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082,分139頁顯示  上一頁  102  103  104  105  106  108  109  110  11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法利賽人
二月革命
二次大戰(zhàn)
東京股市
朝日新聞
產(chǎn)經(jīng)新聞
布魯克納
布雷克磨
布拉曼德
布拉姆斯
布萊恩特
布蘭枯秀
柴門霍夫
達達主義
大乘佛教
《國語辭典》:法利賽人(法利賽人)  拼音:fǎ lì sài rén
統(tǒng)稱信奉猶太教法利賽派的教徒。法利賽派出現(xiàn)于西元前二世紀,主張遵守口傳律法,嚴格律己,篤信教義,鼓吹靈魂不死、肉體復活、犯罪要受懲罰等。西元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毀,其后法利賽人不見于史傳,但法利賽派的神學思想依舊流傳。
《國語辭典》:二月革命  拼音:èr yuè gé mìng
1.西元一八四八年二月,法國民間諸黨推翻法王路易腓力,改行共和政治,故稱為「二月革命」。
2.西元一九一七年俄國推翻沙皇,組織臨時政府,結束帝制統(tǒng)治。因事發(fā)時值俄歷二月,故稱為「二月革命」。
《國語辭典》:二次大戰(zhàn)(二次大戰(zhàn))  拼音:èr cì dà zhàn
指西元一九三九至一九四五年所發(fā)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參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條。
《國語辭典》:東京股市(東京股市)  拼音:dōng jīng gǔ shì
日本的股票交易市場。成立于明治十一年(西元1878)。一九八七年四月成為世界最大的證券市場。所采用的東京日經(jīng)股價指數(shù)于一九四九年開始計算。
《國語辭典》:朝日新聞(朝日新聞)  拼音:zhāo rì xīn wén
西元一八七九年于日本大阪創(chuàng)刊的著名報紙。
《國語辭典》:產(chǎn)經(jīng)新聞(產(chǎn)經(jīng)新聞)  拼音:chǎn jīng xīn wén
日本著名的綜合性報紙。西元一九三三年于大阪創(chuàng)刊,出版早報和晚報?,F(xiàn)總社已遷至東京。
《國語辭典》:布魯克納(布魯克納)  拼音:bù lǔ kè nà
Anton Bruckner
人名。(西元1824~1896)奧國作曲家兼管風琴家。自一八六一年起深受瓦格納歌劇音樂的影響,放棄古典風格而采自由形式的、浪漫的、瓦格納式的宗教音樂。作品有交響曲、宗教歌曲、弦樂曲等。也譯作「布羅克納」。
《國語辭典》:布雷克磨  拼音:bù léi kè mó
R. P. Blackmur
人名。(西元1904~1965)美國詩人及新批評一派的批評家。著有現(xiàn)代詩的形式與價值等。也譯作「布萊克墨」。
《國語辭典》:布拉曼德  拼音:bù lā màn dé
Urbino Bramante da
人名。(西元1444~151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建筑家。深受亞伯蒂(Alberti)和羅馬建筑式樣的影響。吸收力強,能綜合各種建筑技巧,而再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風格的建筑式樣。代表作有圣彼埃特羅教堂內(nèi)的特比埃多小禮拜堂和圣伯德祿教堂的中庭祭壇等。
《國語辭典》:布拉姆斯  拼音:bù lā mǔ sī
Johannes Brahms
人名。(西元1833~1897)德國鋼琴演奏家、作曲家,得李斯特的鼓勵,舒曼的協(xié)助,漸有成就,歷獲劍橋大學、布雷斯勞大學名譽學位。作品有〈德意志安魂曲〉、〈圣母頌〉、〈小夜曲〉、〈永恒之愛〉等。
《國語辭典》:布萊恩特(布萊恩特)  拼音:bù lái ēn tè
William Bryant
人名。(西元1794~1878)美國詩人,生長于農(nóng)村,曾在威廉斯學院習法律,歷任律師、編輯等職。其詩多描寫自然之美,如〈黃色的紫羅蘭〉、〈森林志〉、〈噴泉〉、〈水鳥〉等。
《國語辭典》:布蘭枯秀(布蘭枯秀)  拼音:bù lán kū xiù
Constantin Brancusi
人名。(西元1876~1957)羅馬尼亞現(xiàn)代雕刻家之一,其作品特色,是造形單純化與簡潔構成。
《國語辭典》:柴門霍夫(柴門霍夫)  拼音:chái mén huò fū
Zamenhof
人名。(西元1859~1917)波蘭猶太人。原為醫(yī)生,后研究語言學,為世界語的創(chuàng)始者。也譯作「柴門霍甫」。
《國語辭典》:達達主義(達達主義)  拼音:dá dá zhǔ yì
西元一九一六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起于瑞士的藝術反抗運動。達達的原義是無意義的事物。達達主義的畫家反對一切傳統(tǒng)及既有的藝術形式,用偶然性、即興性的手法來創(chuàng)作,如自動畫法、實物黏貼法等是此派畫家所發(fā)明的,對現(xiàn)代藝術曾帶來很大的影響。
《國語辭典》:大乘佛教  拼音:dà shèng fó jiào
佛教的派別之一。興起于西元初,是從反對小乘佛教的注重自己修行為出發(fā),強調(diào)眾生皆可成佛且以自利利他為重。流傳于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地區(qū)。如:「雖然大乘佛教起源于印度,信徒卻以東北亞國家的人民居多?!?/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