密(楊行密)  拼音:yáng xíng mì
人名。(西元852~905)字化源。五代吳國開國君主。廬州合肥人。少為群盜,占據(jù)廬州,唐昭宗拜為淮南節(jié)度使,封吳王,悉有淮南江東地,在位十五年。后其子溥稱帝,追尊為太祖武皇帝。
《國語辭典》:忽必烈  拼音:hū bì liè
人名。(西元1215~1294)元太祖之孫。興兵滅宋,統(tǒng)一中國。其領土包括亞洲及歐洲東部,疆域之廣,前古未有。知人善任,信用儒術,立經(jīng)陳紀,規(guī)模宏遠,在位三十五年。死后廟號世祖。
《國語辭典》:韓世忠(韓世忠)  拼音:hán shì zhōng
人名。(西元1089~1151)字良臣,宋延安人。高宗時,平苗傅、劉正彥之亂,破金兀朮于黃天蕩,名重當時,稱為中興第一功臣。后以秦檜主和,罷其兵柄,乃口不談兵,隱居西湖,自號清涼居士。卒謚忠武,孝宗追封蘄王。
《國語辭典》:房玄齡(房玄齡)  拼音:fáng xuán líng
人名。(西元578~648)字喬,臨淄人,唐朝名相。博綜典籍,工書能文,輔佐太宗,居相位十五年,在職時夙夜勤強,明達吏治而務為寬平,致貞觀之治,卒謚文昭。
《國語辭典》:孔穎達(孔穎達)  拼音:kǒng yǐng dá
人名。(西元574~648)字仲達,衡水人,唐代經(jīng)學家。善屬文,通步歷。累官國子司業(yè),后遷祭酒,嘗受太宗命撰《五經(jīng)正義》。卒謚憲。
《國語辭典》:胡適(胡適)  拼音:hú shì
人名。(西元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中國現(xiàn)代學者、思想家及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曾獲英美各大學致贈名譽博士學位三十五種。任北京大學教授時,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文學改革。曾任中國公學校長、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及校長、駐美大使、國大代表、中央研究院院長。著有《中國古代哲學史》、《章實齋年譜》、《先秦名學史》、《戴東原的哲學》、《白話文學史》、《丁文江的傳記》等數(shù)十種,另輯成《胡適文存》。
分類:人名公元
《國語辭典》:羅聘(羅聘)  拼音:luó pìn
1.網(wǎng)羅聘請。如:「如果能將這些名家都羅聘來,還怕學術水準不能提高?」
2.人名。(西元1733~1799)字遁夫,號兩峰,別號花之寺僧,清安徽歙縣人。為揚州八怪之一。自題所居為「朱草詩林」。為金農(nóng)弟子,畫人物、佛像、花果、梅竹、山水,自成風格。王昶稱其畫羅漢,足與陳洪綬、崔丹頡頏。尤喜畫鬼,現(xiàn)有〈鬼趣圖〉,以諷刺當世,為時所重。傳世作品有〈丁敬像〉、〈三色梅圖〉等。兼能詩,有《香葉草堂集》。
《國語辭典》:滿文(滿文)  拼音:mǎn wén
滿族的文字。原創(chuàng)于西元一五九九年,由蒙文字母基礎上創(chuàng)制而成。由左至右直寫,有六個元音字母、十八個輔音字母。清代時曾用來書寫公文、編寫歷史、翻譯文學。后來滿族人民逐漸采用漢文,滿文也就很少使用。
《國語辭典》:波耳  拼音:bō ěr
人名:(1)(Niels Bohr,西元1885~1962)丹麥物理學家尼耳斯。波耳。西元一九二一年擔任丹麥理論物理學研究所所長,并因?qū)υ咏Y構的研究,于一九二二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金,且其所領導的哥本哈根研究所,成為世界原子物理學中心。一九五七年獲福特基金會原子和平用途獎。其著作有原子結構和光譜理論、原子物理和人類知識等。(2)(Aage Bohr, 西元1922~?)丹麥物理學家阿格。波耳,是尼耳斯。波耳之子。西元一九六三年繼承父親職務,擔任該研究所所長。于一九七五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金。著有原子核的旋轉(zhuǎn)態(tài)、原子核結構等。
《國語辭典》:吳鳳(吳鳳)  拼音:wú fèng
人名。(西元1699~1769)字元輝,清平和(今福建省平和縣)人。幼隨父母入臺,性沉靜,喜讀書,富思想,有器識。乾隆年間,曾任阿里山通事。
《國語辭典》:吳棫(吳棫)  拼音:wú yù
人名。(西元1100?~1154?)字才老,宋建安(今福建省建甌縣)人。官太常丞,因忤秦檜,出為泉州通判。著有《韻補》五卷,主古韻通轉(zhuǎn)之說,為后來研究古韻者所根據(jù)。
《國語辭典》:雨果  拼音:yǔ guǒ
Victor Marie Hugo
人名。(西元1802~1885)法國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少時曾隨父出征,而父為拿破崙手下名將,曾任上議院議員,后逃亡國外。作品多鼓吹人道主義,擁護自由民主。著有《巴黎圣母院》(電影譯名《鐘樓怪人》)、《悲慘世界》(電影譯名《孤星淚》)等。
《國語辭典》:葉堂(葉堂)  拼音:yè táng
人名。(西元1736~1795)字廣明,一字廣平,號懷庭,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清代戲曲音樂家。畢生研究南北曲唱法,對昆曲唱腔的整理和創(chuàng)作貢獻很大。曾整理修訂納書楹曲譜,并將王實甫所作的《西廂記》編列唱腔,付之管弦。
《國語辭典》:趙孟頫(趙孟頫)  拼音:zhào mèng fǔ
人名。(西元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元吳興(今浙江湖州)人。本為宋宗室,降于元朝,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工于書法,尤善行楷,亦善畫山水、人物、墨竹和花鳥,皆以筆墨圓潤蒼秀見長。著有《松雪齋集》,卒贈魏國公,謚文敏。也稱為「趙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