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082,分139頁顯示  上一頁  99  100  101  102  103  105  106  107  10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易卜生
易順鼎
茵夢湖
宇文護
宇文覺
魚玄機
于右任
俞大猷
郁達夫
阿爾考特
阿基米得
阿姆斯壯
奧古斯丁
巴黎和約
巴爾陶克
《國語辭典》:易卜生  拼音:yì bǔ shēng
Ibsen,Henrik
人名。(西元1828~1906)挪威戲劇家,幼年貧困失學,曾為新聞訪員、舞臺監(jiān)督、劇場經理。以編社會問題劇著名,開近代劇之先河。其作品表現(xiàn)強烈的個人主義,代表作有《社會柱石》、《傀儡家庭》、《群鬼》、《國民公敵》等。
《國語辭典》:易順鼎(易順鼎)  拼音:yì shùn dǐng
人名。(西元1858~1920)字仲實,一字實甫、碩父,清湖南龍陽人。官至廣東欽廉道,才思縱逸,少有神童之稱。駢文詩歌皆有名,自號眉伽,晚號哭庵。著有《四魂集》、《盾鼻拾遺》、《詩詞集》等。
《國語辭典》:茵夢湖(茵夢湖)  拼音:yīn mèng hú
書名。德國作家施篤姆的中篇小說,完成于西元一八五二年。全書以倒敘法追憶一對青年男女的戀情,文筆清新凄美,情意真摯動人。
《國語辭典》:宇文護(宇文護)  拼音:yǔ wén hù
人名。(西元?~572)字薩保,北周孝閔帝從兄。孝閔代魏,以護為大冢宰,專橫驕恣,弒帝而立明帝虩,復弒明帝立武帝邕,后為邕所誅。
《國語辭典》:宇文覺(宇文覺)  拼音:yǔ wén jué
人名。(西元542~557)字陁羅尼,宇文泰之子。仕西魏封周公,后篡位自立,國號周,史稱北周。在位一年,為從兄宇文護所弒,謚孝閔。
《國語辭典》:魚玄機(魚玄機)  拼音:yú xuán jī
人名。(西元844?~871?)字幼微,一字蕙蘭,唐長安女子。喜讀書,有才思,補闕李億納為妾,及愛衰,遁為女冠于咸宜觀,后以笞殺女童綠翹事被戮。著有《詩集》一卷。
《國語辭典》:于右任  拼音:yú yòu rèn
人名。(西元1879~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別署劉學裕,筆名神州舊主、騷心、大風、剝果、太平老人,而以字行。清辛丑舉人,以半哭半笑樓詩草,譏刺時政,倡言革命,后入同盟會,先后創(chuàng)辦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吁日報等。護法之役,任陜西靖國軍總司令,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任國民政府委員,監(jiān)察院院長。公馀倡導標準草書,著有右任詩存、文存、墨存、牧羊兒的自述等。
《國語辭典》:俞大猷  拼音:yú dà yóu
人名。(西元?~1580)字志輔,號虛江,晉江人,為明代名將。讀書而知兵法,嘉靖武舉,擢廣東都司,平交黎,進參將,移浙東,屢破倭寇,升為總兵,復鎮(zhèn)兩廣,剿滅群盜,平定猺亂,威震南服,號稱俞家軍,卒謚武襄。
《國語辭典》:郁達夫(郁達夫)  拼音:yù dá fū
人名。(西元1896~1945)浙江富陽人。早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習經濟法政,曾先后任教北京、武漢、中山、安徽諸大學??箲?zhàn)期間流寓南洋,勝利后為日軍所害。著有小說《沉淪》、《屐痕處處》等。
《國語辭典》:阿爾考特(阿爾考特)  拼音:ā ěr kǎo tè
Alcott,Louisa May
人名。(西元1832~1888)美國女作家。曾任教師、褓姆、看護等工作,熱心社會事業(yè)。以寫兒童讀物聞名,其中《小婦人》一書,一八六八年出版,曾拍攝成電影。
《國語辭典》:阿基米得  拼音:ā jī mǐ dé
Archimedes
人名。(西元前287~前212)希臘數(shù)學家及物理學家。在數(shù)學上首先測定圓周率的值及圓的面積。在物理學上發(fā)現(xiàn)杠桿、浮力諸定律。其他有關工程學、機械學、靜力學方面,亦多有發(fā)明。
《國語辭典》:阿姆斯壯(阿姆斯壯)  拼音:ā mǔ sī zhuàng
人名。(西元1930~2012)美國太空人,出身清寒,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修航空工程,獲南加州大學碩士,曾任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航空工程系教授。一九六九年與艾德林同時登陸月球,成為人類史上登月的第一人。
《國語辭典》:奧古斯丁(奧古斯?。 ?span id="vuajlly" class='label'>拼音:ào gǔ sī dīng
Aurelius Augustinus
人名。(西元354~430)非洲迦太基人,中世紀教會哲學的鼻祖。曾綜合希臘哲學與希伯來宗教信仰,用辯證方式表達教會中信仰的奧秘。著有《懺悔錄》、《上帝之城》、《基督教教義》等書。
《國語辭典》:巴黎和約(巴黎和約)  拼音:bā lí hé yuē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法、英、日、義等協(xié)約國于西元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在巴黎凡爾賽宮對戰(zhàn)敗國德、奧、土、保、匈五國簽訂的和約。主要內容為:德將阿爾薩斯、洛林兩地交還法國;薩爾煤礦歸法;凡德國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規(guī)定萊因河以東五十公里為非軍事區(qū),并限制德國軍備,且需支付美、英、法等國巨額賠款。因和約內容極為苛刻,致使德國國內經濟不穩(wěn)定,形成日后希特勒崛起,種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禍根。
《國語辭典》:巴爾陶克(巴爾陶克)  拼音:bā ěr táo kè
Bela Bartok
人名。(西元1881~1945)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樂家。運用匈牙利民歌,提升匈牙利鄉(xiāng)土音樂,成為世界上音樂家的典范。其作品有〈羅馬尼亞舞曲〉、〈獻給孩子們〉等。也譯作「巴爾托克」。