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01,分127頁顯示  上一頁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佩恩
裴頠
婁師德
王冕
裴秀
夏圭
燕昭王
楊國忠
高力士
僧肇
梁武帝
盧同
陳淳
安祿山
孫炎
《國語辭典》:佩恩  拼音:pèi ēn
Thomas Paine
人名。(西元1737~1809)出生于英國的美國作家。從事政治新聞工作,其著作《常識》、《危機》,對美國革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力。英國泰晤士報稱他為「英國的伏爾泰」。
《國語辭典》:裴頠  拼音:péi wěi
人名。(西元267~300)字逸民,晉河東聞喜人。弘雅有遠識,惠帝時為國子祭酒兼右軍將軍,因誅楊駿有功,封武昌侯。奏修國學,刻石寫經(jīng),累遷《尚書》,為趙王倫所害,追謚成。因患時俗虛浮,嘗著《崇有論》以解其蔽。
《國語辭典》:婁師德(婁師德)  拼音:lóu shī dé
人名。(西元630~699)字宗仁,唐鄭州原武人。武后時的宰相,掌理朝政,恭勤樸忠,統(tǒng)領(lǐng)邊塞要地共三十年,有容人的雅量,以能用人見稱。卒謚貞。
分類:人名公元
《國語辭典》:王冕  拼音:wáng miǎn
人名。(西元1335~1407)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元末明初諸暨(今屬浙江)人。少家貧苦學,博通典籍,善畫竹石梅花,因號梅花屋主。隱九里山,明太祖徵之,未就,一夕病卒。
《國語辭典》:裴秀  拼音:péi xiù
人名。(?~西元271)字季彥,晉河東聞喜人。弘通博濟,八歲能屬文,時人有語:「后進領(lǐng)袖有裴秀?!乖缒晔宋海髿w晉,創(chuàng)制朝儀,廣陳刑政,作《禹貢地域圖》十八篇,藏于秘府。卒謚元。
《國語辭典》:夏圭(夏圭)  拼音:xià guī
人名。(西元1127~1279)字禹玉,宋錢塘(今浙江省杭縣)人。寧宗朝畫院待詔,善畫山水及人物,所畫山水自宋李唐以下無出其右者。其構(gòu)圖方式簡潔,獨幟一格,人稱為「夏半邊」;又好用禿筆,稱為「拖泥帶水皴」。風格與馬遠相近,并稱為「馬夏」。代表作首推〈溪山清遠圖〉、〈長江萬里圖〉。
《國語辭典》:燕昭王  拼音:yān zhāo wáng
帝號。(?~西元前279)名職。在位三十三年(前313~279)。戰(zhàn)國時燕王噲之子。時燕為齊所破,即位后,筑黃金臺以招納賢士。其后以樂毅為上將軍,伐齊,入臨淄,下齊七十馀城,燕乃復強。
《國語辭典》:楊國忠(楊國忠)  拼音:yáng guó zhōng
人名。(西元?~656)一名釗,唐代閿鄉(xiāng)人,生年不詳,為楊貴妃堂兄。玄宗時官宰相,淫縱不法。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反,陷長安,國忠奉帝幸蜀,陳玄禮率軍士誅之于馬嵬驛。
《國語辭典》:高力士  拼音:gāo lì shì
人名。(西元684~762)唐代的宦官。個性謹慎細心而聰敏,深受玄宗寵信,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進開府儀同三司,擅權(quán)弄政。肅宗時,被彈劾流放至巫州,寶應時被赦還,病死途中。
《國語辭典》:僧肇  拼音:sēng zhào
人名。(西元384~414)晉京兆人(今陜西西安)。鳩摩羅什門下四哲之一,參預羅什譯場,被稱為「解空第一」。著有《物不遷論》、《不真空論》等。
《國語辭典》:梁武帝  拼音:liáng wǔ dì
帝號。(西元464~549)姓蕭名衍,字叔達,南蘭陵中都里人(今江蘇省武進縣西北)。南北朝梁開國君主。與南齊同族,仕齊,曾任雍州刺史。后乘齊亂,篡而自立,在位四十八年。博學能文,勤政愛民。晚年信奉佛教,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后于侯景之亂時餓死,卒謚武,廟號高祖。著有《孝經(jīng)義》、《中庸講疏》、《涅盤》、《大品》、《凈名》、《三慧諸經(jīng)義記》等書,明人輯有《梁武帝御制集》。
《國語辭典》:盧同(盧同)  拼音:lú tóng
人名。(西元795?~835)唐范陽人,自號玉川子。博學工詩,朝廷曾兩度徵為諫議大夫,皆避而不就,隱居于少室山。著有《玉川子詩集》。也作「盧仝」。
《國語辭典》:陳淳(陳淳)  拼音:chén chún
人名。(西元1159~1223)字安卿,宋龍溪人。為朱熹弟子,朱熹稱其無書不讀,學者稱北溪先生。著有《論孟學庸義》、《北溪大全集》等書。
《國語辭典》:安祿山(安祿山)  拼音:ān lù shān
人名。(西元?~757)唐營州柳城人(今河北省舊永平府境)。胡人,本姓康,初名阿犖山,又作軋犖山。忮忍多智,善臆測人情,通六蕃語。天寶末,以平盧、范陽、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舉兵反,陷洛陽,入長安,稱燕帝,尋為其子慶緒所殺。
《國語辭典》:孫炎(孫炎)  拼音:sūn yán
人名:(1)(西元220~265)字叔然,三國魏樂安(今山東省博興縣北)人。受學于鄭玄之門人,稱為「東州大儒」。作《爾雅音義》,始創(chuàng)反切法。(2)字伯融,生卒年不詳,明初句容人。善談辯,從征浙東,以功授池州同知,克處州,授總制,措置有方,后為苗兵所執(zhí),不屈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